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小麦花药为材料,对N6、C17、MS三种基本培养基以及椰子汁、脯氨酸外源物质,在离体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在三种培养基中表现为C17>N6>MS;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质椰子汁、辅氨基酸则相对提高了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2,4-D、NAA、KT或其组合,研究库拉索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生长素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较高浓度的2,4-D易导致褐化,而高浓度的NAA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含水量较高,以两种生长素配合使用再辅以低浓度的KT效果较好,其中15mg/L的KT 4mg/L的2,4-D 0.1mg/L的KT的组合,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0%,且愈伤组织生长较旺盛。 相似文献
3.
以雷公藤根愈伤组织为材料,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NAA,6-BA,KT或其组合,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以及碳源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长、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有利于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总生物碱的积累,6-BA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明显促进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KT虽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明显抑制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不同质量浓度2,4-D,NAA及与KT,6-BA组合试验表明,1.0 mg·L-12,4-D+0.5 mg·L-1KT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1.0 mg·L-12,4-D+2.0 mg·L-1KT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形成,而4.0 mg·L-1NA+0.5 mg·L-1-BA有利于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合成.碳源中,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的增长量以蔗糖最高,麦芽糖最有利于雷公藤内酯醇的合成,葡萄糖最有利于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盐浓度对木麻黄无性系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短枝木麻黄4个无性系幼枝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观察不同盐浓度对木麻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NaCl浓度达到0.064mol/L(0.374%),比正常浓度高出320倍的情况下木麻黄外植体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仍然能诱导出正常的愈伤组织;不同的NaCl浓度的各个处理之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小、出芽率、继代愈伤组织的大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无性系之间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愈伤组织的大小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继代间愈伤组织的大小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黑果枸杞高频再生体系及进行细胞突变体筛选、遗传转化奠定基础,以黑果枸杞叶片、茎段和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不定芽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6-BA 0.5mg/L;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过程中,高浓度的2,4-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mg/L+6-BA 0.5mg/L;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过程中,6-BA对再生芽的分化效果最好,出芽率高,且多诱导出丛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10mg/L。试验表明:黑果枸杞叶片、茎段和腋芽均可诱导愈伤组织,茎段诱导率最高;筛选出了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再生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其细胞工程育种及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制片方法及数目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并对白桦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继代培养1周的白桦愈伤组织,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预处理1.5~2 h,1 mol/L HCl室温(18~20℃)解离10~15 min或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室温解离30 min,压片后易获得分散、染色效果好的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频率及范围增大。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二倍体细胞占有优势,能够分化为正常的植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频率低于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类型、琼脂用量、取材时期、是否光照培养及培养基是否添加活性炭等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来筛选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初期所采样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盛花末期所采样品的诱导率;以MS琼脂固化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30~40g·L~(-1)为最佳的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可以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激素配比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为了加快油茶品种改良,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在低温预处理(4℃)的基础上,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NAA及2,4-D、6-BA配比对普通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4-D、NAA诱导普通油茶愈伤组织的较优组合为2,4-D0.6mg/L,NAA0.05或0.5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35.56%和24.65%,在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2,4-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最重要的因素;2,4-D、6-BA的混合使用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发生,并且两种激素适当的配比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的重要因素,0.5mg/L的2,4-D与0.2mg/L6-BA组合是实验得出的较优水平,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2.74%。 相似文献
10.
11.
白桦细胞悬浮培养产三萜及其营养成分消耗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产三萜的白桦悬浮系为试验材料,在优化白桦悬浮细胞生长与三萜积累的培养基种类和接种量的基础上,分析白桦悬浮细胞生长和三萜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同时考察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细胞内外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MS,NT,IS,WPM,1/2MS,B5 6种培养基和10~40 g·L-1接种量中,有利于白桦细胞生长和三萜生产的培养基为B5和接种量为20~30 g·L-1 FW;2)在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三萜的产量与细胞生物量是相偶联的,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三萜产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白桦细胞在第12天比生长速率达到最高0.18,三萜合成速率和比合成速率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73 mg·g-1和0.06;3)在白桦细胞培养的1个周期内,培养液中的蔗糖,NO3,NH+4和PO3-4在细胞培养的第9天基本被消耗掉,而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除NH4+在第3天达最高值外,其他营养成分均在第6天达最大值.由此可推断:培养液中营养成分的不足限制了细胞的快速增值和三萜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配方施肥对白桦不同家系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7个白桦半同胞家系种子分别播种育苗,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配制T1、T2、13 3种配方的氮磷钾混合营养液定期进行叶面施肥,系统地研究配方施肥对白桦不同家系苗期生长的影响对每个家系内3种施肥处理与非施肥处理的苗木苗高、高径比、茎根比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各个家系的最佳施肥配方.结果为:家系1、家系3、家系4和家系5的最佳施肥配方均是T2,该施肥处理能够使白桦苗高提高13.43%~35.74%;家系6和家系7的最佳施肥配方均是T3,该施肥处理能够使白桦苗高提高24.93%和26.46%;家系2的最佳施肥配方是T1.3种施肥配方均能改善白桦苗期的生长,对7个家系总体而言,T2为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3.
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三萜的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促进白桦三萜积累的拟茎点霉属的内生真菌诱导子添加到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研究40,100,40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对生长初期、指数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悬浮细胞干质量和三萜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的不同诱导方案均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三萜的积累,而细胞干质量积累却被抑制;其中最佳诱导条件为在指数生长期的白桦细胞中添加4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诱导1天,诱导后细胞中的三萜含量达29.47mg·g-1,比对照增长78%。在优化诱导条件下,考察培养液pH和电导率、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现真菌诱导后6~10h内,引发培养液的碱化和电导率的升高,特别是白桦细胞中PAL和P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5.70倍和5.74倍。研究结果初步说明真菌引发白桦悬浮细胞的防御反应,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和氧迸发可能参与真菌诱导三萜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2种方案所建立的天然白桦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0.800~0.988,模拟效率(EF)=0.80~0.97;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多数在80%以上,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但也在69%以上;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好,树根、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差。总的来说,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都具有一定的精度,都能对天然白桦生物量进行很好的预估,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好于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所以在进行天然白桦生物量预估时,建议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15.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桦为研究材料,在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白桦不同部位和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醇提的白桦酯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40.25和239.57 mg/g,而回流法和氯仿浸提的白桦酯醇含量稍低,为207.88和194.09 mg/g。白桦酯醇在白桦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依次分别为:外皮>枝皮>内皮>芽>叶>根>花粉;13种8年生白桦种源树皮内白桦酯醇的含量为132.45~257.11 mg/g,且种源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可得,同龄树种的生长状况对白桦酯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白桦酯醇的含量不仅受自身种源及遗传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即属于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现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白桦林不同空间结构对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选择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白桦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量与解析木的方法对林木的生长变化进行记录,结果表明:处于随机分布状态下林分中林木生长量要普遍高于处于聚集状态下的林木生长量,角尺度处于0.5左右时生长量是最大的,说明林分处于随机分布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处于优势状态的林分直径生长量要普遍高于亚优势状态的林分,并且大小比数处于0左右时林木的生长量是最大的;强度混交的林分直径生长量明显高于中度混交的林分,并且同一林分中随着混交度的增加直径生长量也随之增大,说明混交有利于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桦树柠条混交林及桦树纯林、柠条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根系分布规律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桦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桦树提高47.6%~119.5%,胸径提高44.1%~143.1%;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及单株生物量均高于纯林;混交林中桦树根系分布比纯林均匀,使林木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19.
在相同立地上的不同类型的微立地环境中,测定白桦幼树生长指标和土壤含水率,并以邻近微环境外的4株白桦作为对照,分析微立地环境对白桦幼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伐根和倒木等粗大木质残体构成的微立地对白桦幼树的生长均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凸凹地形微立地对幼树生长的作用因所处立地条件而异,凸地形、凹地形分别在下坡位和上坡位有利于白桦幼树生长。灰烬堆微立地在上坡位不利于白桦的生长,中、下坡有利。白桦人工造林时,根据立地条件科学选择微立地作为栽植点可以有效改善幼林的生长表现。 相似文献
20.
白桦伐根萌芽幼、中龄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上高台林场的白桦伐根萌芽幼、中龄林实施长期封禁,通过固定标准地对白桦萌芽林多项生长因子进行定期调查测定,开展白桦萌芽林不同龄级年均生长量和根系生长发育、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强度以及立地条件变化对生长的影响等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封育的白桦萌芽林树高年均生长量最大期在6~15年之间;胸径年均生长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