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1934年美国人Johanson首先发现大麦单倍体植株,由于当时自发和诱发单倍体频率太低,不能用于育种。自1970年加拿大Kasha和Kao等人第一个报道大麦单倍体人工生产方法以后,近十多年来大麦单倍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有十几个国家在从事这一研究,已经发现四种生产单倍体方法,其中以球茎大麦法的效果最好,研究得也最多。单倍体技术已从实验阶段进到了育种应用阶段。本文主要介绍近期国内外应用球茎大麦法生产大麦单倍体的技术及其遗传育种的研究成果,供从事大麦育种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建立的方法很多 ,目前在大麦遗传育种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球茎大麦法、花药培养法和小孢子培养法等三种。大麦DH群体不仅为遗传学、形态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遗传稳定的材料 ,而且对于单倍体的育种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大麦DH群体的建立方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以期为大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建立的方法很多,目前在大麦遗传育种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球茎大麦法、花药培养法和小孢子培养法等三种。大麦DH群体不仅为遗传学、形态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遗传稳定的材料,而且对中体的育种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大麦DH群体的建立方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大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和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单倍体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概况,特别是在玉米育种中,对如何获得单倍体,如何进行单倍体的鉴别和加倍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Stock 6及其衍生的几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评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玉米单倍体的研究概况.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问题以及双单倍体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棉花半配合生殖和半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棉花半配合生殖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利用半配合生殖产生半倍体的棉花单倍体育种途径;关于棉花半配合生殖的遗传、陆地棉半配合材料的选育和杂合致死半配合材料(HEHP品系)的选育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利用半配合生殖的棉花单倍体育种现状;讨论了棉花半配合生殖的优缺点,并就棉花单倍体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6,28(3):113-116
本文介绍了我国麻类作物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我国麻类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花药培养、远缘杂交及遗传诱导等方面概述了玉米单倍体产生途径,介绍了单倍体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别法和遗传标记法,阐述了其加倍方法,并分析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药用大麦及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全面了解药用大麦研究现状,从药用大麦的本草考证、药用大麦活性成分的种类、作用及检测方法以及积累规律和遗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从药用植物品质育种的角度,分析了药用大麦品质遗传育种的背景、研究方法,揭示了药用大麦品质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为大麦资源开发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以及药用大麦的基础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麻类作物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我国麻类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构建“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保持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逐步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步入简单、快捷、高效的“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经全面运行实施,验证了缩短育种年限、简化操作流程、节约选系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球茎大麦在大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找出了以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大麦等作物耐酸铝的可能机理,以及耐酸铝性的鉴定方法、资源筛选和遗传控制;探讨了离体培养技术在大麦耐酸铝育种中的应用;讨论了在我国开展大麦耐酸铝遗传育种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麦密直穗型矮秆遗传资源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大麦密穗直立型矮秆遗传资源的发现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成就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遗传理论研究表明,系统选种方式和单倍体加倍的育种方式之间存在着差异。法国拉瓦尔大学植物学系的Pierre Turcotte等人采用1972年进行的7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本试验。一方面系统连续选育,一方面用大麦×球茎大麦种间杂交的方法产生单倍体加倍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学植物遗传实验室于1976年首次报道了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研究的初步结果。在其后的20年间,该实验室与校内外的一些单位协作,对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进行了系列的遗传学理论研究,并将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技术初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遗传育种,取得了一些进展,选育出了3529×奥罗、3529×瑞士、3529×非12等产量较高的杂交油菜组合。本文扼要地述评了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的遗传理论研究和遗传改良的试验结果,并对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遗传基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开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宽遗传基因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单倍体育种工作的简易化、系列化、规模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水稻单倍体育种工作的基础上,改进、完善了水稻单倍体育种技术。以节省为原则简化培养方法;以快速为原则建立单倍体育种新体系;以丰富遗传背景为原则,扩大绿苗群体及花粉植株再利用。建立一个水稻单倍体育种新程序,使这一技术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 ,找出了以 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