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目前秸秆畜禽废弃物利用率低的现状,指出目前畜禽粪便和秸秆产沼气在技术及地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发设计一种把秸秆和禽粪便联合起来产沼气的设备,并且逐步提高秸秆的配比投料量,同时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又是上等的高效有机肥,肥地保土,有利于开发有机林果、有机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畜禽粪便产生量约20亿吨,是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3.2倍.  相似文献   

3.
《油气储运》2011,(35):46-47
山东省商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畜牧业大县,全年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高达7亿千克,年产畜禽粪便200万方,生活垃圾100万方。发展沼气建设,有丰富的原料资源,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等造成的污染问题。自2006年起,商河县积极响应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始大规模建设沼气池。目前,全县已建成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质量标准与关键生产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我国行业标准中有机肥的概念、有机肥的质量要求、有机肥的作用,分析了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和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的关键技术,从有机肥生产的原料配比(C/N)、菌剂、湿度、温度、p H等角度综述了有机肥的生产技术要点,可为工厂化生产有机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永霞 《河南农业》2011,(11):15-15
农作物秸秆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据测算。在室温条件下秸秆的产气率可达到0.25mL/kg,产气效果与畜禽粪便相当。随着农村家庭散养殖数量较少,传统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池急需找到替代原料,而农户的秸秆资源丰富,正好把其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秸秆沼气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甘肃省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突破口,一种以技术替代资源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累计建成46万户农村沼气户,建成以农村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1440个。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重点,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2008年完成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养分利用潜力,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产量、畜禽饲养量等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2000—2020年秸秆及畜禽粪便的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整理分析,结合2020年该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探讨了秸秆和畜禽粪肥还田的养分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秸秆资源(干基)主要来源于玉米(61.88%),2000—2020年秸秆的年均产量为1.38×108 t·a-1,畜禽粪肥资源(鲜基)主要来源于牛粪(52.44%),年均产量为2.87×108 t·a-1,玉米秸秆和牛粪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区;秸秆资源总产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2013年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畜禽粪肥的年度总产量相对稳定。以2020年秸秆和畜禽粪肥当年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该地区秸秆和粪肥理论上可提供的有效氮、磷、钾分别为1.16×106、3.05×105、2.13×106 t,对农作物养分需求的贡献分别为29.57%、38.28%、112.49%。研究表明,以秸秆和畜禽粪肥的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东北地区的有机肥资源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因此,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种养结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家中建了沼气池,把过去的‘三废’(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变成了‘三料’(肥料、饲料、燃料),‘三料’又衍生出‘三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使我发了家,今年我的收入可达20万元,这多亏了区人大和区农业局的支持帮助。”今年12月10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人大代表高启学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9.
堆肥是传统的对畜禽粪便和秸秆进行处理的一种生物方法,在适合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畜禽粪便与秸秆中可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分解,完成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过程,同时有效地杀灭病原菌、虫卵及杂草种子,从而得到具有一定肥效的产品~([1])。本文介绍了施用有机肥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畜禽粪便与秸秆进行高温堆肥。  相似文献   

10.
1平遥县秸秆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农村沼气项目,截止08年12月底,平遥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10,300余口。在养殖业发达地区。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沼气的沼气池已大面积普及和推广;而在纯农业区,由于缺少畜禽粪便而严重阻碍了农村沼气的发展。为突破沼气原料瓶颈,探索农村沼气发展新途径、新模式,2007年8月我们在洪善镇洪善村王荣保家进行了玉米秸秆沼气的首次发酵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秸秆沼气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据测算,在室温条件下秸秆的产气率可达到0.25mL/kg,产气效果与畜禽粪便相当。随着农村家庭散养殖数量较少,传统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池急需找到替代原料,而农户的秸秆资源丰富,正好把其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秸秆沼气技术要点。一、池型选择由于秸秆由粗纤维、纤维素、半纤  相似文献   

12.
沼肥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在密封的嫌气条件下发酵制取沼气后而成的一种农家肥,由沼液和沼渣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特点和成因,介绍了一种现代垃圾热解技术——热解气化技术。与常规的垃圾处理技术相比,该技术因其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快、处理能力强、维护成本低和环保效果好等优势更加适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随着该技术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农村环境必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规划到2015年.在全国22万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使项目村实现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和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秸秆沼气实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秸秆沼气技术是以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生产沼气的实用技术。近年来,武乡县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原料主要是以家畜粪便为主,随着沼气用户的不断增加,粪源缺乏成为当前沼气发酵及产气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武乡县将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推广农村秸秆沼气实用技术,使废弃的秸秆资源转化为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从而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秸秆沼气技术研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制出新型秸秆沼气技术,即以秸秆为基质,经微生物发酵后制取沼气.选育出高效活性菌种--"沼气1号",研制出菌种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和秸秆好气-沼气接力发酵技术(2次发酵法),建立了秸秆沼气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并对秸秆沼气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殖业在农村发展很快,而且有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这些畜禽呼出的气体和排泄物对周边居民在生活上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下面就我国农村养殖业基本状况及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提出控制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秸秆生物气化工程试运行获得成功,为秸秆能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秸秆生物气化是秸秆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沼气的工程,可使用稻草、麦秸、玉米秸等多种秸秆,也可与农村生活垃圾、果蔬废物、粪便等混合发酵,原料组合非常灵活,来源充足,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比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具有原料来源充足、沼液零排放,直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的沼渣可长期贮存、运输方便、价格较便宜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公关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在广大农村得到了迅速推广。而对于介于城市与农村的城郊,鉴于其独特的区位环境和经济条件,如何推动沼气建设工作,笔者通过对郑州市惠济区的调研,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有机生活垃圾、玉米秸秆和牛粪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为农村废弃物沼气工程高效运行提供依据,在初始总固体(TS)为12%和中温(35±1)℃条件下,考察了有机生活垃圾、玉米秸秆与牛粪三物料不同湿基质量比(1∶0∶2、1∶0.5∶1.5、1∶1∶1、1∶1.5∶0.5、1∶2∶0)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物料混合厌氧发酵相比,三物料混合厌氧消化能显著提高原料产气率,有机生活垃圾、玉米秸秆和牛粪配比为1∶1∶1的组合单位TS累积产气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发酵物料配比能影响厌氧发酵完成时间,随着秸秆比例的增加,完成厌氧发酵的时间逐渐增长,有机生活垃圾和牛粪的组合与三者配比为1∶0.5∶1.5、1∶1∶1、1∶1.5∶0.5和1∶2∶0的处理相比,厌氧发酵完成时间分别缩短了12、15、19、22 d;三物料混合发酵适宜的配比能平衡发酵系统中酸的浓度,防止系统酸化,并能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综上认为三物料最佳配比为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