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3种方法制备了蝶豆(Clitoria ternatea L.)花提取物并用GC/MS法分析了蝶豆花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净油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相对含量也最高,其中大部分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物质;超声波提取法从蝶豆花中提取出对烟草有贡献的潜香物质效果一般,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不如其他方法丰富,卷烟上的应用效果也不如其他方法好;蝶豆花提取物可用于卷烟加香,可以提质增香、增加吃味、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2.
刺槐花净油的GC-MS分析及在烟草中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取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花净油,分析其化学成分,并对其在烟草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用无水乙醇从刺槐花浸膏中提取刺槐花净油,用GC-MS技术对刺槐花净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S.H参比烟加香试验对其卷烟加香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刺槐花净油的得率约为65.88%。从刺槐花净油中共鉴定出了9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刺槐花净油在掩盖杂气方面有明显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中式卷烟加香开发新型的天然香原料,并为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刺槐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新的烟用天然植物香料产品。[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备蝶豆花净油,运用GC/MS法分析蝶豆花净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和感官评价。[结果]蝶豆花净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有57种,包括棕榈酸乙酯、棕榈酸甲酯、植酮、亚油酸乙酯、亚油酸甲酯、硬脂酸乙酯、新植二烯等。[结论]蝶豆花净油可用于卷烟加香,可以提质增香,修饰烟气,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蓝花龙胆浸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蓝花龙胆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蓝花龙胆浸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同时对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蓝花龙胆浸膏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含有正二十八烷(31.22%)、棕榈酸(22.14%)、7-己基-二十烷(11.63%)、[R-[R*,R*-(E)]]-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7.59%)、正二十九烷(4.91%)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蓝花龙胆浸膏具有提高卷烟香气质,减轻刺激性,增加润感,带来清甜气的作用。[结论]研究可为蓝花龙胆在烟草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7℃,萃取压力17 MPa,CO2流量25 L/h,萃取时间95 min,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精油平均收率为9.1%。通过试验验证,响应曲面分析法适用于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的工艺研究,有效减少了试验次数,降低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拔子净油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为野拔子在卷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野拔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净油的工艺条件,并进行成分分析;将野拔子净油添加至卷烟中,通过卷烟感官评价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拔子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9,超声波功率500 W,各因素影响排序为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经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野拔子净油共鉴定出40种成分,主要含有脱氢香薷酮(28.641%)、3,3-二甲基丙烯酸(9.080%)、5-甲基-2-乙酰基呋喃(4.790%)、芳樟醇(4.224%)、3-甲基-2-(5H)-呋喃酮(3.642%)、氧化芳樟醇(3.079%)、香薷酮(1.436%)、新植二烯(1.031%)等挥发性物质.将野拔子净油应用于卷烟中,具有丰富和协调烟香,能提高香气质,改善吃味,使烟气柔和细腻及减刺除杂等作用,且以3 mg/kg添加量为宜.[结论]优化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野拔子净油对提升卷烟吸食品质有良好效果,可用于卷烟加香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酸角挥发油香味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酸角挥发油,平均出油率为2.46%。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酸角挥发油的20种主要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卷烟加香试验发现,酸角挥发油能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卷烟主流烟气中萃取中性香气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为2 h,水浴温度为60 ℃的条件下,同时蒸馏萃取法能提取和分离出主流烟气中多种主要中性香气成分.在提取得到的中性香气成分中,质谱鉴定出了72种,其中:烃类17种,醛类7种,酮类23种,醇类9种,酯类8种,醌类1种,含氧杂环类2种,含氮化合物5种.所测标样的回收率为70.9%~85.4%.提取的25种含量较高的中性香气成分中,除植醇外,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9.
以党参精油提取率为量化指标,考察了超临界CO_2萃取党参精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时间、压力对党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是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 min、萃取压力24 MPa,党参精油的提取率达1.409%。利用GC/MS对党参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3.51%,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E、棕榈酸、环酰草胺、肉桂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肉豆蔻酸、别香橙烯以及柠檬酸三乙酯等,这些物质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物质。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卷烟叶组中加入党参精油后,其能与烟香谐调,提高香气质、增大香气量。同时还能起到提高烟气细腻度、增强回甜感、减轻杂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香薷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并用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香薷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萃取时间2h、CO2流量20L/h,分离釜压力8MPa,分离釜温度35℃;香薷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主要有香荆芥酚、麝香草酚、肉豆蔻醛、油酸、β-金合欢烯、甲基丁香酚、十六酸等;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香薷挥发油添加到卷烟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香气质,提升烟气柔顺、细腻程度,掩盖杂气、改善口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玫瑰水(rose water)是玫瑰精油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因其成分天然、香气怡人,以及补充皮肤水分和缓解皮肤衰老的功效,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护肤品中。为了探索玫瑰水挥发性成分分析的科学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固相微萃取(SPME)2种方法萃取2种国产玫瑰水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表明,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得到的2种玫瑰水中的香气成分种类(分别为31种和28种)明显多于有机溶剂萃取法萃取出的香气成分种类(分别为23种和21种),前者可以更全面地反应玫瑰水的香气成分构成,能有效地萃取玫瑰水香气成分中沸点较低、易挥发或是化学性质活泼的萜烯类、醚类和硫醚类化合物;且与有机溶剂萃取法相比,操作简单,省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成熟水蜜桃果实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测器法(GC-FID)分析。比较成熟水蜜桃果实中的7种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以研究二氯甲烷和正戊烷2种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及CaCl2、NaCl和(NH4)2SO4这3种饱和盐溶液对成熟水蜜桃果实中活性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对成熟水蜜桃果实香气成分的提取效果优于正戊烷,而对果肉组织中活性酶的抑制作用从大到小分别为NaCl、CaCl2和(NH4)2SO4。  相似文献   

13.
酸枣浸膏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型天然烟用香料,采用乙醇加热回流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果肉制备浸膏,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于卷烟加香。结果表明,1乙醇加热回流制备酸枣浸膏得率为2.80%;2从酸枣浸膏中鉴定出6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醇类、醛酮类、酯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糠醛(2.88%)、月桂酸(13.00%)、肉豆蔻酸(6.40%)、十六碳烯醇(11.45%)、棕榈酸(10.54%)、反式-9-十六烯酸(反油酸)(28.16%)、顺-6-十八碳烯酸(2.89%)和亚油酸(1.36%)等;3将该浸膏用于卷烟加香能够明显使烟香丰满,刺激性减小,吸味醇和并能改善余味。  相似文献   

14.
黄龙  肜霖  朱巍  邵兴伟  吴昭  陈一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492-4495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以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40MPa、萃取时间2h、CO2流量30L/h,分离釜...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秘鲁浸膏在卷烟中调香的开发应用,采用溶剂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秘鲁浸膏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1)秘鲁浸膏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酸苄酯(43.91%)、肉桂酸苄酯(12.58%)、肉桂酸(11.17%)、苄醇(9.11%)、苯甲酸(4.17%)、乙基香兰素(5.63%)和香兰素(3.97%),其中浸膏中的酯类含量最高,主要成分为苯甲酸苄酯,这些物质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物质;2)秘鲁浸膏具有改善和修饰卷烟吸味、柔和烟香、掩盖杂气和减少刺激性的作用,添加量为0.0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连香叶超临界CO2萃取的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萃取物进行分析,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确定连香叶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8℃,萃取时间45 min,选择体积分数70%的乙醇作为夹带剂,用量为投料量的18%,萃取率为15.21%。GC-MS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叶绿醇、α-法呢烯、棕榈醛、6-甲基-5-庚烯-2-酮、肉豆蔻醛、芳樟醇、莰烯、肉豆蔻醇、金合欢醇、谷甾醇等含量为81.15%。通过卷烟加香试验发现,连香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清香,能明显改善和修饰卷烟烟气,提高卷烟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深度开发和利用烟草资源。【方法】以红大烟花为研究材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红大烟花香料,用SDE/GC-MS和内标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1)红大烟花香料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有酮类、醛类、醇类、酸类、酯类、萜烯类、酚类以及杂环类等物质,总含量高达327.393μg/g,其中醇类、酮类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114.081μg/g、84.547μg/g和28.059μg/g,共226.687μg/g,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9.24%;(2)香料中主要香气成分有寸拜醇、茄酮、糠醛、西柏烯、新植二烯、β-大马酮、苯乙醛和巨豆三烯酮等,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6.01%;(3)该天然香料对丰富烟香、提高卷烟舒适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红大烟花具有深度开发价值,其开发的香料可作为卷烟加香加料的天然香原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新的烟用香料,进行了天然中药砂仁的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试验,利用GC-MS对其萃取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卷烟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砂仁的萃取产物具有较好的卷烟加香效果,不同萃取压力下超临界砂仁萃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萃取压力小的超临界砂仁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种类明显高于萃取压力高的萃取物。在16MPa萃取压力下,从砂仁的超临界萃取产物中共分析鉴定出78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香料烟浸膏香气物质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对香料烟浸膏的香气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出的21种香气成分中,分别有脂肪酸类8种,酯类5种,醛类2种,氮硫杂环类2种,烃类、醇类、酮类、内酯类各1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成分是糠醛、β-甲基戊酸、十六碳酸、烟碱、新植二烯,其次是乙酰丙酸乙酯、异戊酸、苯乙酸乙酯、羟基丁二酸二乙酯等。同时,对3种提取工艺条件下香料烟浸膏的香气成分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水为萃取剂的一次蒸馏法提取效果最好,多数香气成分含量较高;其次是水和乙醇用量各半的二次萃取蒸馏法;传统的以乙醇作萃取剂的二次蒸馏法提取出的浸膏质量最差,多数香气物质含量也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干花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结合自动化质谱解卷积和保留指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阴干预处理条件下,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7 ℃,萃取压力40.7 MPa,动态萃取时间102 min,该条件下挥发油的萃取率为(1.217 ± 0.014)%。GC-MS共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检测到的挥发油总量的70.65%。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得到挥发油IC50值为12.82 mg/mL AEAC值为198.64 mg,表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也得到了这一结果。抗菌试验表明,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枯草芽孢杆菌 > 大肠杆菌 > 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首次建立了红花玉兰阴干花蕾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了该工艺条件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