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作作为一项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技术,是对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的继承与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在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选取了 3个镇4个村共4户采用稻鸭共作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并对其稻米产量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较常规水稻种植低,但由于...  相似文献   

2.
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鸭""一稻两虾"和"稻鳖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集成了稻田绿色种养、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是以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为主,同时生产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发挥出水田的种植、养殖及生态功能。为促进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对该模式在常熟市的示范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循环的综合农业新技术,本文对盐稻9号稻鸭共作关键技术进行了示范研究,初步探明了适合我市的生产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有限的资源中提高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产量,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生产者不仅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更要促进农业生态模式的现代化发展。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具有巨大生态效益,是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是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值得大力扶持和推广[1]。本文从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对这一生态模式的农业技术加以研究,并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陈述了稻鸭共作的功能,围绕勐大镇优越的水利条件和传统的稻鸭共养现状,结合农业发展开始转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生产从注重产量转向了质量效益型这一目标,就提高全镇稻米品质、推广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是一种稻田与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是指在种植1季稻田中养殖两季虾,实现虾和水稻之间共同生长。具体来讲,就是在每年收割水稻之前在稻田间投放亲虾,或者在收割完水稻后投放幼虾,在第2年的第2季度收获虾,并再一次投放幼虾,随后再种植水稻,再在第3季度收获虾,如此循环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笔者针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希望有助于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稻2鸭是实现水稻、水禽种养一体化的生态种养模式,收获1季稻、养成2期鸭,在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潜力巨大。根据多年示范推广实践经验,制定1稻2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为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 ,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 ,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 ,无论白天和夜晚 ,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 ,日本鹿儿岛市桂…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鸭时鸭子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然而鸭子死亡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长沙县经遗多年的生产实践,采取清洁鸭舍、及时识水、鸭舍增温、扩大鸭舍、稻田深水灌溉、接种疫苗、改良饲料、药剂防治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鸭子的死亡率,提高了成活率,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的是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登于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等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中联系贵州具体情况,详细分析生态种养模式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一、模式内容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稻鸭共作技术是在传统的役畜利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役畜利用技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稻子抽穗才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采用此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有机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皖南烟区实施立体种养模式,既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从稻鸭共作技术的基本内涵、雏鸭驯养、种养设施、稻田鸭放养管理、稻鸭种养管理、收获等环节,对其中最具复制推广价值的稻鸭共作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该技术在皖南烟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是稻田生态种养的典型模式,该模式既能培肥土壤、改善稻米品质,又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绵阳地区稻鸭共作关键技术,并对其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该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在绵阳地区的有力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总结分析稻鸭共作的发展历史、系统特点和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对稻鸭共作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详细讨论了稻鸭共作在基础理论和种养技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并针对示范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机制与配套措施上,提出了稻鸭共作系统的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模式内容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稻鸭共作技术是在传统的役畜利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役畜利用技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稻子抽穗才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采用此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有机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将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与晚稻免耕抛秧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生态学知识构建了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既能较好地克服了免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能更好地发挥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政和县山区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选取适宜的水稻优良品种,采用稻鸭混合种养,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和鸭子品种选择、稻鸭种养时间节点、鸭子投放数量、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高该县水稻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模式效益与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稻鸭共作模式的由来 2001年,新联镇极孝村利用传统畜禽养殖技术,衍生出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新模式,当年试验面积60亩.2002年该村进一步总结经验,稻鸭共作面积扩大到350亩.稻鸭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稻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稻鸭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可不用化学药剂除草治虫,为生产有机鸭肉、稻米探索出一种最有效的种养方式。重点阐述了稻鸭共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基础设施要求,介绍了稻鸭共作的鸭饲养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