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3月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天发表报告说,全球海洋渔业储量大幅下降,导致海洋生物圈安全、人类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2.
研究川西北野生雪山大花红景天的生态环境及其分布,解决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野外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大花红景天资源的分布、生境及其植物群落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大花红景天适宜在海拔3 200~5 600 m的地区生长,土壤主要为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寒漠土.在亚高山草甸区的植物群落特点主要为:禾本草 嵩草 杂类草型,高山草甸区主要以莎草和垫状杂类草构成,草群低矮,平均高度22 cm,植物盖度不及45%,储量不足万吨.  相似文献   

3.
群体分布与大豆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大豆(Clycine max)群体分布与其生长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构建合理的群体分布提供理论依据。2009年以合丰45、红丰11为材料,设计6个不同的群体分布进行田间试验,采用LSD法比较分析群体分布对农艺性状的影响,计算了单位面积茎数的补偿效应,分析了产量变化趋势及其与农艺性状和群体分布的关系,并对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群体分布显著影响农艺性状,株距较行距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更显著,无品种株型差异。2)株距减小产生的单位面积茎数补偿效应值随行距增大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行距增大产生的2组单位面积茎数补偿效应值随株距增大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单位面积茎数补偿效应值存在株型差异。3)群体分布显著影响产量,获得产量极值的群体分布存在品种差异;产量与茎粗、行距显著正相关。4)本研究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生长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其中,生长性状因子具有较强的品种特异性,群体分布对2因子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高青断裂带向东紧临博兴洼陷,是一个多层系含油、高油气丰度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但由于对该区构造、地层格架、油气成藏等基本地质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前第三系,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改造,构造格架,地层分布更加复杂,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以构造演化分析为主线、对高青地区中、新生界构造-地层格架、构造格局、油气分布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加快本区油气勘探进程,对丰富复杂断裂构造带油气勘探的技术与理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Bernoulli分布的全球疯牛病发生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GIS),结合概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全球尺度上疯牛病的发展风险。结果显示:(1)疯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和饲喂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全球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将增加全球疯牛病致病因子的扩散和传播的风险。(2)当前国际上牛养殖密度最大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以及欧洲南部国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南美洲等地区。饲养量大、饲喂密集区在给定疯牛病接触风险条件下,暴露风险显著增大。(3)从全球疯牛病发生的历史看,疯牛病在1986年首次确诊,1986-1991年为扩散期,到1992年疯牛病发生和流行达到高峰,达到3.0×10-5的风险概率。在欧盟范围内疯牛病的发病高峰在1992-1993年,1992年BSE发生的流行率为4.28×10-4,1993年欧盟疯牛病流行率为4.13×10-4,1994年疯牛病的流行率降低到2.92×10-4的概率水平,即在1992-1993年期间,欧盟每百万头牛的疯牛病阳性检出数量就达400~500头,可以认为1991-1994年这段时间为欧盟疯牛病发生的极高风险期。在这一阶段内从欧盟输出的反刍动物及产品会给进口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其显著的BSE外来释放风险。目前国际上疯牛病的风险高值区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包括欧洲的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在理论上还可能存在疯牛病潜在病例;次风险区在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瑞典、卢森堡、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至少发生1头BSE感染病牛的风险期望值也在0.800 9左右。此外芬兰、希腊的疯牛病发生风险期望值也较大。从疯牛病风险区域和国家输入反刍动物及其产品会给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外来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6.
柑桔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水果,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20多个省(区、市).2001年以来,我国柑桔生产稳步增长,栽培面积和产量连创新高(见图1).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柑桔栽培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小幅增长,分别达242万hm2和3 321万t,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76%和4.83%,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83.33%和186.05%;其中,柑桔产量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大,达13.23%,也创下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7.
山西典型天然草地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4种主要草地类型暖性草丛草地、暖性灌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地草甸草原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凋落物、半分解层、根系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调查和测定,本研究估算山西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旨在揭示山西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固碳能力。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的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暖性灌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原暖性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西草地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59.07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21.81%;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307.22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78.19%;经估算,山西的草地面积为4.55×10~6 hm~2,草地总碳储量约为364.40Tg。  相似文献   

8.
全球霉菌毒素的分布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影响鸡群肠道健康的因素 影响鸡群肠道健康的因素有以下方面:①新生雏鸡胃肠道缺乏微生物菌群;②研究表明仅有1~10种沙门氏菌可以寄居在新生雏鸡体内;③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建立时,有1 000~10 000沙门氏菌定植.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对黑龙江松嫩草地开展植物群落调查,以探知黑龙江松嫩草地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碳储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羊草+寸草苔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群落,而星星草群落和碱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落。(2)不同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储量、地下部分碳储量和植物群落碳储量都有显著差异,野古草群落碳储量高达753g C/m2,而羊草+杂类草群落碳储量显著低于其他群落,仅为125g C/m2。(3)不同植物群落碳储量与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显著线性正相关或负相关。虎尾草群落地上部分碳储量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羊草群落、星星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牛鞭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地上部分碳储量和植物群落碳储量均与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在黑龙江松嫩草地轻度退化显著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指数,而重度和极度退化显著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碳储量主要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蓝舌病为OIE规定的需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已经给全球大部分流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首次证明该病存在,且在我国流行初期即造成大量易感动物死亡,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但蓝舌病在我国仍属冷门研究方向,我国到底分离鉴定出多少个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广?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在近年来鲜有蓝舌病引起动物发病死亡报道的前提下,人们对蓝舌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本文对蓝舌病在全球的流行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蓝舌病在我国40年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希望该病在我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引起的,经库蠓属媒介昆虫传播的非接触性传染病。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通报及相关文献报道,EHDV已在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流行传播,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欧洲虽尚未报告EHDV感染病例,但地中海周边亚非国家暴发的EHD疫情,对欧洲构成了较高的入侵风险。本文根据文献记载以及WOAH统计信息,综述了EHDV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全球流行分布状况,据此提出了EHDV宿主规模逐渐扩大、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病毒基因发生重配、人为因素促进病毒变异、气候变化引起传播媒介活跃等风险因素。基于EHDV全球流行传播情况,针对性提出了我国防控EHD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范EHD传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方面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研究。尽管许多人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但科学界仍有争议。于是,作者分析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因素,发现极涡的移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澄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致病性与病毒抗原分布之间的关系,将强毒株(Ehime/91、DV86)与弱毒株(JI)比较,电镜观察法氏囊,胸腺,脾脏和骨髓中的病毒靶细胞,尽管所有毒株都引起相似的法氏囊萎缩,强毒株还引起胸腺重量指数的大幅度下降,以及盲肠扁桃体,胸腺,脾脏和骨髓的严重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Ehime/91或DV86株感染鸡的组织内抗原表明,骨髓和脾中出现大量的抗原阳性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在水分胁迫下,甘肃境内不同地理分布的9个苜蓿品种的叶片含水量、叶气孔度、脯氨酸维持积累时间和积累量,结果表明,以上指标均呈现出从西到东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豆梨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的保护野生豆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测定叶片和果实的形态指标,得到分布于6个省(自治区)的57份豆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野生豆梨资源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豆梨野生资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21.03~31.16)°N,(107.28~119.38)°E,海拔32~710m的范围内,主要有5个集中分布区,分别为广西的河池市、巴马县和桂林市,广东的梧桐山和江西的赣州市。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511%,可以较好的解释所有变量所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其中纬度、年平均气温、最湿月份降水量和最冷月最低温度对豆梨的分布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相关程度不同,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等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呈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与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基于9个地理气候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在欧式距离为2.5时,参试的野生豆梨材料可以划分为2大类,7个亚类,表明豆梨野生资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中国原生境豆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密切,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城市化进程,豆梨野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豆梨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6.
植被根系的分布特征是其适应和改变环境能力的体现,研究植被根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不同海拔梯度的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技术探讨根系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根系对季节变化响应敏感,约有80%的根系分布在0~25 cm的土层,且分布较均匀,细根在土壤中所占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拔越高,根系越往土壤较浅层分布,特征参数呈现降低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温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时,两者主要通过影响根径大于0.5 mm的根来影响根系参数;呈负相关关系时,根系在土壤表层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易感动物移动、易感动物聚集、病毒基因重配以及强大的传播媒介等4个因素在全球长时期传播流行。自20世纪初发现BT以来,BT持续在全球流行,欧洲是重灾区;BTV血清型复杂,全球各大洲均有多种血清型分布流行,目前已陆续鉴定出29个BTV血清型。进入21世纪后,受全球气候变暖、畜产品贸易等因素影响,BT全球流行范围继续扩大。面对严峻的BT流行形势,需要采取加强进出口检疫和易感动物流动监管,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以及实施有效的预防接种制度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们早就发现地磁场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但并未明确地磁场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真正因果关系。为此作者重新研究了地磁场的形成和变化机制,发现地磁场的变化完全受控于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当地球处于间冰期时,大气层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能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然后形成云上正电荷层和云下负电荷层,伴随地球的自转就产生了叠加的地磁场。这种磁场符合人们已发现的地磁场的所有特点,能够很好地解释地磁场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性,包括磁偏角和地磁倒转的现象。当地球处于冰期时,陆地和海洋被冰雪覆盖,云下层接地,云下层负电荷变0,云上层正电荷在地磁场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使地磁场极性倒转。其他星球磁场的形成原因与倒转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19.
亚洲爆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传播至俄罗斯、中东、欧洲和非洲,现已将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吸引到野禽在流感病毒持续存在所起的作用上。如果不考虑病毒宿主的生态学,就不能全面了解病毒的生态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及其进化。本文作者回顾了目前所掌握的流感病毒感染在野鸟中的全球分布模式,并根据宿主生态学、特别是鸟类行为学讨论这些模式,确定所掌握知识中的一些重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鲤科鱼肠道菌分布及共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鱼、青鱼、白鲢、鳙鱼、团头鲂、三角鲂、鲤鱼和鲫鱼等4个亚科鱼肠道菌群中的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菌群种类和分布进行了X^2和相关分析,给出了一种测度菌群在寄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系数。结果发现同一亚科的鱼内菌群分布有极高的相似性。而不同亚科的鱼间菌群分布有较大的差异,但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和鳊亚科(Abramidnae)在菌群分布也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哈夫尼亚菌属、致病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在这8种鱼中有较高的广谱系数(9.8937-19.0177)且其x^2测验不显著:而链球菌属、拉思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广谱系数很低。在0.54-2.3922之间各自只在1种或2种亚科中能检测到,因此是属于专一性共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