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黑龙江省17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了变异系数、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植株高、稻穗长,但产量较低;倒二叶、倒三叶长而宽有利于提高产量,但结实率偏低;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穗长、倒三叶长、剑叶长、穴穗数.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 A:晚轮422/沈农265;F2 B:泸恢99/沈农265)为试材,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出降低趋势。在辽宁,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四川,每穗粒数则显著低于四川。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表现为Cw(长剑叶、弯穗)> Cz(长剑叶、直穗) > Dw(短剑叶、弯穗) > Dz(短剑叶、直穗),穗数和每穗粒数以Dz最低,Cz和Cw较高。剑叶长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剑叶宽与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剑叶宽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穗弯曲度只在四川分别与结实率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则表现为与大多数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后中日粳稻品种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株型、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的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与日本的优质米水稻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试材,在高氮和低氮两种施肥模式下,调查株型、产量及米质性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探讨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结果】氮肥减施后RIL群体齐穗期提前,株高降低,剑叶、倒2叶、倒3叶叶片变窄变短,剑叶基角变小,倒3叶基角变大,结实率、千粒重、经济系数增大,单株穗数减少,产量下降,糙米率和精米率提高,食味值提高。在两种施肥模式下,高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与低产低食味类型株系的显著区别是植株较高,叶片长,穗子长,一次枝梗结实率高,着粒密度较小;高产稳产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是剑叶较窄、剑叶基角较大;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是剑叶和倒2叶较窄。【结论】株型特征可以用来间接选择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后中日粳稻品种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株型、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的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与日本的优质米水稻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试材,在高氮和低氮两种施肥模式下,调查株型、产量及米质性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探讨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结果】氮肥减施后RIL群体齐穗期提前,株高降低,剑叶、倒2叶、倒3叶叶片变窄变短,剑叶基角变小,倒3叶基角变大,结实率、千粒重、经济系数增大,单株穗数减少,产量下降,糙米率和精米率提高,食味值提高。在两种施肥模式下,高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与低产低食味类型株系的显著区别是植株较高,叶片长,穗子长,一次枝梗结实率高,着粒密度较小;高产稳产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是剑叶较窄、剑叶基角较大;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是剑叶和倒2叶较窄。【结论】株型特征可以用来间接选择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于1996和1998年对国内外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在叶片角度(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较小时(<20°),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9119**),而与倒2叶、倒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r=-0.7029*、-0.8277*),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3)在叶片曲率较小(<0.015)时,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r=-0.9057**),表明叶片曲率越大,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即披散型叶片不可能提供充足的灌浆物质。  相似文献   

6.
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寒地粳稻龙粳20(多蘖 弯穗型)和龙粳21(少蘖 半直立穗型)为试材,研究了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与两种类型水稻成穗率呈先降后升的二次回归关系,与分蘖末期叶面积指数和单位面积最大茎蘖数呈先升后降的二次回归关系。行距对龙粳20一次枝梗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而龙粳21则相反;行距与参试品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和穗结实率均呈负相关,其中与龙粳20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行距与龙粳20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与龙粳21的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多蘖 弯穗型品种的株型性状更易受到行距的影响,其中行距与龙粳20的剑叶长、剑叶宽、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和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龙粳21的各株型性状相关均不显著。较宽行距有利于多蘖 弯穗型品种穗、茎、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龙粳20的最佳行距处理为30 cm,而少蘖 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21,窄行距更佳,最佳行距为21 cm。分析认为宽行距移栽有利于改善多蘖 弯穗型品种的群体生态环境,窄行距有利于提高少蘖 半直立穗型品种的空间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株型特征与产量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研究了株型指标、产量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叶片角度与枝梗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沈农606剑叶基角和剑叶开张角与一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粳294倒二叶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秋光穗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盐16倒二叶基角与一次枝梗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在株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茎秆粗壮是沈农606抗倒伏的主要原因。紧凑型品种各叶位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紧凑型品种的株型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对披散型品种进行株型改良有利于其形成更好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小麦功能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个小麦品种,以‘石4185’为对照,研究小麦功能叶叶片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旗叶的叶面积变幅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旗叶叶面积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宽及叶面积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宽比例配置合理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选用4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研究了株型指标、产量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叶片角度与枝梗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沈农606剑叶基角和剑叶开张角与一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粳294倒二叶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秋光穗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盐16倒二叶基角与一次枝梗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在株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茎秆粗壮是沈农606抗倒伏的主要原因。紧凑型品种各叶位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紧凑型品种的株型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对披散型品种进行株型改良有利于其形成更好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威优77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调控因子的探讨朱邦彤(三明市农科所)本文对V77的产量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籍以探明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因素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探讨各因素决定时期茎菜数、植株N、P、K含量,A/B值、干物重、倒二叶长...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2水平的早粳稻每穗干质量和着粒密度较高,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基角及剑叶披垂度大,后4片叶的叶长序表现为倒2>倒3>倒4>剑叶,剑叶、倒2叶、倒3叶和倒4叶较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株高,但必须缩短倒4节间长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干质量、剑叶和倒2叶叶宽、倒3叶叶长和叶宽、倒4叶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秆长、抽穗期和蜡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径分析表明,对于杂交水稻春秋双季制种产量的相对重要住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剑叶长>株高.通过建立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穗数、结实率、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因地制宜设计出了有关杂交组合,规范双季制种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讨论了实现有关量化指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高、中、低产粳稻品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进行比较,认为高产、中产、低产品种在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和有效穗数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高产品种较高,中产品种次之,低产品种最低,有效穗数表现相反趋势。另外,不论是高产品种还是低产品种,结实率均随颖花数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颖花数量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结实率普遍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内源激素含量等。结果表明,间蔸稀化处理后两个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不同程度上升,同一密度下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昌优10号,变异系数和极差则低于后者;五丰优T025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昌优10号;五丰优T025间蔸稀化处理下单株产量较对照(不间蔸)上升的幅度大于昌优10号,且其极差率更大;前者个体对群体的补偿力强于后者,主要是其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明显;五丰优T025个体通过增强分蘖数、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减缓抽穗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的下降速率来弥补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的能力强于昌优10号;间蔸稀化处理减缓了两个品种抽穗后倒2叶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的上升及生长促进类激素ZR、IAA和GA3含量的下降速率,且总体上五丰优T025该能力强于昌优10号。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大麦良种,由于栽培措施不同,造成单产之间差异。产量低的主茎或分蘖之间的穗粒数差别大;大、中、小穗的结实率显著不同;各自的籽粒大小更不一样。这三者互相差别在支配生理过程的库(根茎)或源(叶、绿色叶鞘两者因素中),那个影响为主呢?本文根据1985年大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室内考种时,发现大麦地上第一节位茎粗硬与穗粒数量成正比,与剑叶、倒2叶面积构成不规则曲线。从而推断大麦茎粗硬即生理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用量、氮肥在茎蘖肥与穗肥中的比例、移栽密度3因素对甬优12号的产量及苗穗结构和株叶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氮肥用量穗肥所占比例、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随着与穗肥所占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结实率略有降低;上3叶长度和宽度均随着氮化肥用量和穗肥所占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剑叶长度和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甬优12号在施足有机肥(有机氮78.75 kg/hm2)的基础上,以氮化肥用量240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5∶5或4∶6为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土壤对早籼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进行。采用冲积土、板页岩、紫色土、石灰土和红壤及4个早籼稻品种:湘早籼24、湘早籼31、湘早籼32和湘早籼33,研究了土壤因素对早籼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和品种遗传特性共同影响早籼稻的产量性状。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穗数和小区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土壤因素,结实率则相反;实粒数主要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在紫色土中,早籼稻千粒重、实粒数、结实率和穗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的,但每穗总粒数最低。石灰土的早籼稻每穗总粒数较高,但千粒重、实粒数、穗数和结实率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的。红壤的早籼稻实粒数和穗数比较高,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居中。板页岩的早籼稻每穗总粒数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土壤,实粒数较高,千粒重、结实率居中,穗数比较低。冲积土的早籼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穗数较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辽粳5号(直立穗型)与日本著名的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以下简称RIL群体)为试材,研究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株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中日水稻杂交的RIL群体的株型性状、产量和米质性状均发生了分离和重组。株高、倒3、4节长和剑叶基角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越高、颈穗弯曲程度越大、倒3叶越窄长的株系,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越好。食味值与绝大多数株型性状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仅与倒3片叶的宽、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米质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越高,整精米率就越高,但食味越差。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米质性状密切相关。尽管产量与食味很难统一,但RIL群体中仍然有极小部分产量高食味也好的株系,它们的主要株型特征是具有较长的穗长和较长的倒1节间长。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审定品种松辽7号、通35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2011年连续3 a在舒兰、梅河口、永吉、公主岭4个试验点进行种植,研究品种穗、粒、结实率及千粒重等遗传因素的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穗数、粒数、结实率均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穗长与穗粒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还初步明确了丰产性好的品种源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结实率好,从而为如何选育高产稳产型品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