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六十年代以来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产生了许多植物的类胚体。但是对于山茶科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尚未见报道。广西林科所生理研究室1978年以来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获得成功。据试验,油茶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在山茶种子的子叶基部,在培养过程中,不经愈伤组织阶段,直接从表皮细胞分化出吊挂型胚状体。试验中,他们对油茶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进行了连续切片观察,结果说明:发生在油茶子叶基部的胚状体发育是不同步的,在同一个外植体上可以看到球形胚、心形胚和子叶形胚。油茶体细胞胚状体是从子叶基部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油茶芽苗嫁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芽苗接即是用尚未展叶的油茶胚苗作砧木,用油茶大树的枝条作接穗来繁殖油茶良种的一种方法。1978年我们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现有芽苗嫁接技术进行适当改革,突破了油茶芽苗嫁接技术关。当年4月26日,嫁接41株,成活35株,成活率达85.34%,5月中旬,重复试验(嫁接234株,成活207株)成活  相似文献   

3.
张清 《绿色科技》2014,(4):107-109
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时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油茶芽苗嫁接是用尚未展叶的油茶胚苗作砧木,从油茶大树采枝条作接穗繁殖油茶良种的一种方法.我们于1983年6月下旬嫁接924株,成活709株,成活率达76.4%.1984年从5月28日至6月23日用决选的18株优树枝条嫁接了5130株,成活4209株,成活率为82.4%.已成活植株抽梢展叶正常,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基质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扦插芽苗分别进行室内温室、室外拱棚内移栽,对这2种环境下生长的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及其茎叶、新梢、根等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室外拱棚内生长的油茶容器苗成活率要高于温室,平均高出13.19%;地上地下各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温室,尤其是根系生物量增长,移栽于室外拱棚内的容器苗各项指标均优于温室。结合室内外9种基质的油茶容器苗生物量数据的分析,表明基质Ⅴ与Ⅵ显著促进了油茶容器苗生长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对定植6年8个月的植株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间,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茎、叶、花芽、果实和根系的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达到5.39 m、103.92 mm、7.17 m2,根、茎、叶片、花芽和鲜果的质量则分别达到7.58、26.76、9.88、1.42、7.25 kg,在所有8个物种中均最高,生长势最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8个物种的生长量,依次为香花油茶陆川油茶(C. 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博白大果油茶(C. gigantocarpa)普通油茶(C. oleifera)南荣油茶(C. nanyongensis)宛田红花油茶(C. polyodonta)小果油茶(C. meiocarpa)。  相似文献   

7.
威宁是贵州的高寒山区,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我们在该县的新华公社青山梁子(海拔2400米)和白磨公社的马垞子(海拔2500米)两地采到一种野生油茶,经李永康付教授定名为威宁短柱油茶Camellia Weiningensis.Y.K.Li’sp.nov.又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确认,并归入他的短柱茶组SecT.brevistyla chang SecT.n。根据我们初步野外调查和定株(15株)观察以及室内鉴定分析,咸宁短柱油茶具有垂直  相似文献   

8.
研究提出,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嫁接成活的1年生苗木在3-4月起苗后切除1/3根系,用0.067%浓度的甲基托布津药液消毒和用2号ABT生根粉0.1%直接喷在于根部后移栽,1 a后油茶苗苗高为36.5 cm,油茶苗分枝数为3枝,显著高于不切根的移栽苗。并且经切根移栽的油茶1年生苗木出圃率和造林成活率可达90%和98%。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根茎苗的适宜坡度、坡向、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在浙江省浦江县的油茶基地,分别研究了3种坡度、3种坡向、6种栽培密度和3种氮磷钾配比施肥量对3年生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的各项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6种不同配方的基质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油茶容器苗育苗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用泥炭50%、锯屑30%、稻壳5%、松皮粉5%、珍珠岩4%、黄土5%以及过磷酸钙1%的配方对油茶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及存活率有显著地促进生长作用,可为油茶良种容器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普通油茶抗炭疽病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massee)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主要病害。普通油茶是我国油茶生产中的主要栽培种,它目前占我国总产量的90%左右(下简称油茶)。炭疽病引起油茶严重的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致全株枯死。据各地报道,在病害流行地区,常年因炭疽病  相似文献   

12.
在油茶物种资源调查过程中,自去年发现小黄花茶后,我们在黔东南州的雷公山东南部又发现了一种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油茶新种,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近期鉴定,定名为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 Chang sp.nov.并把它归入山茶亚属(Camellia)红山茶组(Camellia)滇山茶亚组(Reliculata)毛蕊系(villosa)之下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3.
油茶嫁接育苗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容器嫩砧嫁接、嫩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苗床4种方法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进行育苗试验,对其嫁接成活率、苗木保存率、苗木生长量、出圃苗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容器嫩砧嫁接方法在各项测试指标上均优于其它3种育苗方法,具有成活快、单位效益高、生长快等优点,是油茶嫁接育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椰糠为主,按照不同体积比添加沼渣混合配制成育苗基质,研究添加不同量沼渣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沼渣对油茶扦插苗存活、地径、苗高、新梢生长及生物量产生影响;添加15%沼渣的基质,油茶扦插苗移栽存活率最高,达98.15%;添加18%沼渣的基质,油茶扦插苗的苗高、地径、新梢生长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5.
油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通过技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一种自然受粉的植物,由于在生产上长期使用有性繁殖的结果,引起了品种类型的复杂变异和严重退化,这是目前油茶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持油茶良种的优良性状,用油茶优树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从1979年起广西林科所生理研究室组培课题组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所用实验材料是广西林科所油茶物种园中选优树——软枝11号的接近成熟的种子子叶基部表皮细胞,油茶无菌苗的茎端及成年油茶优树的茎尖及腋芽等通过胚状体成苗、  相似文献   

16.
对油茶(Camellia oleifra)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进行密度试验,比较研究了4种造林密度对采穗圃植株生长、穗条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生油茶采穗圃的适宜初始密度为9999株/hm2,3年生时单产穗芽量达163.41万个/hm2,对养分和空间利用率最高,综合经营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油茶幼胚离体培养初获完整植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为加快油茶良种繁育速度,探索建立无病菌的有效途径,1978年以来,我们结合油茶种属间杂交试验进行了油茶幼胚、胚乳的离体培养试验研究,获得初步成功,并已分化出完整植株。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采自本所油茶林。1978年采用普通油茶的霜降青球幼果种胚;1979年采用定选优株73—6号青桃(自由授粉、人工授以紫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油茶品种果壳及饼粕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宁、皂素、多糖和黄酮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壳和饼粕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因油茶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以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及岑软3#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ruan 3’)为研究对象,参照LY/T 1083-2008测定果壳中的单宁,参照SN/T 1852-2006测定果壳和饼粕中的皂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壳和饼粕中的多糖和果壳中的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油茶果壳含有的单宁类化合物在含量上有一定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陆川油茶(14.10%),岑软3#油茶(12.21%),香花油茶(11.20%),单宁纯度最高为岑软3#油茶(47.73%),最低为陆川油茶(42.22%);果壳中的皂素含量均在5%以下,不同品种间差异不大,而岑软3#油茶饼粕中的皂素含量高达19.29%;陆川油茶果壳中的多糖高达12.99%,与饼粕中的多糖含量相近,而香花油茶果壳中的多糖仅为1.68%,品种间差异较大;3种油茶果壳中的黄酮含量在4.95%~6.84%之间,与品种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已实现了用日本山茶(Camellia japonica)与茶树(C. sinensis)子叶片断再生小植物体。如果没有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子叶表面发生分化,在子叶膨胀部分的表面直接形成了不定胚,从组织学上观察这些不定胚是很明显的。不定胚总是不取决于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存在度,在子叶片断上按相同的方式形成。在用GA_3(赤霉素)添加的培养基上,日本山茶的不定胚长出幼茎与根,几个月继代培养后,移植了许多小植物体,而且随着继代培养,体细胞胚在胚轴上形成了另外的胚,在GA_3培养基上,在胚的继续产生的始终,这个现象是永存的。在用10.0毫克/升BA(N6-苄基腺嘌呤)与0.5毫克/升IBA(吲哚—3—丁酸)添加的培养基上,茶树的不定胚长出幼茎与根;但在用GA_3添加的培养基上则不能。考虑通过子叶片断迅速大量的无性系繁殖可从山茶属选择杂交的1粒种子获得。  相似文献   

20.
为探析贵州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主要分布区的小果油茶表型性状的差异及变异规律,利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对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居群的32株小果油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果油茶19个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