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祁连山青海云极林降水及其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建群树种青海云杉林连续6年观测,对其降水特性及其降水再分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能增加水平降水,对垂直降水影响不显著,林冠截留率平均为25.86%,夏季截留率为24.84%,冬春季较大,为39.38%。树干截留量占自然降水量的0.75%,当降水量超过2.0mm时,才开始产生树干径流,当一次降水量达到26.0mm时,云杉林不同径级的林木均产生树干径流。  相似文献   

2.
水曲柳林冠的降水截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曲柳林冠在2003年5-9月的降水截留特征进行了野外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曲柳林分林冠截留量为68.77 mm,占同期降水量的17.41%;降水约按以下比例被再次分配:穿透降水72.50%,林冠截留17.41%,树干茎流10.08%.模拟分析结果表明:Horton改进模型模拟精度高,参数物理意义较明确,水曲柳林冠吸附容量为0.84 mm,区域降雨蒸发能力的参数值为11.83%,水曲柳林冠截留率随降水变化的曲线可分为快变期(截留率大于19.0%,降水量小于10 mm)、渐变期(截留率19.0%~12.8%,降水10~30 mm)和稳定期(截留率小于12.8%,降水大于30 mm),水曲柳林冠稳定截留率为12.8%.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服务功能,选择德庆县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定位观测2006年6月~2007年6月100次大气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降水总量为1 317.60mm,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水量分别是318.37,87.85和911.38 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4.16%,6.67%和69.17%。林外降水量大于1.3 mm时才能观测到穿透雨,林外降水量达到3.0mm时才开始有树干茎流出现。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8 8,0.957 7和0.965 9;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呈负相关,而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5 6,0.803 4和0.874 2。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麻栎林降水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金山栎林林冠截留、树干茎流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观测的46场降水中,降水量达823.8 mm,林冠总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分别为207.95 mm、33.30 mm、582.55 mm,林冠截留率、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5.24%、4.04%、70.71%。随着降水量的增大,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穿透雨量及穿透率都有所增加,林冠截留率降低,树干茎流率在2~50 mm降水量级中逐渐增大,在>50 mm降水量级有所降低。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树干茎流量、穿透雨与降水量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和原理研究了祁连山森林主要类型青海云杉林的降水、截留、干流、蒸发散的分配过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年降水为433.5mm、透流量287.37mm、干流0.294mm、截留量145.83mm,分别占降水量的66.29%、0.068%、33.64%;径流量为239.98mm,占全年降水的55.36%;蒸发散量为156.54mm,占降水量的36.11%;土壤储水量增量23.63mm,枯落层持水量7.92mm,分别占降水的5.45%和1.83%。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林内降水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林内降水特征的研究表明 :惠安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林外年降水总量为 2 0 0 1 1mm ,年穿透降水量为 16 0 9 4mm ,占林外年降水量的 80 4% ,年树干径流量为 171 7mm ,占林外降水量的 8 6 % ,年林冠截留量为2 2 4 0mm ,占年降水量的 11 2 %。穿透降水与降水量以及树干径流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可分别描述为 y =0 8972x - 4 4974和 y =0 10 5 4x 0 2 5 4。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大气降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73年以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以试区为代表的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大气降水的特性及其流域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年降水量呈不稳定动态变化趋势,变幅在317mm~539.7mm之间,年际差值为70.3%,其中降雪量占年降水量的3.5%;随着海拔高度每梯升100m,降水量增加4.3%,且阴、阳坡降水递增率有明显差异;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表现为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林冠截留量迥异,其中藓类青海云杉林林冠多年平均截留率为25.86%。  相似文献   

8.
在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集中分布的地区,采用对降水在林分中的样地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对降水的截留效应。据2002~2005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3.6%,树干径流率占大气降水量的3.7%,枯枝落叶层的截留率为10.2%。表明了华北落叶松在本地区发挥了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枫香人工林林冠截留对降水水量输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根据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的观测数据,对长沙市天际岭林场枫香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降水再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11个月的总降水量为817.8mm.其中林内的净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81.99%,林冠年截留量占年降水量的18.01%;进入枫香人工林内的雨水绝大部分是穿透水,占净降水量的80.3%,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内的水量为13.8mm,占年降水量的1.69%;树干茎流率的季节变化幅度最小,穿透水率季节变化幅度不大,而林冠截留率季节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对于不同降雨量级来说,穿透率和树干茎流率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林冠截留量则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甜槠常绿阔叶林林分降水分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引  薛建辉 《林业科学》2008,44(2):23-27
2004年对武夷山甜槠林不同水文分量定位观测,探讨甜槠林森林水文与降水的关系 .结果表明:1)2004年共发生降水219次,年降水量1 767.4 mm,穿透水、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 304.9、245.0和217.5 mm;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73.8%、 13.9%和12.3%;2)同次降水中,林内不同位置的穿透雨量差异显著,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3)随着胸径的增加,茎流量减小,形成茎流的时间推迟;4)当降水量<202.1 mm时,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水量超过202.1 mm后,林冠截留量趋于定值52.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