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明确活性水在草莓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隋珠”草莓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研究了活性水灌溉对其果实产量、品质和耐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水灌溉草莓总产量较普通水灌溉显著提高6.9%~14.8%,不同阶段糖度显著增加0.7~1.1个百分点,2~4℃贮藏保鲜期延长了3d左右。活性水有利于提高草莓的果实产量、品质和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2.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通过地热线加热控制使日光温室草莓生长期的夜间根际温度分别为13、16、19、22℃,以不经过加热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温度下草莓的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夜间根际温度有利于草莓的营养生长,4个加温处理草莓的株高、冠幅、叶面积、叶柄长、根颈粗、主根数、根冠比等营养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根际温度的升高提高了草莓的单株果数和产量,13、16、19℃3个处理的草莓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91%、41.05%和8.33%,但22℃处理的产量比对照下降14.64%;除22℃处理以外,其他3个加温处理草莓的优质果率均高于对照,但4个加温处理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硬度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草莓生长结果各项指标可以得出,16℃为最适加温温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解决草莓基质栽培生产中的根区施肥难以满足草莓正常生长需求的问题,在京郊基质栽培模式下,研究了草莓专用叶面肥对草莓缺钙情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草莓专用叶面肥可以有效补充钙素营养,显著降低缺钙症状的发生率,草莓总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可分别显著提高17.6%、7.9%、8.9%;同时,能显著提高草莓各茬果实的糖度和糖酸比,改善草莓风味和品质,是实现草莓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草莓生产后期果实品质,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硅酸钠,研究草莓生长后期植株长势以及果实硬度、品质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喷施1.0 mmol/L硅酸钠处理效果最好,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和产量指标均表现较好,且抑制了植株徒长,与CK相比较,草莓株高显著降低11.1%,茎粗显著增加15%;喷施后10 d新叶叶绿素生长量增大80%,果实硬度变化幅度增加6%;8成熟、9成熟、10成熟果实硬度分别显著提高65.9%、81.5%、86.8%,果实糖度分别增加8.70%、3.17%、10.77%;平均单果质量、行产量、测产行产量分别增加2.8%、12.9%、8.0%,畸形果率则降低3.6百分点。建议在草莓结果后期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桃树间作草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桃树间作草莓栽培技术薛照文,翟洪民,张强(山东省枣庄农业学校专业组277102)(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果树站)对桃树间作草莓进行了塑料大棚不加温栽培,使桃果实成熟期比自然条件下提前30-40天,666.7m2(1亩)产量9...  相似文献   

6.
乌拉圭《农牧业杂志》最近一期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称,2001年世界草莓产量达到近300万t,比1980年增加了53%。    文章说,除了欧洲以外,世界各地区萆莓生产都有很大发展。目前,全球有62个国家生产草莓,其中17个国家草莓产量可观,其他45个国家草莓的产量仅占世界草莓总产量的l%。    按地区而言,欧洲草莓产量最高,年产量达100万t;北美居第二位,产量为78万t;亚洲年产51.3万t。世界主要草莓生产国是:美国(占世界总产量28%),西班牙(10.5%),日本(6.8%),意大利(6.…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国内日光温室灌溉设备节水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功能的需求,设计了日光温室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灌溉系统。系统采用基于组态软件的远程管理平台实现远程控制以及监测数据的浏览和记录;现场控制设备采用人机界面实现现场与远程控制的结合;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大气温湿度传感器、电子远程水表、电磁阀等实现了信息的监测和灌溉行为的执行。结果表明:采用日光温室远程监控智能灌溉系统灌溉的试验区比采用传统方式灌溉的对比区产量提高4.9%,灌溉用水量减少20%,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1.2%。  相似文献   

8.
根域加温对促成栽培绯红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续2年以“Y”形整枝的2年生葡萄绯红(VitisviniferaL.cv.Cardinal)品种为试材,在超早促成栽培的早期进行根域土壤加温处理,探讨其对根域土壤温度、树体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域加温提高促成栽培早期土壤温度约10℃,各物候期均早于未加温处理2~5d,新梢生长好,叶面积大;花穗发育好,单株果穗数显著增加;果汁含糖量和果皮花青素含量增加,可滴定酸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果粒重量、果穗重量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未加温处理。并就根域加温效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草莓‘红颜’品种为试材,设缺K(K+ 48.75 mg · L-1,缺量水平)、1/2K(K+ 415.58 mg · L-1, 半量水平)和全量K(K+ 782.41 mg · L-1,正常水平)营养液处理,对缺钾胁迫与草莓连作障碍的关系进 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缺钾处理显著抑制二茬草莓植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其中缺K 的长势最 弱,1/2K 比全量K 的长势强;缺K 二茬植株根系分泌物对草莓组培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低浓度(1%、 2%)根系分泌物促进幼苗侧根和茎叶生长,高浓度(4%)则抑制根系生长。不同浓度钾营养液处理的三 茬植株分别接种尖孢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后,在不同时期比未经过连作的基质对照发病都严重。缺K 三 茬植株发病最重,接菌后10 d 时病情指数就高达75,全量K 三茬植株发病次之,1/2K 三茬植株发病相 对较轻。因此,缺K 环境会加重草莓的连作障碍,适宜的K 量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单位面积累积的太阳辐射量为指标,在草莓不同生育阶段(坐果前和坐果后)设置不同的灌溉频率处理,研究不同供水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生理变化和产量、品质差异以及前期干旱胁迫、后期复水后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果前5.0 MJ/m2和6.0 MJ/m2胁迫处理下的草莓植株在坐果后的充分灌溉下(3.0 MJ/m2)可恢复至无胁迫水平,但7.0MJ/m2的灌溉频率则会对植株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而无法恢复;坐果后5.0MJ/m2的灌溉频率会使草莓的叶片光合能力以及产量和果实品质受到影响而显著降低,保证草莓植株坐果后生长不受水分胁迫影响的临界灌溉频率是4.5 MJ/m2。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控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4%∶15 min∶1次∶6 min)的配比胚被真菌污染的污染率最低为16.0%,但是胚成活率较低仅为14.3%,不宜作为莲瓣兰胚培养的灭菌条件;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胚成活率作用大小为次氯酸钠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灭菌时间灭菌次数,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2次∶3 min)的配比胚成活率高达93.3%,同时胚被真菌污染率仅为19.00%,可以作为莲瓣兰(Cymbidium torliseplum)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灭菌条件,在此条件下胚能够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培养胚生长发育成根状茎。  相似文献   

18.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刘旭  周惠龙  李振宇  于胜祥 《园艺学报》2018,45(6):1147-115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