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提高枣棉间作模式氮肥施用水平,设计N0、N10、N20、N30、N40、N50 6个氮肥处理,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调查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可增加单株结铃数,使棉花增产;增产效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有下降的趋势。施氮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中量施氮肥(450 kg/hm2)既可稳定产量又能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过量施氮造成了养分的累积及向下层淋洗。枣棉间作根系存在养分竞争,在距枣树50~100 cm区域氮肥竞争强,花期之后竞争开始增大,盛铃期达到最大,但随着与枣树距离加大竞争减弱。  相似文献   

2.
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为在沿江江南地区推广此类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增效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和生长性状、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较不施氮对照增产3075~4410kg/hm2,增产幅度最低也可达88.9%;配施增效剂处理较相应氮肥处理有效穗平均增加100.1万/hm2,增幅15.61%;产量平均提高528.25kg/hm2,增幅达7.74%;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升3kg/kg,增幅为16.75%。氮肥减量25%配施伴能处理每公斤氮肥小麦生产效率最高,为25.36kg/kg;氮肥基追各半,基肥配施增效剂处理产量和净增收入均最高,分别达7869kg/hm2和8524.50元/hm2。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仍是小麦生长最关键的营养因子,氮肥增效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有效穗增加,提高成穗率;氮肥增效剂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小麦生产效率,节约肥料用量及成本,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综合考虑,氮肥基追各半,基肥配施增效剂可作为推荐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3.
氮素对棉株上部果枝铃 ̄叶系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不施氮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高氮(480 kg·hm-2)处理对棉株上部果枝"铃 ̄叶系统"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1)中氮和高氮显著增加棉花上部果枝的长度、叶面积,高氮显著降低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比;2)与对照相比,中氮上部果枝铃对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上部果枝棉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3)中氮棉花果枝内外围铃重最大,结铃后期显著大于对照。氮肥提高棉花上部果枝的纤维品质,以中氮内外围棉铃的纤维品质最优。表明施适量氮肥能增强棉花上部果枝的"源 ̄库"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均能协调增加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而增产。同时增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分蘖以后的稻株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制种玉米氮肥增效剂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梯度的氮肥增效剂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随着氮肥增效剂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氮肥增效剂在亩施用量在400 g的基础上再增加133 g,玉米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氮肥增效剂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5986.16+45.9052x-1.4446x2,氮肥增效剂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为400 g,玉米理论亩产量为420.9 kg,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4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供应不足时,适宜增加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棉花群体的生物积累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水分是影响棉花生长的关键因素,增加灌水量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肥的效应明显受水分供应的影响;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高密度条件下,增加水、氮用量有助于增加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但效应不明显。低密度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在施氮水平较低时,增加灌溉量可显著提高杂交棉产量,但在氮肥用量较高时,增加灌水量对棉花产量影响不显著;高密度条件下,在水、氮供应水平较低时,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均可显著提高杂交棉产量,但水、氮用量较高时,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棉花产量反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水稻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栽植密度及氮密互作对水稻氮磷钾素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植株氮素与磷素吸收量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吸钾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总吸氮量与总吸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吸磷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低氮处理的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显著高于中氮处理;高密处理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水稻经济产量与茎叶氮磷钾素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贡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合理的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组合(N1T3)能够形成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力德金宝水溶肥(含腐植酸)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与常规施肥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滴施力德金宝水溶肥料,棉花果枝台数、蕾数及花数均有所增加,能有效提高棉花结铃数,单株结铃数增加0.3个,产量提高8.10%~9.02%,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棉花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肥料增效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料增效剂是一种人造连续多孔的粉煤灰圆形颗粒,它具有比表面积大,且具有较强的离子吸附能力的特点,并且具有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空气的通透性的作用。在棉花种植中,对棉花产量上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肥料增效剂在与复合肥料共同施入土壤以后可以提高复合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对防止肥料养分挥发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为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成果,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得出中国氮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氮肥施用量过大、氮肥挥发及硝化反硝化损失严重、施肥时期及施用量与作物氮素吸收规律不协调、肥料品种较单一等。建议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实时监控管理等技术,合理地确定氮肥种类、用量、施用方式及时期,加强新型肥料及肥料增效剂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注重作物氮高效品种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进而从土壤、肥料、品种、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棉花生产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能够增加棉花的有效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控释氮肥对不同部位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设计10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50%普通尿素+5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和棉花控释专用肥基施3种控释氮肥处理,以100%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控释氮肥处理对棉花(鲁棉研28号)不同结铃部位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对棉株3~5果节和中上部果枝的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影响显著,呈现出铃重增加、衣分降低的趋势,而对其他部位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控释氮肥处理显著增大了纤维马克隆值,增加了纤维比强度,提高了纤维成熟度,但对纤维长度影响不显著.3个控施氮肥处理以10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处理和棉花控释专用肥基施处理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氮肥增效剂N-life(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花的作用效果,为N-life应用于棉花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大12号为试验材料,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大田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N-life施用量(每667 m2分别施用1.5 kg和0 kg),副区为纯氮用量(每667 m2分别施用19.0 kg、17.1 kg、15.2 kg和13.3 kg,19.0 kg为正常氮用量,其他为减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探究N-life对棉花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用N-life的对照相比,施用N-life可以显著提升减氮处理下花铃期和吐絮期棉花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2年盆栽试验中,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显著提高植株含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减少氮损失。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可有效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提高籽棉产量和...  相似文献   

14.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设置2年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式及施氮量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显著增加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滴灌棉花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大于漫灌,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低于漫灌,滴灌条件下较好的水分条件抑制了棉花根系生长而促进地上部生长。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在施氮量为360 kg·hm-2时最大,过高氮肥投入无助于棉花产量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对棉花单株铃数及皮棉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资源利用型液体肥料在棉花上的增产效果,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资源利用型液肥与常规固体水溶肥相比,提高了棉花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3.41%、4.32%和8.07%,氮、磷、钾肥综合利用率提高8.6%;施用资源利用型液肥与固体水溶肥相比增产7.87%。  相似文献   

17.
氮素营养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东营滨海盐碱地设置棉花大田试验,设不施氮肥、氮肥基施、氮肥分施(1/2基施、1/2花期追施)、控释氮肥4个处理,测定分析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积累及氧自由基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等。结果表明:棉株氮素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施氮能增加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并能提高作物叶片氮素浓度,花铃期是植株氮素和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控释氮肥及氮肥分施皆能有效提高棉花叶片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及脯氨酸含量,进而提高作物抗逆性减缓衰老;控释氮肥处理子棉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子棉产量2年分别比不施氮肥处理提高26.8%,氮肥农学利用率较氮肥基施和氮肥分施处理平均增加0.99,0.29 kg/kg。控释氮肥的施用能有效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减缓衰老,并能获得较高产量,适宜在盐碱地施用。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和密度是影响棉花生育最主要的农艺措施。1987年试验表明,氮是慈溪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首要限制因子;1988到年得到相同结果,氮和密度是杭州湾南岸棉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明确了氮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株结铃数有显著作用,但对单铃重和衣分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亩总铃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要提高棉花生产力,不仅要提高单株结铃数,还要有一定的群体密度,以达到高产所需的亩总铃数。通过两年试验,初步得到,正常年份,杭州湾南岸棉区亩产皮棉大于100公斤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0公斤、3公斤和5公斤左右;中_(12)的密度以4000株/亩左右较为适宜。为提高棉花的生产力,必须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同时配之以适当的密度,只有肥料和密度等主要生产措施相互配套,符合棉花群体生育的需要时,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棉花产量的形成是肥料、密度等因子与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氮磷钾和密度对产量的作用又可追踪到它们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经1987年氮磷钾饱和设计试验,初步明确影响慈溪棉区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氮。1988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因子,进一步探讨杭州湾南岸棉区氮磷钾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作用大小,以及高产所需氮磷钾和密度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中长绒棉花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对棉花结铃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增加中长绒棉花结铃,对中长绒棉花品质的影响不显著;10 mg/kg浓度赤霉素多次喷施更有利于棉花结铃,有利于提高成纱指数。  相似文献   

20.
氮肥后移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氮肥追施比例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NC55为材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不同基追肥比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氮肥追施比例,烟株各器官及整株对基肥氮的吸收量减少,追肥氮的吸收量增加;当追肥比例为50%时,整株对肥料氮的吸收量最高。随追肥比例增加,烟株各器官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追肥比例大于30%时,茎秆、叶片及整株的土壤氮吸收量显著降低。随氮肥追施比例增加,基肥氮的利用率提高,追肥氮的利用率降低,肥料氮的利用率先增加后降低,以追肥比例为50%时最高。增加追肥比例提高了烟叶感官质量,以追肥比例50%时最好,追肥比例再增加,品质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氮肥追施比例为50%是兼顾氮素利用和品质的最佳处理。本研究为烤烟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