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试验观测,莱芜红香椿在秋末冬初,挖1m ×0.8m 宽深的栽植沟栽植,密度1m ×1.5m 或1m ×(1+ 2)m 的株行距,栽时每株树施TC0.1kg,栽后埋土防寒,N、P、K、Ca 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并适当进行叶面追肥,各侧枝30cm 摘心,并应用抽技宝点取芽体,在嫩芽长到10cm ~20cm 左右采收,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山区与黄花菜或金银花等矮杆作物进行立体种植,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林业严寒地区冻胀土地基碎毛石垫层的应用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李建强通过对伊春及附近几个林业局房屋质量问题的调查,发现地基冻胀对建筑的危害严重,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冰冻深度超过地下水位1m以上的地区,危害尤其严重。为缓解冻胀对基础的破坏,我们在基础底部饱和...  相似文献   

3.
林业严寒地区冻胀土地基碎毛石垫层的应用李建强,柴风林(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苇河林业局)通过对伊春林业局房屋质量问题的调查,发现地基冻胀对建筑物的危害严重,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冰冻深度超过地下水位1m以上地区。为缓解冻胀对基础的破坏,在基础底部饱和水...  相似文献   

4.
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  相似文献   

5.
1 搭置大棚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普通塑料大棚。大棚骨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行与大棚长同向,行距1.5~2.0m,株距2.5~3.0m;大棚宽7.5~10.0m,长44~80m,中高1.8~2.5m,边高1.5~1.6m,棚顶用竹杆做成拱圆架。大棚两端设有作业门,棚顶和两侧均没有通风窗。另一种为半拱形棚,东西长30~60m,南北宽5~8m,高2.5~3.0m,为竹木架或水泥架。2 种植技术2.1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2.1.1 繁殖壮苗选择休眠浅或较浅,产量…  相似文献   

6.
板栗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要点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要选在造林地附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浇水条件,管理方便的地方。2整地作床先将地整平,然后作成长6~8m,宽1.2m,四周埂高0.3m的苗床,床内深翻0.2m,打碎土块,整平床面。3营养土的配制、装袋、...  相似文献   

7.
;中部虫口数与总虫口的回归方程为;y=13.3090+2.6832xr=0.863;外缘部虫口数与总虫数的回归方程为:y=65.3374+1.7383xr=0.8336;垂直方向调查:枯枝落叶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79.2127x+1.6667r=0.7021;距地表5cm以上土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42.5270+1.4768xr=0.8901;距地表5cm以下上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145.7758+1.6739xr=0.5298;中部5cm土层内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52.6290+3.6369xr=0.8290;3结果分析(1)落叶松鳃扁叶蜂越冬幼虫在树冠垂直投影下落叶层及土中分布无方向性,为随机分布。(2)从表1可见幼虫多分布于林冠下外缘部,中部次之而根基部附近较少。(3)从表2可见越冬幼虫以土中5cm以上分布最多,枯落层内次之而5cm以下土中分布较少。(4)在测报过程中调查虫口密度应以树冠垂直投影下中部5cm以上土层为调查对象,然后用回归方程求算单株虫口密度。(5)在充分摸清该蜂幼虫越冬场所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可于秋季后至成虫羽化前采取人工收?  相似文献   

8.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9.
于1992年始在辽宁泥质海岸轻、中盐渍化土和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绒毛白蜡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化土壤上其年均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8cm、1.4cm;中盐渍化土壤上分别为27cm、0.9cm,均高于对照树种刺槐;在含盐量0.29%,pH9.8的苏打盐渍土上生长不良,成活率及保存率仅为40%左右.在轻、中盐渍化土上采取混交,施肥及中耕措施可促进其生长,施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绒毛白蜡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轻盐渍化土上的最高,在苏打盐渍土上的最低,分别为0.41mg/g、0.35mg/g;其细胞膜透性在苏打盐渍土最大,是轻、中盐渍土上的5~7倍.  相似文献   

10.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文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5.0×104头/m2和1.5×104~3.0×104头/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在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 10 年飞播造林试验研究及 10 年推广,累计飞播面积达14.1hm 2,保存11.7hm 2,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对影响飞播成效因子的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适宜飞播的播区植被盖度为3% ~10% ,地下水埋深0.5~10m ,沙丘高度< 15m ,沙丘密度< 0.6。在飞播中用杨柴、籽蒿、沙打旺(或草木樨)混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山海关杨实生苗的质量,为移植和造林打好基础,该文使用7种(含1个对照)根外追肥方法,对山海关杨实生苗进行了苗期试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采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各占0.2%的混合溶液根外追肥效果最好,除干物质含量外,苗高、地径、侧根数与其它6种处理都有明显差异,其苗高为0.8m,地径为0.4cm,侧根数为12.26条。从苗高看是山海关杨移植苗的最佳高度,为育苗和造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小黑杨苗木灰斑病(CoryneumpopulinumBres.)病情的时间分布与生长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当年插条苗病情对生长量的影响在各时段内均为负效应,对苗高效应以7月下旬为最大,病情指数每升降1,苗高变化1.3cm,7月中旬和8月上旬持中,为1.0cm,8月中旬最小为0.02cm;对地径效应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减小,7月上旬最大,为0.07mm,8月中旬最小,为0.02mm。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的方法并对9个剑麻品种的生物量,纤维率,抗寒性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评定,同时以H.11648为主要试验对象验证生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1)H.11648生长表现最佳,其叶宽较其它参试品种高0.4-1.7cm,纤维率4.65%较其它品种高1.93%-3.48%,仅比东74低0.15%。(2)栽植剑麻合理的整地方式为宽窄行,大行距2.0-3.5m,小行距1.0-2.0m,适宜密度为455  相似文献   

16.
蝴蝶果种子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种方式对蝴蝶果种子进行场圃发芽率对比,结果以采集上部种子,除去外果皮、保留种皮、1天之内播种、种脐向下的方式为最好,最高平均发芽率为51.0%,1年生苗平均高51.56cm,最高35.07cm平均地径0.96cm,最大地径1.07cm。  相似文献   

17.
辽西低山丘陵荒坡营造水保林工程整地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成活率与质量,进行了工程整地措施试验。认为,造林前一年采取工程整地措施.能拦截坡面径充、拦蓄泥土、积存枯草(枝)落叶。较荒坡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层厚0~15cm为4.2%~7.5%,15~30cm为4.6%~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1.37%;全氮增加 0.016%~0.031%,全磷提高0.006%~0.014%;阳离子代换量高5.30~ 8.24mg/100g土。土壤机械组成较荒坡粗沙比例降低,粘粒比例增高,物理性沙粒比例减少,物理性粘粒比例升高。给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造林成活率提高10%~25%,树木径粗增加0.10~0.28cm,树高增加15.3%~92.1%,树木长势显著好于荒坡造林。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8个无花果品种的枝干抽干和结果情况进行了观测分析;同时,以布兰瑞克为试验对象,对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1)以布兰瑞克生长表现较好,其结果量比其它参试品种高15.0%~29.8%,可在试验地区推广栽植。(2)栽植无花果合理的株行距为2.5×3m和2.5×4m,以秋末冬初挖1×1×1m的栽植穴栽植,植后封土埋苗,N.P.K.Ca和有机肥配合施用,主枝留长80cm的方法修剪,及与矮杆作物间作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无花果结果量和果园的综合效益。文中还对冬春季节无花果枝干抽干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防止抽干的主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武当木兰进行种子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平均为42.1%,最高为75.0%;一年生苗平均高为67.61cm,最高为88.5cm,平均地径为1.38cm,最高为1.60cm,一年生苗基本无分枝,且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20.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