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工生态茶园土壤状况与茶树产量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人工生态茶园的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并分别测算这3项指标与茶树理论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当土壤容重为1.3~1.6g/cm^3,含水量为19%~22%,pH为4.4~5.3时,茶树生长良好,理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茶树属亚热带常绿作物,是一种耐荫植物,茶树栽培中,传统的茶园栽培模式结构生态系统较简单,制约了茶树的生长与茶品质的提升,改变简单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利用生物配置优势,寻找有利的茶园生态环境的栽培模式,是茶叶生产关注的问题。研究了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为提升茶树栽培质量,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园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条件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土壤又是茶树外部环境中重要的因子。本文从分析茶园高产优质与土壤关系入手,阐明土壤深度和质地、土壤酸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茶园高产优质的三大因素,并提出如何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茶树生理需求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台刈茶园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圆果大赤螨种群数量的影响.在试验台刈茶园设置3种不同耕作模式的试验区,即间作藿香蓟的生物覆盖区(A)、对比间种决明的生物覆盖区(B)、清耕区(C).结果表明:9月份,藿香蓟生殖生长的盛花期也是叶蝉的第2高峰期,(C)区叶蝉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4.6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仅为0.2头/m2,圆果大赤螨与叶蝉的益害比为1∶73.(A)区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仅为9.3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达3.6头/m2,益害比为1∶2.6.(B)区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为13.9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为0.7头/m2,益害比为1∶19.8.在盛夏7~8月,(A)、(B)区与(C)区相比,空气平均温度降低2.57~2.84℃,平均相对湿度提高12%~13%.间作的生物覆盖措施均能显著改善茶园的小气候,但有较长花期的藿香蓟的花粉及花蕊上取食的啮虫幼虫可成为圆果大赤螨丰富的食料.所以,在台刈茶园间作藿香蓟可构建良好的茶树-藿香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扩大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天敌圆果大赤螨种群数量,促进茶园以螨治虫的生态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复合生态茶园的建设目标及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萍  徐泽  侯渝嘉 《西南园艺》2002,30(3):45-45
生态茶园 ,即是因地制宜地运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施茶园复合立体栽培 ,合理地利用茶区自然资源建立的茶园。它使茶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达到良性循环 ,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与安全卫生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茶业。1 常规单植茶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大部分茶区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茶园 ,从山顶到山脚 ,从一个山头到另一山头 ,整片开垦植茶 ,这种单调的种植模式 ,既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 ,使茶树生境脆弱 ,给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表现在 :①茶树生理功…  相似文献   

6.
猪粪与茶树修剪物对土壤Pb和Cd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粪便是我国无公害茶园、有机茶生产所推荐的有机肥。为了解施用含有大量可溶性有机物质的畜禽粪对茶园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模拟施入不同量的猪粪和茶树修剪物,研究土壤肥力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入猪粪可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增幅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入茶树修剪物后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2)施入猪粪和茶树修剪物均能降低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降幅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猪粪效果更显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不断减少,有效态Cd含量先下降后逐渐增加,但仍低于空白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病虫害严重威胁茶树安全生长和茶叶品质。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应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物理防治、免疫诱抗和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应急防控手段,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1茶树主要病虫害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茶基料栽培长根菇技术研究的前期工作,设计茶树和长根菇田间间作模式栽培试验。经春末2批次间作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长根菇出菇时间相对集中,生物学效率平均为84%;茶园中出菇时间相对分散,生物学效率平均为73%。秋初试验表明,茶园间作长根菇受温度影响较大。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具有可行性。茶树间作长根菇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茶多糖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对土壤中有机质和pH暂无影响,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对于土壤养分有短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1深翻改土,提高肥力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园抛荒后,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理化性状恶化,肥力下降。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深翻埋肥,熟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秋末冬初(9~10月),在茶树行间全面深翻30cm以上,同时清除杂草树根、石块异物等,然后在茶树两侧开沟,667m~2分层埋施各种农家肥2000~3000kg、饼肥100~200kg、磷钾肥或复合肥50~100kg。做到土肥相融,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可采用播种绿肥,挑培客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敏 《西南园艺》2002,30(1):45-45
重庆市现有茶园面积 3万hm2 ,低产、低质茶园面积约占 50 % ,无性系良种面积不足 1 0 %。这些低产、低质茶园直接影响茶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严重制约着我市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制约着名优茶的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 ,我们从 1 999年开始 ,在传统低产茶园改造上 ,引用茶树嫁接新技术 ,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以探索在重庆立地气候条件下 ,实施茶树嫁接技术的可行性 ,可操作性以及最佳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嫁接品种等。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茶园海拔高度 680m ,土壤为砂壤土 ,缓坡台地丛栽茶园 ,种植密度 667m2 1 50 0丛。1 .1 …  相似文献   

11.
李静清 《西南园艺》2002,30(4):50-50
荣县现有茶园面积 1 3 3 3 3hm2 ,树龄 3 0年左右的低产茶园约占 40 % ,这批茶园产量极低 ,效益甚微。笔者于 1 999年~ 2 0 0 0年 ,在长山镇八行村 6 7hm2 茶园 ,通过综合改造技术措施 ,取得头年改造 ,第 2年春试采 ,第 3年盛产 ,产值比改造前提高 1倍以上。并通过示范、宣传动员 ,在双古、长山、来牟等镇推广 3 3 3 3hm2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 改造时间 低产衰老茶园综合改造宜在 6月~ 8月进行 ,因夏季气温高 ,光照强 ,雨水充足 ,茶树芽梢生长快 ,有利于恢复茶蓬 ,促进来年春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 ,改造前还可强采一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邓祖玲  徐泽  胡翔 《西南园艺》2001,29(1):48-49
保得微生物叶面增效剂 (简称保得 )的有效成分为特定微生物及其复合代谢产物 ,属纯生物制剂。为了探索保得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于2 0 0 0年春茶期间在重庆市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做小区试验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剂 :保得 ,由广东宏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重庆鑫锟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供试品种 :国家级茶树良种———蜀永 80 8。试验茶园为条形茶园 ,覆盖度 90 %以上 ,土壤肥力中等 ,茶树管理水平相同 ,试验条件一致。  试验设 2个处理 ,保得按使用说明 30 0 0倍液配置 ,清水作对照 ,采用喷雾器喷施。试验处理随机排列 …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以银川植物园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银川植物园不同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等生态功能,并以货币的形式直观地展现森林服务功能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银川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5524329.89元/年,各功能指标表现为森林游憩(33.66%)生物多样性保护(17.56%)固碳释氧(17.18%)保育土壤(13.46%)净化空气(13.20%)涵养水源(3.09%)积累营养物质(1.85%)。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排序差异明显。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评价可以为银川植物园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对森林生态效益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对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1选好良种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引种茶树,必须注意定向引种,重视选育当地良种茶苗与选留当地产的茶籽扩种建园。提高茶树自身抗御低温的能力是防止茶树冻害的根本途径。2建好茶园应选背风向阳的地段建茶园,避免谷地和风口处建园。有条件的茶园可以在茶园周围栽植防风带,高山茶园在迎风口种植防护林带,能够有效阻挡冬季寒风和某些有害气体,提高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茶树安全越冬。坡地种茶应修筑水平梯田,在茶园主要道  相似文献   

15.
彭萍 《西南园艺》2004,32(5):49-50
近几十年来,由于栽培措施的变革,茶园生态环境渐趋简单化,促进了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茶树良种特别是抗病虫品种较少,加上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茶园土壤酸化板结,地力衰退、土壤活性降低。尤其是偏施氮肥,改变了茶树体内的碳氮比例,促进了多种吸汁性害虫的发生;在茶树植保方面,多依赖化学农药而轻视其它措施的协调,多局限于就虫治虫而忽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现代茶园的综合效益为目的,开展茶园榆黄蘑立体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式榆黄蘑的生物转化率达128%,立体栽培一季(10月-4月)后,给茶农增加利润为5421元/667 m2;对茶园土壤p H基本没有影响;春茶采收期提前8~15 d;茶叶百芽重增加20%,茶叶内含物无显著差异。此模式的开展不仅为生态茶园改造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而且极大激发茶农积极性,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8种杀菌剂防治茶树茶饼病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8种杀菌剂稀释液2次田间防治茶树茶饼病。结果表明,茶树病叶率、病情指数都下降,相对防治(保叶)效果都提高,能稳定控制茶饼病病斑。其中,53.8%氢氧化铜(可杀得)1 1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凯润)1 560倍液和15%三唑酮1 650倍液对茶树茶饼病的防治(保叶)效果较好,第1、2次防效分别为84.38%、88.14%,78.13%、84.75%和64.06%、83.05%;45%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保叶)效果最低,仅为43.75%、30.51%,但可用于冬季茶园封园。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茶树钙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茶树对钙的吸收利用、茶树体内钙含量及分布、茶园土壤钙含量及影响因素、茶树缺钙及钙中毒的诊断及茶园中钙肥的施用等,以期为更深入的茶树钙营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合理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林钟 《西南园艺》2003,31(2):48-48
深秋初冬季节 ,茶树进入休眠期 ,抓住时机对茶树进行合理的修剪 ,是夺取翌年茶叶丰收的关键措施。根据笔者实践 ,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修剪技术各有不同 ,现总结如下。1 幼龄茶园修剪主要进行定型修剪 ,一般要进行 2~ 3次。第一次修剪在当 80 %左右的茶苗高度达 3 0cm时进行 ,如果高度不够 ,可以推迟到来年春茶生长休止时 ;留桩高度 1 2~ 1 8cm为宜 ,如果过高了分枝细弱 ,难以形成坚强骨架 ,过低了分枝少 ,抑制茶苗的正常生长 ;云南大叶茶修剪高度不宜高于川茶。第二次修剪在第一次修剪后一年生长结束时进行 ,采取“打顶养蓬”…  相似文献   

20.
以泰安小津口茶园土壤和茶树为试材对泰安茶园自然条件、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元素含量、茶树元素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泰安茶园具有高山气候特点的自然条件,是其茶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泰安茶园土壤pH值、钙含量过高,有机质含量低,K的含量较低,Mn和Cu的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叶片中Ca过量积累,Cu的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有待于对土壤进行进一步改良,并适时喷施叶面肥,以进一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