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下的主要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与市场发展需求等相关问题。基于此,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着手,具体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建议,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时空布局与模式选择的决策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时空布局应该考虑一个地区适宜的农业人口规模。该文通过遗传算法,将人口流动理论引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研究;并根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势度评价结果,提出劳动力流动转折点出现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最优时空布局方案优选办法,同时进一步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选择和时序安排思路。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中将会保留一定的劳动力人口为农业服务,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时空布局安排及整理模式选择应该与之相协调,保障地区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需求。该决策方法可为今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技扶贫是一种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较其他扶贫方式,科技扶贫可以通过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人力资本来克服资本瓶颈,更具有优越性。而当前贫困地区依然受到劳动力素质弱质化,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科技扶贫资金低效、不可持续、科技扶贫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在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加强贫困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奠定科技扶贫文化基础;创新科技扶贫融资渠道,强化扶贫资金法治监督;健全科技转移体系,完善科技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科技扶贫监督与评估机制等方面来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业委员会获悉,北京市将全面动态监测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年内帮助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动态保持"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整治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空间不断压缩,全市经济转型优化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就业技能、就业意愿等发生了新变化。为此,市农委联合市人力社保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将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全部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成员辛苦劳作积累所得,这些资产的积累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薄弱以及各种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集体经济无法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这些现象,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例,对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宁洱县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能推进宁洱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农村中的更多劳动力转移至城镇,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新时期,国家强调新农村建设,重视城乡差距,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原因,提出降低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浙江省临安市近年来农民增收的特点和制约因素,指出临安市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潜力,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深化农村土地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关注农村特殊群体"等农民增收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促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速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作为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对于解决"农民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单向城市化格局下"农民荒"问题显现出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生产边缘化和乡村文化碎片化的现状,其成因主要是单向的城市化倒逼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促使农民离乡离土和"农二代"跳出"农门"的意愿根深蒂固。在乡村振兴视阈下解决"农民荒"问题可通过农村产业发展重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健全撂荒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兼业化与职业化农民、农业转型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就地城镇化构建田园牧歌式乡村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劳动力转移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再以长汀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及对策,包括优化、培育水土流失治理主体、创新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机制和构建良好的人才回流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盐城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特征,按照"自主择业,分类指导,完善制度,搞好服务"的思路,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五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薪资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河南农村劳动力薪资表现为薪资水平整体偏低,月工资500~2000元占据主体地位,且呈现出与劳动力占比明显的负相关。另外,河南农村劳动力薪资与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规律,河南五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地域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种植收益,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积极的作用。高坪区自古就有川北"鱼米之乡"的美誉,在水稻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为了应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减少问题,高坪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加强种植管理、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侵蚀产沙得到了局部的初步控制,但治理面积与水土流失面积相比所占比例太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工"取消后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挣钱,这种劳动力转移可以减少对库区土地生产的压力,从而减少侵蚀产沙的可能性,但大量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剩下的劳动力紧缺,致使劳动力成本提高,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实施又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应激励农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同时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构建专业水土保持施工队伍,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减量化目标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分区及模式优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复垦的有效举措。该文以上海市奉贤区8个建制镇约374个自然村为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层次分析法,融合自上而下宅基地整理潜能的镇域分区和自下而上宅基地整理效能的自然村分类,统筹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范围与目标,将奉贤区宅基地整理划分为5类区域3种模式。结果显示:异地迁移和减量储备区可通过复垦还耕推进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调整归并和组团保留区可培育中心村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优化用地布局;腾退并点区可强化新市镇建设以提升镇域用地效益。该研究拟在时序上形成"整理"、"储备"、"保留"渐进式的整理过程,在空间上推进节约集约的减量化实践。  相似文献   

16.
彭婷  阎建忠  陈方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4):270-27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家庭迁移比例不断上升。山区农村是主要的人口离心区,导致了乡村衰落。目前较少关注山区家庭迁移,并且鲜有研究直接从农户层面探讨农户家庭迁移的影响因素。因此,该文利用2017年重庆市少数民族山区3个典型乡镇的58份社级问卷和323份农户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山区农村家庭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区农村人口流动较为活跃,整户搬迁现象明显;农户家庭迁移表现出对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服务的追求,农户搬迁具有迁入地靠近公路、高海拔地区迁往低海拔地区等特点,且受到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大专及以上学历等户主特征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总收入、非农劳动力占比、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等家庭特征均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迁移行为,且农户更偏向于向经济基础较好、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拥有特色旅游资源的社区搬迁。  相似文献   

17.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清洁工程试验示范在防治农业生产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难点,提出了运用系统工程统筹建设、完善建设内容、加强技术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集体经济是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主体,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短缺以及没有建立完整的合作制度。当家庭承包制度逐渐完善时,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与农业税费改革阶段,农村的公用费用出现了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受到众多限制。因此,只有合理的将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相关问题有效的改善,才能够促进农村的稳定发展。基于此,针对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落实科教兴农,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治市"十五"期间,累计投资2.14亿元,建成各类饮水解困工程1270处,解决了61.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2006年,全市投资6871万元,建成各类饮水安全工程269处,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6.86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社会效益显著。实践证明: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多方筹集资金、严把施工质量、创新建管机制等措施,是保证工程建设和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