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共管的外部社会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部社会环境对社区共管的实施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社区共管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总结了社区共管的特点;并在分析外部社会环境的利与弊后,提出了改善共管的外部环境应从政策调整、减免税疏、损害补偿和建立相互信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农村评估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嘎片区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嘎片区调查分析,制定社区环境行动计划,概述了等嘎一队及班岭二队的基本情况,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拟定社区发展项目,成立森林共管委员会,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制定森林共管规章制度4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结果,介绍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杨 《林业与社会》2005,13(1):27-34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主要障碍。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以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为基础,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将原本对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当地社区群众转化为保护目标的维护。在一些案例点已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本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认为推行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共管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首选途径,并系统阐明了当地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生物多样性及多样性保护被提到政府议程,经历了从单纯建立自然保护区到关注社区传统的生物知识,再到建立自然资源社区共管机制等不同阶段。在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协作和社区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加深是相辅相成的;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对社区的资源利用权力的剥夺,而是政府和社区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新言听计从过程。一种持续有效的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是对社区自我能力的认识过程,是对社区与政府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协作能力的强化过程,是对社区的传统知识的发掘和利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 (PRA)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嘎片区调查分析 ,制定社区环境行动计划 ,概述了等嘎一队及班岭二队的基本情况 ,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拟定社区发展项目、成立森林共管委员会、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制定森林共管规章制度 4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区共建共管共享是自然保护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总结分析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党建引领、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等共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执行“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经验,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进行反恩后认为,当地村民懂得自然资源的管理技术,并有管护的有效办法;社区森林既产生经济收益,也产生生态效益;村民主体性并不否认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同时指出,村民是社区共管的主要实施者和变革农村社区的决定性力量,坚持社区共管中的村民主体性是社区共管组织可持续性的保障。文章还介绍了该项目实施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浅议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国边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总面积65058hm^2,森林覆盖率70.9%。详细分析了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必要性和现状,探讨进一步开展社区共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25年来社区共管的历程,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和原因,阐述了东洞庭湖保护区实施生态农业型社区、生态旅游型社区、封闭管理型社区以及开放管理型社区共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保护区社区共管进行了调查,分析周边社区对保护区构成的威胁,阐述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从社区共管机制化、引进资金和技术、提供激励机制、加强自身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对进一步开展社区共管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社区共管模式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社区共管模式是基于平衡原住民使用资源的权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义务而建立的机制,其规划建设的过程、经验和思路对于探索我国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梳理了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社区共管的历史脉络与演变过程,将其分为由排斥而引发利益冲突、由谈判而达成共管机制以及由发展而完善保护体系3个阶段,分析其典型的社区共管模式,总结其权利保障制度、社区参与机制和社区引导政策3个方面的社区共管经验,并结合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提出了对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共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佛坪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庆 《陕西林业科技》2006,(2):81-86,95
摘要佛坪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落后。佛坪保护区对区内及周边社区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划定保护区边界、制定管理措施,并未改变社区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目前佛坪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仍局限于政策宣传,而且社区开拓意识差。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提高社区村民的文化素质,倡导科技兴农,变“输血型”经济为“造血型”经济。本研究试图找到切实可行的社区共管对策。本文提出了保护区与社区“利益共同体”,阐述了佛坪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和展望,对保护目标相近及社区经济状况相近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证明,社区共管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权属,具有显的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保护区大多处于周边社区的包围之中,保护区与当地居民关系密切。但是保护区的建立使部分生物资源受到控制,从而对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影响。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社区共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组织的调查,对保护区社区共管组织的建设和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社区共管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1社区共管工作机制结合两河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保护区的共管形式采取建立共管组织、成立共管委员会、通过社区发展项目、设立社区发展基金等方式构建相对稳定的社区共管体系。1.1社区共管组织框架两河源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地跨2个县。为了便于管理,共管体系设三个层级,即县级层面、乡镇级层面、村级层面,相对应地建立了阿勒泰地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富蕴、青河2个县的共管委员会,以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来自区内和周边社区各方不断增加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采取了对社区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方法。项目在全国建立8个社区共管示范村,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的大湾村是其中之一。 社区共管成功的关键是鼓励村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寻求可以改进当地社区  相似文献   

19.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县级领导小组和综合示范村的村级共管委员会等社区共管协调机构,编制综合示范村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和使用社区保护基金,开展社区共管和社区保护教育活动,监测与评估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并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后河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介绍了社区共管的概念,对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试点社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社区共管模式的引入、实施步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