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灾区107个崩塌滑坡样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崩塌滑坡面积,遥感影像结合DEM获取崩塌滑坡体坡高(前后缘高差)、滑移距离、视摩擦角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体积信息,对灾害评估中关注的两个关键因子崩塌滑坡体体积、滑移距离与各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积、滑移距离与相关性显著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崩塌滑坡体体积与崩塌滑坡面积、坡高相关性显著,且与崩塌滑坡面积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坡高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滑移距离、视摩擦角有一定关系,但不显著;崩塌滑坡滑移距离与坡高相关性显著,且呈线性关系,与崩塌滑坡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有关自然斜坡表层崩塌现象,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至于准确预测在何处发生崩塌更为困难。2002~2010年日本学者小山敢等人在鸟取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极易产生崩塌的斜坡,并对此进行观测研究。通过微地形测量,通过简易贯入试验发现脆弱层,调查疏松层、旧崩塌痕迹和露岩的分布,确定疏松层只存在于滑裂面的下方。最后选定观测地点。观测内容主要为:地下水观测、斜坡移动量观测、雨量观测。虽然在观测期间没有发生表层崩塌,却观测到斜坡发生了移动的数据为研究预测未来发生表层崩塌取得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位于大渡河上游的亚喀则古滑坡,早期为顺层滑动,其变形复活与表水入渗、后缘崩塌加载和河流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通过GPS监测和现场调查,发现滑坡变形具有同步性和变形趋势的一致性,不均一性明显,最大位移发生在滑坡前缘,年均位移达1.5 m/a,滑坡后缘为0.25 m/a,滑坡表现为长期缓慢的蠕滑变形,滑坡体上发育的多条纵张、横张与压剪性裂缝,使滑坡部分解体、整体性破坏,预测未来发生高速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并且严重破坏社会财产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彭州市龙门山区域选取地震崩塌地(地震创面裸地)、泥石流裸地(大型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整体滑坡)、居住地(灾后居民安置点)4类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样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毁情况下植物群落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各类样地多样性指数大小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地震崩塌地>居民安置点;居民安置点与其他3类恢复地的多样性指数有明显差异,相似度也较低。说明这类群落恢复到原生群落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地震崩塌迹地,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为滑坡体>泥石流裸地>地震崩塌地,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地震崩塌地>泥石流裸地>滑坡体,表明在不同迹地上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的恢复进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应用GPS观测滑坡变形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GPS观测滑坡变形在我国逐渐开展,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如何目前尚处在探索研究阶段。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峡口滑坡的GPS观测结果分析,讨论了滑坡变形的成因及GPS观测技术的可靠性问题。分析结果认为,GPS观测滑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邹家湾子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对滑坡的发育特征、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查,继而对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再基于FLAC3D软件从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数值计算显示: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25,滑坡体最大水平位移量为4.5 cm,最大竖向位移量为3 cm,有小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滑坡体变形收敛;而暴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为0.9,滑坡体最大水平位移量超过10 cm,最大竖向位移量超过6.4 cm,有大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滑坡体变形不收敛。预测天然工况下滑坡体发生小变形且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不会突然发生滑动,然而强降雨将诱发滑坡体复活。  相似文献   

7.
2008年"5·12"汶川地震致使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产生了大量的碎屑体,为震后暴雨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物质。2010年8月14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暴发大型泥石流,堵塞龙溪河致使河水改道,威胁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研究泥石流物源的演变特征,选取5条泥石流及覆盖其范围的5期高精度影像,结合野外详细调查,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发现,地震前这些泥石流流域内植被良好,未发现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均属于清水沟。汶川地震后崩塌滑坡体的面积由震前的0.10万m~2增加到地震后的41.28万m~2,崩塌滑坡个数由震前的1个增加到汶川地震后的283个。2010年"8·13"泥石流后,受降雨地表径流的冲刷侵蚀作用影响,部分崩塌滑坡扩大及新产生,经统计研究区泥石流流域内扩大及新增滑坡个数47处,崩塌滑坡体的面积在暴雨后与地震相比增加了8.29万m~2,比例达16.72%。同时经过5期新增及扩大崩塌滑坡体增长率的统计,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速度逐年降低,有力证明了震后研究区泥石流内崩塌滑坡体逐步稳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区域崩塌与滑坡体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地震受灾严重区域(简称重灾区)崩塌与滑坡体的空间分布信息;以缓冲区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不同距离缓冲区段内崩塌与滑坡体的面积、个数、体积、等级大小、分布密度等指标,得出崩塌与滑坡体与4级以上余震集中带及5级以上震源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距离的余震集中带缓冲区段内,崩塌与滑坡体面积在10-30 km缓冲区段内分布最多,而崩塌与滑坡体个数、体积、分布密度均以5 km缓冲区段内为最大;在不同距离的5级以上震源缓冲区内,崩塌与滑坡体面积、个数均以10-30 km缓冲区段内分布最多,而崩塌与滑坡体分布密度均以5 km缓冲区段内为最大;30 km缓冲区为崩塌与滑坡体的高发区,该区的面积仅占调查面积的10%左右,但崩塌与滑坡体面积达到崩塌与滑坡体总面积的60%,个数和体积均占总数的80%以上;不同距离缓冲区段内,崩塌与滑坡体个数多以1-5 hm^2范围内的为最多,其次为小于1 hm^2的。  相似文献   

9.
从拟建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到重庆,长约600公里的长江河谷两岸,计有滑坡崩塌214处,占据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总方量达13.52亿立方米;河谷平均每公里有滑坡崩塌0.36处,土石方量225.32万立方米。在214处滑坡崩塌中,有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36处。它们集中分布于构造急剧转弯部位,背斜倾没端,向斜翘起端,几组构造线交叉复合地段,构造盆地的边缘和新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上升区。整个河谷岸坡的破坏方式,以基岩顺层滑坡为主,基岩切层滑坡不多;其次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约占总滑崩方量的17.73%;崩塌仅占8%左右。这些滑坡崩塌,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滑坡,集中分布在库区的要害部位,对大坝库区的安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蒋家沟部分滑坡是在老滑坡的基础上 ,经过后期条件改变如坡脚流水切割、降雨入渗激发而再次发生规模不等和形式不一的滑动。选择蒋家沟流域这一相对稳定的老滑坡体 ,通过人工降雨激发促使其二次滑动 ,观测滑坡滑移过程 ,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坡面出现的各种滑、溜、崩等现象 ,并进行部分有关的土力学实验 ,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可供进一步讨论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蒋家沟部分滑坡是在老滑坡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条件改变如坡脚流水切割、降雨入渗激发而再次发生规模不等和形式不一的滑动.选择蒋家沟流域这一相对稳定的老滑坡体,通过人工降雨激发促使其二次滑动,观测滑坡滑移过程,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坡面出现的各种滑、溜、崩等现象,并进行部分有关的土力学实验,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可供进一步讨论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全球定位系统在峡口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定位系统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目前在国内外逐渐展开。针对GPS用于四川省雅安峡口滑坡监测网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观测结果数据分析了滑坡的状态和滑动趋势。认为,GPS用于滑坡监测有其特殊性,能够满足其高精度要求;在网形设计时,应考虑灵敏度标准,有必要将变形分析和优化设计一体化;但要全面监测滑坡,最好能将地面监测和地下地质观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实施有效遏制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但以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的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且已成为小流域侵蚀泥沙主要来源之一.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和崩塌的形态特征和发育临界地形,在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调查了 53处浅层滑坡和40处崩塌,记录其植被特征,同时进行无人机摄影测量.结果表明:浅层...  相似文献   

14.
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西常家河滑坡区为研究区,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地形地貌分布特征以及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在分布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滑坡体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明显增大、发育程度增高。研究了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成因机制,认为黄土滑坡对黄土洞穴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黄土土性、节理裂隙、水力条件以及微地形地貌来实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黄土洞穴成因、发育特征的认识,而且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云阳县甘家院子滑坡是由H1、H2、H3滑坡体组成的滑坡群,类型复杂,影响范围甚广。在深入分析了滑坡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就蓄水以后滑坡体的变形、失稳形式作出预测,最后采用传递系数法验算滑坡体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所得结果为滑坡的治理与防治工程提供依据。同时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在库水位作用下或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暴雨时,滑坡可能整体失稳,与预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考察基础上,着重对神府─东胜煤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人为滑坡、崩塌的现状和特点及其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人为滑坡崩塌,目前在煤田开发区的活动是频繁的、严重的,但是可以制止和避免的.最后讨论了滑坡、崩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泉州市近年来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各种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为水土流失,人为地质作用是造成泉州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提出今后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对滑坡,崩塌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分布特征,滑坡和崩塌的危害程度,滑坡和崩塌类型和成因分析,并且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达到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白水江横丹水电站杜家山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带土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以及滑带土样品的试验值,确定了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在不同工况下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整体在各种条件下是稳定的,次级滑坡体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激光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在水土保持领域,可为分析泥沙移动状态提供最有效方法。2009年日本学者松冈晓等人应用航空激光测量对流域泥沙进行动态研究。求出不同时段的海拔差量,成功获得泥沙流动量的动态信息。实践证明,航空激光测量数据在流域流出的泥沙量比较上,基本吻合。并证明从崩塌裸地坡面的峡谷侵蚀和小规模崩塌产生的泥沙量比坡面崩塌产生泥沙更容易。但日本的航空激光测量研究,通过过滤等可剔除植物的影响有限。分析结果还残存着植物对数据影响。特别进行差量处理分析时,对泥沙产生量有大的影响。在此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过滤的手段和方法,将植物的影响降到最小。此项研究将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一种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