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研究九香虫“臭气”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为九香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直接收集九香虫排泄的防御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总共鉴定出12种成分,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十三烷、反-2-己烯醛、3,4-二甲基-2-己烯,共占总量的97.68%.十三烷为九香虫“臭气”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5.956%.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的精油,并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精油中分别鉴定出13和14种化合物,其中 9种为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香蕉花蕾鲜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24(28)-en-3-ol,4,14 -dimethyl-, acetate,(3á, 4à,5à)-(49.04%)、甲酸1-二十一酯(10.84%)、四十三烷(10.39%)、(Z)-9-十八烯酸酰胺(9.12%)、2-十八烷氧基乙醇(6.83%)。香蕉花蕾干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 -24(28) -en-3-ol,4,14-dimethyl-, acetate,(3á,4à,5à)-(34.18%)、二十七烷醇(17.89%)、甲酸1-二十一酯(17.22%)、2-十八烷氧基乙醇(10.16%)、(Z)-9-十八烯酸酰胺(5.67%)。  相似文献   

3.
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新用途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氯仿为溶剂回流提取巴菲蛤壳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肪酸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巴菲蛤壳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鉴定出了44种成分,包括5种羧酸类化合物,占总量的16.44%,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戊酸(8.43%)和4-氧基苯甲酸(3.59%);28种烃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7%,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稠环芳烃萘烷(8.43%)、脂肪烃二叔十二烷基二十一烷(3.53%)、环烃环己烷(3.46%)和烯烃5-二十烯(0.45%);还有4种含溴化合物、2种硅氧烷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和1种含硼化合物。[结论]烃类化合物可确定为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树头芭蕉花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为后期树头芭蕉花的生物活性研究作导向,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汽蒸馏正己烷连续回流萃取法提取树头芭蕉花中的挥发油,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树头芭蕉花固相微萃取技术获得的挥发油成分以低沸点的挥发性成分为主,其中气相色谱分离72个,鉴定出57个,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22%,其相对含量较高的为2-硫杂丙烷(18.56%)、戊二烯(14.50%)、3-甲基-1-丁醇(13.84%)、乙醇(5.68%)等;而水蒸汽蒸馏正己烷连续回流萃取法获得的挥发油成分以较高沸点的挥发性成分为主,其中气相色谱分离45个,鉴定出32个,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5.00%,其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为二十三烷(15.29%)、(Z)-12-二十五碳烯(14.47%)、(Z)-9-二十三烯(13.73%)和亚油酸丁酯(13.46%)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采用BF_3-CH_3OH和HCl-CH_3OH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比较2种不同甲酯化方法对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BF_3-CH_3OH甲酯化和HCl-CH_3OH甲酯化预处理后,经GC-MS测定和NIST2011谱库检索,分别从开口箭地上部位得到化学成分31种和25种,包括脂肪酸成分21种,共有成分13种,其中正十二烷酸、癸二酸、正十四烷酸、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正十九烷酸的含量差异明显。正十三烷酸、肉豆蔻油酸、三甲基硅烷基肉豆蔻酸、(Z,Z)-7,10-十六碳二烯酸,(Z)-9-十六碳烯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L-抗坏血酸-2,6-二十六烷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16-甲基十七碳酸均为首次从开口箭中分离鉴定得到。BF_3-CH_3OH甲酯化方法处理更适于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植物剑叶龙血树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秀芳  梁振益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77-178,18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剑叶龙血树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从剑叶龙血树茎挥发油中鉴定出16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4-甲氧基-6-(2-烯丙基)-1,3-亚甲二氧基苯(21.95%)、(Z,Z)-9,12-十八碳酸(13.47%)、2,6,10,14-四甲基十六烷(7.39%)、3-甲基-十八烷(6.12%)、2-(十八烷氧基)-乙醇(6.00%)及1,7,11-三甲基-4-(1-甲基乙基)十四烷(5.34%)。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剑叶龙血树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珍稀濒危植物剑叶龙血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剑叶龙血树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剑叶龙血树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15.92%)、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12.74%)、二十七烷(11.95%)、二十五烷(11.26%)及二十烷(7.05%)。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旨在为大斑芫菁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大斑芫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1种,以醇、醛、酮、酸类物质居多.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苯乙醛(4.07%)、油酸(3.21%)、1,13-十四碳二烯(2.22%)、芳樟醇(1.70%)、香叶基丙酮(1.64%).  相似文献   

9.
人参与西洋参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和西洋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1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Z)-9-十七烯-4,6-二炔-8-醇,但在人参中甾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西洋参。该方法快捷可靠,为人参和西洋参的鉴别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河菜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河菜脂溶性化学成分,为高河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脂溶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种组分,占总成分含量的80.80%,其中植醇(26.49%)、乙基胆甾醇(10.65%)、2-甘油-亚麻酸脂(7.84%)和亚麻酸甲酯(7.16%)含量较高。[结论]高河菜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萜类、脂肪酸酯、甾醇和烷烃类化合物,为高河菜的科学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辣木叶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构成。[方法]采用丙酮浸泡,正己烷萃取法提取辣木叶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其成分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辣木叶中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新植二烯(3.752%)、植醇(9.309%)、9Z,12Z,15Z-三烯-1-十八醇(4.198%)、二十五烷(1.308%)、二十七烷(2.098%)、二十二碳烯酰胺(2.360%)、二十九烷(2.352%)、维生素E(8.495%)、菜油甾醇(3.368%)、豆甾醇(1.104%)、β-谷甾醇(14.239%)、β-香树素(3.325%)、24-亚丙基胆甾-5-烯-3-醇(7.170%)、4,8-二甲氧基-3-甲基-2(1H)-奎诺酮(1.586%)等。[结论]辣木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甾体、醇、烃、杂环、胺、酯、醛、脂肪酸与酮,其中含量最高的为甾体类。  相似文献   

12.
通化产东北细辛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吉林省通化产东北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通化产东北细辛样品中共检出83个峰,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9.11%;其中相对含量以1,2-二甲氧基-4-(2-丙稀基)苯(12.98%)、1,2-苯二羧酸丁癸酯(11.02%)、2-羧基肉桂酸(6.09%)、十五烷(5.965)、5-(1-丙烯基)-1,3-苯二恶茂(5.04%)、3,5-二甲氧基-甲苯(4.49%)、6-甲氧基-2-NH2-1H嘌呤(4.86%)、1,2,3-三甲氧基-5-(2-丙烯基)苯(3.78%)、Z、Z-4,6-十六烯(3.51%)、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3.05%)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期金太阳杏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静态顶空(SHS)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金太阳杏果实香气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太阳杏的香气共47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成及含量差异很大。金太阳商熟期检测出33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醇酯、二羟乙酸、6-甲基-5-庚烯基-2-酮、2-己烯-1-醇(E)、1,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甲基乙基)-环己烯、3-己烯-1-醇(Z)、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2,6,6-三甲基-1-环己烯-1-酮。完熟期共检出香气成分18种,占总峰面积的71.84%,主要包括顺-3-己烯-1-醇酯、二羟乙酸、乙酸己酯、10-苯-4,8-(甲基亚氨基亚甲基)萘-9,11-二酮、1,2,4-三甲基苯、萘、2-苯并噻吩。  相似文献   

14.
陈文学  赵岩  杨琦  王健  王寅秀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34-10636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人参的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为人参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一项重要指标。[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GC-MS法测定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2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和(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不同品种人参脂肪酸单体的含量存在差异,主要为①(Z,Z)-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大马牙47.896%、二马牙50.901%、圆膀圆芦50.254%、长脖49.456%,其中二马牙含量最高;②棕榈酸含量大马牙12.370%、二马牙12.535%、圆膀圆芦12.614%、长脖11.983%,圆膀圆芦含量最高;③(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含量大马牙10.407%、二马牙12.487%、圆膀圆芦11.936%、长脖12.026%,二马牙含量最高。[结论]用该法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人参,有望成为人参品种选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林佳彬  李冬梅  郑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24-14725
[目的]分析青花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程序升温的方法对青花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青花椒挥发油中鉴定出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7%。其中3,7,7-三甲基-(1S)-双环[4.1.0]庚-3-烯在青花椒挥发油中含量最高,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45.729%。[结论]青花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烷、烯、醇和萜类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十味香鹿胶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对十味香鹿胶囊挥发油进行提取,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百分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柱为Agilent19091M-436型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程序升温:60℃,以10℃/min升至280℃,保持12min。进样口温度为280℃。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20~500amu。共检出33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22个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棕榈酸(54.107%)、顺-9-十八烯酸甲酯(8.092%)、反-9-十八碳烯酸(7.285%)、(Z,Z)-9,12-十八碳二烯酸(6.026%)、9-反十六碳烯酸甲酯(5.456%),同时鉴定出具有镇痛作用的丁香酚甲醚(0.172%)。十味香鹿胶囊中挥发油成分主要包含棕榈酸、烯酸以及烯酸甲酯类成分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藏药曲玛孜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藏药西伯利亚蓼挥发油中共鉴定19个成分,包括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烃类等,其中主要含有植醇(35.81%)、植酮(13.28%)、萘(4.79%)、亚麻酸甲酯(3.46%);藏药小大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Z,E)-2,13-十八烷二烯-1-醇(29.99%)、大黄酚(15.18%)、萘(13.98%)、棕榈酸(7.00%),结构类型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等29个成分。[结论]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组成相差较大,该研究为揭示曲玛孜品种整理、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雪  李梅  陈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5+3567-3535,3567
[目的]对唇香草脂肪酸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唇香草脂肪酸成分,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9,12,15-十八三烯酸(12.38%)、棕榈酸(6.28%)和棕榈酸甲酯(5.08%).[结论]该方法分析了唇香草的脂肪酸成分,为唇香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释放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和花朵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中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香水文心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7种,始花期有...  相似文献   

20.
4个桂花品种鲜花挥发物成分TDS-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TDS - GC - MS联用技术对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 var.latifolius)、丹桂(O.fragrans var.aurantiacus)和四季桂(D.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4个品种的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桂VOCs中主要成分为(Z)-β-罗勒烯(相对含量20.6%)、β-紫罗兰酮(13.8%)、β-蒎烯(11.0%)和柠檬烯(7.3%);银桂主要为B-紫罗兰酮(39.7%)、γ-癸内酯(8.9%)、α-紫罗兰酮(8.6%)和(Z)-乙酸-3-已烯酯(6.9%);丹桂主要为β-蒎烯(17.2%)、柠檬烯(11.2%)、(Z)-β-罗勒烯(8.2%)和(E)-B-罗勒烯(6.1%);四季桂主要为β-紫罗兰酮(15.7%)、α-紫罗兰酮(8.2%)、β-蒎烯(7.2%)和(Z)-β-罗勒烯(6.7%).不同桂花品种鲜花VOCs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不同.研究结果将为桂花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