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夏秋蚕品种兰天×白云、新杭×科明,新杭×白云发生生种较多,作春制冷藏浸酸种时油于生种经冷藏浸酸后,比重仍与良卵无明显差异,所以盐水比重时无法将其除去,往往会达不到合格标准.为提高成品良卵率一般采取蚕种进库后在库内逐批逐张刮除生种,但因生种分布在良卵间,在刮除时不仅损失良卵较多,而且难以除净,不少批次在没酸比重时还是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要求.如本库1993年兰天×白云10个批中有8个良卵率达不到97%的标准;1994年新杭×科明32个批中有19个批,新杭×白云9个批中有 5个批;1995年新机×科明7个批中有6个、新杭×白云32个批中有12个批达不到合格标准,而对生种多比重不合格的蚕种只能用人工挑选.这不仅化工多,费用大,同时由于大批人员集中在库内挑卵,使库房温度升高影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摸清不同蚕品种的养蚕生产经济效益,选出目前适合于阳城大面积生产推广的最优家蚕品种,1987年春蚕期,我们对当地饲养的蚕品种与引进的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经济效益评价,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陕蚕二号,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制;晋_3×晋_4、晋_4×晋_3、山西省蚕研所制;781×734,阳城县蚕种  相似文献   

3.
<正> 1988年秋季,东台蚕种场04批蚕种苏_3·秋_3×苏_4,在盐城市蚕种冷库即时浸酸,因意外事故,在蚕卵产下后近两日,积温达400~460℃,卵色达近赤豆色时方浸酸。对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中秋气候适宜,雨水调匀,蚕农加强了桑园肥培管理,桑树长势茂盛,纷纷要求增养秋种,出现了蚕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当时我市塔山冷库有1987年秋制夏用多余蚕种11000张,夏改早秋多余蚕种4000余张,品种为诸花×朝霞正反交,及浙农工号×苏_(12),该两批蚕种延长冷藏至中秋用,冷藏期均己超过规定,夏用至中秋用,前期  相似文献   

5.
根据春制越年蚕种保护情况,上过浆的散卵布,从蚕卵产上到浴种为止,约经6个月时间,一般在9月以前,正值高温多湿,降雨频繁,上过浆的散卵布,特别是白细布制的散卵布和蛾尿多的日系品种,最易发霉、生虫,影响群卵的卵质,死卵增加,且对下代孵化和蚁体健康都有极大影响.为此,我们想通过试验,能不能减轻霉情为害,脱粒有无问题.一、试验材料和方法我校在1981年和1982年的春制越年蚕种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蚕区已更换了3—4次蚕品种,即1950—1966年无论春秋都用川一×华+为主,还用部分春用种华九×云汉;1967—1972年春苏去_(17)×X苏_(16),秋华+×306与东_(34)×603;1973—1983年春华合×东肥与川蚕三号,夏秋苏_3×苏_4及其三元交杂种(简称苏宇号);1984年至今,春781×782及其三元交杂种(简称七字号)为主,少量菁松×皓月和其他将推广的新品种,今后的趋势,七字号将逐渐减少.夏秋用种较多,如苏字号、781×7532、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单式冷藏方法保存的越年春用种为研究对象,以延长蚕种有效保存期为目的,探讨不同冷藏方法在保证春用基础上,对蚕种延期使用时有效保存时间的影响。初步表明,春制苏5×苏6单式冷藏保存蚕卵,在次年4月下旬第二次感温达丁_1 丁_1~+ 保存,较不经处理蚕卵可更有效地保存至6月底供夏用;在3月上旬、4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三次感温分别达乙_2 乙_1、丙_1 丙_1~+和丁_1 丁_1~+ 保存的蚕卵,可有效供种至7月底~8月初;而将蚕种入库冷藏的时间从1月底提前至12月下旬,配合以上述三次感温方法保存,蚕种可有效供应至8月下旬~9月初。  相似文献   

9.
经过小区试验,夏芳×秋白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在结茧率、万头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等成绩方面略优于苏字号.夏芳×秋白与黄鹤×朝霞的试验成绩,经方差分析,其结茧率、克蚁产茧量、万头蚕收茧量在品种间差异极其显著,全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中试成绩显示:无论是1994年秋还是1997年秋,夏芳×秋白的单产成绩大大优于(苏_3·秋_3)×(苏_1·苏_12),两年单产分别增产57.6%和46.1%.通过对中试控制点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品种间和季节间的单产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尤其是品种间的差异大大超过了极显著水平.干茧的缫丝成绩是:夏芳×秋白的光折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少8.05公斤,出丝率高3.19%.  相似文献   

10.
<正> 7532×781是我省1983年鉴定通过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合我省川东地区饲养,它是我省目前夏秋用品种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1984年全省生产了305163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45225张;1985年生产了738112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130808张;1986年生产793090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97600张,三年共生产7532×781共1,836,365张,占全部夏秋用品种生产总数5,064,077张的36.3%,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7532×781  相似文献   

11.
春制越年散卵,蚕种的保护,都是采用蚕卵产在上浆夏布或连纸上,悬挂在蚕种保护室内进行保护的。由于母蛾产卵过程中排尿、鳞毛脱落、病死等关系,使蚕种卵面附着大量鳞毛,蛾尿和病原体,遇多湿闷热  相似文献   

12.
姚韶明  吴飞 《蚕桑通报》1994,25(3):35-35,16
春制越年种散卵保护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姚韶明,陈存观,吴飞,戴松林(东台市蚕种场)(江阴市蚕种场)(镇江蚕种场)为了改善春制越年一代杂交蚕种的保护环境,清洁卵面,正确估产,提高房屋设备利用率和减少用工成本,从而提高蚕种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自...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利于蚕业生产上及时、有序地供应无毒蚕种,探究了春制越年一代杂交种在冬季浴消之前将滞育卵进行冷藏浸酸处理,对孵化蚁蚕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从抽样107个批次越年蚕种样本(7 g/批)冷藏浸酸孵化的蚁蚕中检出7个带毒批次,并且与同批次的母蛾及常规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结果一致。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前数月开展春制越年蚕种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14.
<正>原种由框制型改为散卵型是蚕种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1993年春期我场繁育一代杂交种苏6苏5所用原种共5.699张。其中散卵型原种1791张,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5.
我组早秋蚕种生产从1982年开始,至今累计已有3年历史。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1986年早秋蚕种生产又获得了丰收。全组饲养浙农1号、苏_(12) 180克,生产蚕种3125盒,比计划任务2070盒,超额完成51%,其中苏12 80克,生产苏_(12)×浙农1号蚕种1105.5盒,克蚁单产为13.82盒,浙农1号100克,生产浙农1号×苏_(12)蚕种2020盒,克蚁单产20.2盒,单产分别比上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广东省茧丝质量,近年来我们从外省先后引进一些高丝量蚕品种,试图从中筛选适合我省饲养的优良品种。1990年12月,广东省丝绸公司经研究,从江苏省调入“苏_5×苏_6”1万张,从浙江省调入“菁松×皓月”1万张和“镇珠×春蕾”0.5万张,于1991年春期饲养。在我省,一次从外省调运如此大量的蚕种回来自行冷藏,实属首次。该批蚕种已于1991年3月底发放完毕,各地反映孵化良好。为了做好今后从外  相似文献   

17.
我埸地处川东,梅雨季节,气温高,温度大,即使是平附种也易生霉,散卵就更易生霉。春制越年散卵又怎么解决防霉呢?有关资料介绍,可在蚕卵产下后呈固有色时进行清水浴种。但洗下的蚕种很容易生虫。为了防止散卵生霉、虫蛀。我们将83年生产的671×中华散卵400张,用四种方法处理:一、夏季不浴洗,按过去浴平附种的保种  相似文献   

18.
苏_4×苏_(12)春制越年种实用孵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品种的滞育程度较深.在无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要想使该品种的冷浸种获得满意的实用孵化率,在5℃中最好冷藏50天时间以上.春制越年种要获得满意的孵化成绩,冬季浴种后,在5℃中的人工越冬时间至少要60天以上;在12.5℃温度中感处理时间至少要经过15天胚子才发育到丙_1~+~丙_2,此时方能入库进行第二次冷藏.  相似文献   

19.
家蚕优良品种具有强健、好养、高产的特点,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产出。引进、选拔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产量,改进蚕茧品质,增加蚕桑生产经济收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1986年我们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引进5对家蚕夏秋品种(苏_3·秋_3×苏_4、浙农1号×苏_(12)、新杭×科明、芙蓉×湘晖、九西二八×7532)在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从中选出芙蓉×湘晖在农村逐步试养、推广。经1987~1989年农村试养表明,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发育齐一、好养、高产、解舒好、丝质优等特点。1990年我省将大面积推广这个品种,并有可能成为我省夏秋当家蚕品种之一。现将芙蓉×湘晖引进、推广及其蚕种繁育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另二文中我们分别报导了家蚕春制越年种散卵型保护方式夏季消毒药剂的选择试验效果,以及夏季浴消的时期、方法及其后的保护等对蚕种品质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侧重于该方法的保护效果和实施方法。一、散卵型保护效果(一)提高良卵率的效果 1985~1991年我们在生产中调查发现,现行保种方法(平附型)由于卵表和产附材料上附有蛾尿、鳞毛等杂物及卵胶,还有大量真菌存在,蚕种发霉不可避免,霉死卵率(已除去不受精卵转变成的霉死卵)比散卵型保护要高1.0~3.0%,其它不良卵率也要高0.5%以上。二项合计,散卵型保护比现行保种方法可减少蚕种损失1.5~3.5%。(二)对蚕卵重量的影响从表1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