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还没有起床就听见了鸟叫,叽叽喳喳地在我的窗外热闹着。起床看见老陶正在院里磨刀。“睡得好吗?”他问我。“好极了,一躺下就没醒来,直到这鸟叫……”“这是喜子鸟,春天来,秋天走,我们山上冷,它呆不住。” 吃过早饭,我就跟着老陶进了林子。这片林子不大,就只有—面山,但这和其他的山相比,就明显地看出绿色。在我还未上山之前,就有人告诉我,阿格者村有一个叫陶学强的彝族农民,20年来守护了一片山林,在别的林子遭到砍伐的时候,这片林子却能够保存了下来。想见一见老陶,就是我上山来的主要原因。昨天老陶到县里接我,昨…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 ,万木吐翠。笔者来到关山脚下华亭县马峡乡蒋庄村三道沟社 ,只见一个名叫姚家滩的山湾里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树林 ,林边有屋 ,屋旁有鱼塘、文竹。这片林子的主人王有福正在一块育苗地里松土。他和我绕林观看 ,一棵棵碗口粗细的刺槐、白杨、柳树已萌生绿意 ,一行行落叶松、油松间缀其间 ,几只山鸡扑喇喇惊飞而起……指着这片 80多亩山坡上的 3万多棵树 ,今年 4 8岁的王有福感慨地说 :“这片林子耗去了我 2 0年的青春年华 ,我总算一棵一棵把树栽成 ,一天一天把林守住了。”自幼父母双亡的王有福 ,1972年从会宁县流落到三道沟社 ,仅住一…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林西县毡铺乡二支坝村有一条沟,解放前,人们把冻死饿死的老光棍埋在这里,天长日久,大家就把这条沟叫“老头沟”。人们年年在老头沟打草搂柴,加上牲畜践踏,老头沟真的变老了。山上的草像老头顶上的头发越来越稀,牲畜踏出的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角     
一场足球比赛只剩下一分钟就要结束了,一位观众匆匆赶到看台。他问邻座的:\匕分多少?”-零卜匕零。”“太好了!一点也没耽误。”$$$儿予:“爸爸,我为您做了一只指南针,把它送给您吧!”爸爸:“你留着玩吧,逆给我干吗?”IL子:“您不是常常人人酒吧间里山来就这路了吗?”开心一角~~  相似文献   

5.
马顺和 《云南林业》2006,27(5):37-37
呼啸的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护林员金老头顶着寒风走进他的哨棚里,拿起酒壶摇了摇:“这鬼天气,连酒都不够喝!”忽然,棚外传来了他女儿的喊声:“爹!……”女儿一进哨棚,就把一壶酒和大碗腊肉、花生米摆在了爹的面前。金老头急不可耐地一连喝了几大口酒,边喝边夸女儿:“巧巧还知道爹的酒不够喝,送得及时,好酒,好酒!”女儿高兴地说:“爹,天快黑了,您放心喝,醉了有女儿服侍您。”“这点酒醉不翻爹,最多叫爹打个瞌睡,爹的海量你还不知道?”风声、笑声、喝酒的痛快感叹声在树林中回荡着。酒足了,金老头对女儿说:“巧巧,帮爹听着点树林子,爹打个瞌睡…  相似文献   

6.
树魂     
倔买老人走了,永远地走了。在他的追悼会上,人们把他的一摞摞荣誉证书,一张张立功奖状、喜报郑重地放在了他身边……林带里参天的林木,一排排站得整整齐齐,似在默默地和倔头老人告别,那成片的和纵横交错的人工胡杨林,在为倔头军人“沙沙”地轻唱挽歌,他最后拥抱着的那棵胡杨树上挂着的地膜条活像低垂的挽联!那年,农场开垦出条田了,连长指派倔头管林带。倔头可来劲儿,成天在林带里摆弄他那四大件──筐子、扁担、砍土镘和独轮车。他那沙枣木的砍土镘把,被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磨得光溜溜滑几几的;倔头的柳木扁担和倔头可亲了,把…  相似文献   

7.
<正>过了年初三,农民梁宝忠带着在家休假的儿子梁万龙上了山,和儿子在他承包的大岔沟山里数着一个个新挖的树坑。他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抹去油松枝头的浮雪,讲着他在这坑坑洼洼、坡坡梁梁上,和一株株松树的故事。“过了年,我就60岁了,这些树要想成材就得靠你了。一定要保护好这片林子,别让牲畜上山,重点是防火……今年咱们一定要把蓄水池提升加固,筑坝防洪,修建防渗渠……”初中文化的老爹给大学毕业的儿子上了一堂现场的林业教学课。  相似文献   

8.
“一把斧“和”一棵树“是一个人的外号。他为什么拥有两个外号?说来还有一段故事。1978年,我在着门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鲁门大队党支书叫余科树,是土改时的“老根子”,他对上级的指示历来坚决执行。当车上级提出要“以粮为纲”,开荒种粮。余科树就带领群众拼命砍树开荒。他的斧子又大又锋利,他下手又狠,没砍几下,一棵又一棵大树就倒了。有人就给他取了个”一把斧“的外号。不到一个月,全大队就毁林开荒15公顷,全部种上包谷。当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20%。砍下的树也卖得些钱,每个社员都分得点现金,高兴了…  相似文献   

9.
在老地方—村东大榆树下,翠枝早就来了。她左顾右盼还不见大柱子来。每天歇晌,他俩总是脚前脚后到,今天怎么了?翠枝踮起脚尖,手打眼罩,村里、田野、四下瞭望,都不见大柱子的身影。盛夏的中午,太阳烤得大地发烫,口干舌燥,要不是在大树荫下,简直能把人晒死。“该死的大柱子!”翠枝心里骂道。“等来了,非狠狠地擂他几拳头不可!都到什么时候了,还没个正形…。”她想着、怨着、气得把  相似文献   

10.
31年前,山东西铁车村年仅19岁的生产队长陈克荣,在砖瓦厂干活时,由于塌方,右腿被砸断。不少人都说:他这辈子算完了,只能在床上躺着了。1982年,陈克荣28岁,村里照顾他,让他去看护山场。对此陈克荣很感激。“当时我就下决心,哪怕把命扔在山里,也要把山绿化起来,给后代留点东西。”陈克荣说。他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拖着残腿为村里看护荒山,并义务植树。20年来,他绿化荒山600余亩,植树5万多棵。看着山上茂盛葱郁的树林,陈克荣常常露出孩子般的笑:这都是我一棵棵种出来的!一个夏天,陈克荣要晒掉几层老皮;冬天,一镢头下去,只留下个白印,手却被震的出血,出血就冻,冻了又震破,常常流脓。在山上犯腿疼病是常有的事,下不来山,就在山上饿一天。太晚了家人见他没回去,妻子就满山喊着来接他,然后一步一挪地把他背回去。“这时我就流泪,常把她的衣服弄湿,也不知因为啥。”陈克荣说。屋漏偏逢连阴雨。1988年,陈克荣在打石头时又把左眼崩瞎了。家人都哭着劝着让他别干了,几个兄弟也心疼地说:“我们几个把你养起来还不行?受那份罪干啥?”陈克荣说:“我就认准了这个道,谁也别想拦我!我什么都不干,那活着还有啥意思!”一个多月后,村民们又看到了他的...  相似文献   

11.
小鸟和大树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一群小鸟。有一天,小鸟飞出去觅食时,来了几个伐木人,他们想找一些木料做一艘大船。他们发现了这棵鸟儿们栖息的大树,抡起斧头就砍。这时,有一只小鸟飞回来看到这情景,急忙对伐木人说:“你们不要砍我们栖息的大树!那是我们的家。”伐木人抬头看了看小鸟,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喳喳什么。”小鸟  相似文献   

12.
他一心掘出地下“火”王世俊煤能燃起火。人离不开火。在林区不烧煤,就得烧木棒子。烧木棒子就等于烧林子。我国是个少林国家,多少仁人智士呼吁:“以煤代木”!黑龙江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尚志,自1991年9月上任以来,一心要改变林区长期以来烧木...  相似文献   

13.
耿老大在村子里小露名气是刚实行承包那年.他不要牛不要马,不要农具和良田,偏要承包他家房后那座谁也没瞧上眼儿的荒山。他离不开大山,他是喝山泉水长大的。他成了衬里的新闻人物.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憨。只有成山大叔说他是顶有心计的人。树叶绿丁黄,黄了绿。到了1987年春,村里人忽然觉察出耿老大承包的荒山变了模样.原来光秃秃的山包上钴出了一片蓊蓊郁郁的林子.连他家房后那棵老山楂树也产下了“一窝子崽儿”,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一吵闹,父母总是用“公安来了,再吵就叫公安抓走!”现在许多父母哄小孩也总是用警察会抓人的话唬小孩,把小孩的吵闹镇住。可见。公安威严的形象在百姓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一些与警察相关联的形容词: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人有情法无情……现在当我们面对“人性化执法”、“法制现代化”等新概念时,难免感到困  相似文献   

15.
楔子汽车驶向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窗外新绿层层 ,空气如洗。一切新鲜澄净得令我这个久居城市的“乡巴佬”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这就是长白山了 ,我仰慕已久的地方。记得离开北京之前 ,朋友们惊诧于我要去长白山 ,都要问 :“你干什么去?”我明白这句话的潜在涵义 :“保护区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你又能做什么?”同样问题之于我也是一片朦胧 ,只得开玩笑地说 :“去看林子”。我这么说着 ,心里却想着风景如画的林区与生活在那里人们……如今 ,终于到长白山了。“看林子”的具体含义也就该逐渐明晰了……一、站中生活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19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在通往漠河北极村的路上,大部分人都认识李庆玉,除了他的防火哨之外,更多的是他“养鹅”的第二种职业的吸引。他索性把全家都搬了过来,母亲和妻子负责养鹅,而他在防火护林工作之外,则联系销售。在美丽的白桦林畔,李庆玉为天保工程大声叫好:“如果没有天保,这些林子恐怕就不在了。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兴安岭人,我们不能把孙子的树都砍了。”  相似文献   

17.
认识谭明宽是在前年。那时,因我编发的一篇写广西林业公安规范化建设验收见闻的文章在参加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研讨会上获了奖,该文作者谭明宽便打电话来致谢。他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编辑老师,太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了!为了感谢你,我打算──”我刚听到这,以为他要表示什么,心里正想着如何谢绝他的好意,往下听,却是“我打算再拿一篇稿子来给你修改……”我不禁哑然失笑,感到他是个很专注、敦厚的人。谭明宽似乎与宣传报道工作特别投缘。早在80年代他尚任宁明公安局副局长时,就迷恋上了新闻写作。他常常给县广播站、广西林业杂…  相似文献   

18.
春雨绵绵。县林业局院子里静悄悄的,一头戴斗笠的老者走进林业局大门,身后留下一行满是泥浆的脚印。他承包了村里的一千亩山地,现在是来找树苗的。村子距县城远,一辈子也没踏进县城几次,到机关办事,免不了生疏。看见一办公室内坐着位留小胡子的青年,他忙踏进去,用独特的家乡壮话问:“同志,树苗在哪卖?”小胡子青年头没抬,淡淡地说:“我是管防火的,不管树苗,你没看见门口挂的牌子?”“管防火的……”老者遭了白眼,心中很不是滋味,他退出门口没走几步,又转回头对胡子青年  相似文献   

19.
老周去旅游     
老周和老伴旅游去了。这,很多人不相信,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家住洪江市林区的老周,一向勤俭。这是不争的事实。就说开荒吧,前几年他见村里的荒山闲着,他急!主动承包了,种些玉米小米什么的,收入虽然不怎么样,但总比没事干没收入要强吧!又说用钱吧,老周是“吝啬”的,虽然他家的收入在村里算中等的,但那是纯粹的“汗水”钱。2001年下半年,退耕还林的消息传到了老周村子里,乡亲们都说老周是不会退耕还林的,因为他是“老顽固”,一般不首先相信上级的政策。然而这回“老顽固”变成了“老积极”———坚决退耕还林,他还和乡…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森林里张洪波暖流在冬天的林子里最需要什么东西你贴近一棵大树能听到一种回答在它的胸腔里面贮存着春的信息这时候就能感到年轮温泉般可亲高飞鸟儿在树梢上遥望远方许久许久没有发出鸣唱在这片林子里生活久了就要把另一片林子想象要飞就找这样的制高点新鲜的世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