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不足,将TM遥感影像与GIS相结合,探讨其在水土流失定量分级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以更适合煤矿区实际情况的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结构、坡度和矿山开发程度作为主导因子的数学模型。在各因子信息提取和分级定标的基础上,在ArcGIS下经量化编码、空间分析,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数据。 相似文献
2.
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采用USLE模型,以ETM+为遥感数据源,结合降雨、植被、土壤类型及DEM等数据,提取相关因子,得到1999、2005和2010年元阳县的水土流失分等图。结果表明,元阳县流失区域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地区,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极强烈流失及剧烈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矿用地和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1999~2010年微度和轻度侵蚀区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2.60%,约57.03 km2。1999、2005、2010年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6.53%、56.74%、62.57%,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结合元阳县水土流失空间变化特征,提出了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发展保护性农业耕作和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法制宣传教育,依法防止和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等水土保持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更简便、更精确的模型计算重庆市的水土流失量。[方法]以RS、GIS、e Cognition、SPSS等软件为平台,将基于RUSLE模型计算得到的2002年重庆市各区、县的年水土流失量数据与官方公布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重庆市土壤侵蚀模型。[结果]基于RUSLE模型计算得到的2002年重庆市各区、县的年水土流失量数据相对于官方公布数据,平均精度达72.38%,在多缓坡的区、县精度较高,在多陡坡的区、县精度较低。由建立的重庆市土壤侵蚀模型计算得到的2002年重庆市10个区、县的年水土流失量数据相对于官方公布数据,模拟精度达85.73%,较好地改善了RUSLE模型在陡坡地区精度较差的不足。重庆市土壤侵蚀模型相对于RUSLE模型,在重庆市10个验证数据的水土流失量计算中,计算结果的平均精度提高了10.6%。[结论]重庆市土壤侵蚀模型相对于RUSLE模型在重庆市水土流失量的计算中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可为重庆市水土流失量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太行山山地丘陵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本文以河北省赞皇县为例,选取美国陆地卫星2010年Landsat5TM遥感影像、DEM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提取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对赞皇县水土流失强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水土流失程度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几种情况,其中以微度、轻度和中度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9.27%、19.30%和10.86%,主要集中分布于自然保留地、旱地和园地。 相似文献
6.
7.
8.
9.
基于GIS和RS的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高分辨率定量遥感技术,选取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对佛山高明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该区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 757.34 t/(km2.年),属于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敏感性呈现"南面、北面、中部丘陵台地以及西面边缘侵蚀敏感,东面平原不敏感"的特点。坡度大于7~15°的地方是产生强度侵蚀的源区,土壤侵蚀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农田和经济林区域,而坡度较高的区域以中度敏感与高度敏感为主。草地、灌木林、桉树林、裸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是该地区的高危侵蚀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野外调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福建省旗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解译了研究区1996年、2002年、2010年、2015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及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人均支配收入等人文因素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6—2015年,竹类面积急剧减少后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混交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后缓慢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加,阔叶林面积急剧减少后趋于稳定,针叶林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建设用地主要向混交林转化,而混交林主要向阔叶林转化。1996—2015年间混交林和竹类斑块波动较大,竹类及针叶林受人为影响最大,导致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斑块数量波动较大,生态脆弱,破碎化程度先减小增加;其他景观类型连通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受干扰程度低;旗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格局破碎程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减少后逐渐趋于稳定,聚集性有所增强,呈聚集发展趋势。人文因素是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地区总产值等因素影响显著;而在20年时间序列内,海拔、坡度、坡向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土流失的研究是我国水土流失中的重点,而南方水蚀区的水土流失的动态研究较少,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开展区域水土流失分析评价与研究十分有必要。该文利用3S技术,以ASTER GDEM 30m DEM为基础数据提取贵州省六盘水市坡度数据,与六盘水市199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结合六盘水市实际情况评定六盘水市水土流失等级,对近25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六盘水市水土流失状况是一个波动起伏的过程,但总体上水土保持有所改善。并且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GIS的森林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RS数据和GIS技术进行白云山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用计算机自动分类法可把广东省的主要树种分出来,其分类总精度达94.4%,各镇(林场)地类,林分面积与二类调查数据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于RS和GIS的新泰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泰市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TM影像和专题地图、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在Erdas、ArcView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新泰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2000年期间,新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在耕地大量减少的同时,居民和工矿用地大量增加,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而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大量增加、政策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城市化的推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0、2006年的TM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GPS、全站仪等仪器,采取典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山东黄河流域378个林地抽样点,利用监督分类法、专家分类法和GIS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建模.研究表明,2000、2006年的山东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1.40%、25.60%;森林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17.
19.
以海口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3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作为技术手段,采用扩展强度、扩展速率、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和重心迁移速率从建设用地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和重心迁移规律3个角度进行时空扩展分析。结果表明:①海口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20.33 km2,年均扩展强度为0.51,年均扩展速率为21.04%;农村建设用地扩展的数量值均比市区的大;秀英区的年均扩展强度和年均扩展速率最大,龙华区的均最小,美兰区和琼山区介于其中。②海口市分形结构较复杂,空间稳定性先降后升;城市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增强,农村建设用地分布不集中,分形结构趋于复杂;各区的稳定性指数均小于0.1,分形结构趋于复杂。③海口市建设用地的重心整体上向西南偏移,迁移速率为205.89 m/年;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迁移轨迹跟全市表现一致,但农村地区的迁移速率较大;龙华区和秀英区在前一时段迁移较快,美兰区和琼山区在后一时段迁移较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