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福塔达  旦丁 《蚕业科学》1998,24(3):180-185
用Mahalanobis D^2统计分析测定法,研究了58个桑基因型的遗传趋异性,把所有这些基因型分成23个组群,在第一组群有22个基因型,第二组群中11个,第四和第九组群中各有3个,其余组群各有1个。其组群的形式表明,什么样的基因型分属于哪个组群,取决于这些基因型的地理原产地,各组群不同性状的平均值显示,所有性状的主异范围极大。为估计表达遗传趋异性的各性状所起作用的大小,经分析表明,在这些材料中  相似文献   

2.
用MahalanobisD2统计分析测定法,研究了58个桑基因型的遗传趋异性。把所有这些基因型分成23个组群,在第一组群有22个基因型,第二组群中11个,第四和第九组群中各有3个,其余组群各有1个。其组群的形式表明,什么样的基因型分属于哪个组群,取决于这些基因型的地理原产地。各组群不同性状的平均值显示,所有性状的变异范围极大。为估计表达遗传趋异性的各性状所起作用的大小,经分析表明,在这些材料中,枝条总长度.100片桑叶重,叶面积,扦插发根性,植株高度,米条着叶数,株发条数对遗传趋异性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在育种选择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杂交亲本,对基因型选择标准的观察显示出遗传性异散的基因型包含在组群四与十七和组群十七与十九中。因此,在今后的杂交程序中,将像这样的基因型结合起来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3.
桑树遗传转化的受体细胞及其再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楼程富  陆小平  潘刚 《蚕业科学》2005,31(2):182-186
以近15年来国内外桑树遗传转化研究为主线,结合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动态,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组织学方面阐述了桑树受体细胞与根癌农杆菌的相互作用和TDNA在感染细胞中的转移过程。用植物形态发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叶盘转化细胞再生的主要方式,并对植物细胞的感受态、农杆菌完成贴壁反应的先决条件、TDNA的穿壁通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榆林市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梯田埂桑、坡地退耕桑、沙地“桑朴子”等生态桑类型,结合近年来蚕桑试验示范工作实践,回顾总结了以养蚕为主业、以饲料为主业和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3种生态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桑产业”是桑树开发利用新领域,饲料桑、食药桑和生态桑是广西重点开拓的三大途径,通过介绍和分析三大途径的特点和方向,以期为广西“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天牛遗传多样性研究中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适合的AFLP反应体系研究桑树主要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分析桑天牛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开辟害虫防治新途径。对提取的桑天牛成虫基因组DNA预扩增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选择性扩增中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和Taq酶的用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反应体系。确定预扩增反应体系中的Mg2+终浓度为1.50mmol/L,dNTP终浓度为0.15mmol/L,引物浓度为10.0×10-7mol/L,Taq酶用量为1.00U;确定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为40倍,dNTP终浓度为0.15mmol/L,引物浓度为5.00×10-7mol/L,Mg2+终浓度为1.50mmol/L,Taq酶用量为1.00U。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扩增得到了条带清晰的桑天牛AFLP图谱。  相似文献   

7.
现在推广的杂交桑,是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中选用优良品种桑作亲本,经过杂交而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杂交组合主要有塘10×伦109、沙2×伦109、北1×伦540等杂交桑种。广东杂交桑与嫁接湖桑相比,具有发芽  相似文献   

8.
9.
<正> 群体性状较一致、经济性状较好的桑树一代杂种——丰驰桑,既可实生直播“一步成园”,亦可移栽建园,为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丰驰桑适于速成、密植、条桑收获,存生产中推广颇受欢迎。其栽培技术要求如下:一、丰弛桑种子的育苗技术(一)播种时期:一般都是夏播,也有少数干旱或灌溉条件差的地区,将种子贮藏到次年春季进行春播。夏播一般在5月至  相似文献   

10.
32份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类型是由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广东桑种形成的桑树栽培类型。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两广地区的部分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选用22对SRAP引物组合在32份桑树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有4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30.56%,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条多态性带。32份桑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变化范围为0.826 4~1.000 0,平均值0.894 4,说明供试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材料间存在较高遗传变异。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2份桑树种质材料划分成3类:第Ⅰ类包括了20份来自广西的地方品种资源,第Ⅱ类包括了3份来自广东的选育品种资源和7份来自广西的选育品种资源,第Ⅲ类的2份种质资源分别来自广西和广东。同一类群的各亚类群又多以同一地理来源的品种或亲本有相近、相同血缘的品种聚集。研究结果说明SRAP标记能很好地揭示同一桑种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桑树一般以冬、春栽植为主。为解决劳力冲突的矛盾,充分利用本地苗木资源,岔开农事季节,使新裁幼桑提前发根,提高栽植成活率,促进长势,我们于1989年10~11月进行了湖桑秋季带叶移栽试验。  相似文献   

12.
研究桑天牛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为探讨桑天牛在不同区域暴发危害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6个桑天牛地理种群的DNA进行扩增,5对引物组合得到扩增条带共241条,有多态性条带196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33%,其中杭州种群具有13条特异条带。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来自河北省的4个桑天牛地理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70 3;来自浙江杭州的桑天牛种群与来自河南济源的桑天牛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 2,二者与河北省的4个桑天牛地理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18 2、0.333 4。聚类分析也显示,地理上相距越远,桑天牛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越大。  相似文献   

13.
我省从1987年开始大面积引进广东杂交桑,现有栽培面积达万亩之多,分布在赣南、赣中、赣北蚕区。广东杂交桑不需要无性繁殖,栽培容易,投产早,产叶量高,深受蚕农欢迎。为探讨广东杂交桑在赣中北蚕区的栽培技术,笔者作了一些调研。现将栽培技术综述如下,供参考。一、广东杂交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省、地业务部门的课题项目和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县科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1987年我站从广东引进杂交桑进行试种。该桑种是广东省蚕研所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推广的杂交桑,是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优良品种中选育杂交而成的,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桑已充分显示了杂交一代(F_1)的优势,是我国新育成的优良桑种之一。在八十年代里,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都先后推广了一定面积的杂交桑。我区广丰、玉山、上饶等县,1987年相继从广东引进了杂交桑进行试种,近两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重要桑种。据统计,到1989年全区推广杂交桑面积4,307商,占全区象园总面积的28.64%,占全省杂交桑面积的22.78%;去  相似文献   

16.
桑品种对桑蓟马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品种桑蓟马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桑品种之间对桑蓟马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蚕专4号和湖桑7号的抗性最强,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容易受害.桑蓟马在枝条上的分布情况是第4叶明显多于第8叶.5~9月桑蓟马在田间的发生受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高温干旱有利于桑蓟马的发生,阴雨多湿的气候条件、夏伐和化学防治是影响桑蓟马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人晚秋桑条剪伐日期、叶型式、桑树生长、桑叶产量调查、研究晚秋条桑收获技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桑果经过压榨、过滤获得桑果汁,以桑果汁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分别获得桑果酒和桑果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分类,并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桑果汁中含有36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酯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酒中含有35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醇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醋中含有39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酸类为主。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中,相同的化合物有15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