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锤度、榨汁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经综合分析,意大利、兴佳和辽饲杂3号适宜在12万株/hm2的密度下种植,辽甜试101的密度在6万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杂交种生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研究6个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杂交种的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倒伏性和生物产量,在山东省生态条件下,济甜杂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济甜杂3号为3.3万株/hm2,辽甜3号为3.3万~4.5万株/hm2;3个杂交种在最佳种植密度下不仅生物产量最高,而且倒伏率低,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下黑芝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黑芝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中等肥力水平和秋种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赣芝9号的株高增加,最低结蒴部位升高,茎粗缩小,单株蒴果数减少。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处理,研究棉花生育进程,各生育期根、茎、叶的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以及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棉田中等肥力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栽培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104株/667 m2,播种密度为1.40×104株/667m2.[结论]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等密度栽培棉花具有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因素对饲用甜高粱[Sorghun bicolar(L.)Moench var.succharafumKouern]生育动态和全株鲜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月以后适量追肥可以促进株高和叶片的生长,增加饲用甜高粱的全株鲜重,而种植密度的影响不明显;7月下旬各处理组合的单株茎数减少,以高密度处理的降幅最大,达到每株2个。由回归方程优化出饲用甜高粱种植最佳的施肥量、种植密度组合为施肥总量906.18 kg/hm2,种植密度17.5万株/hm2,此时鲜重产量达60.73t/hm2,施肥量与最终鲜重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而种植密度与鲜重产量的相关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基因型甜高粱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调查和室内测试等方法对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其生育进程和生育期之间有差异.(2)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有差异,并且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在各个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速度有差异.(3)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生育期阶段的干物质日积累量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龄、LAI和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且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在混和肥总量为156.3㎏/hm2的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为17.5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可较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达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攀西地区玉米群体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正红6号和川单15号为材料,探讨了攀西地区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群体密度之间遵循等比型产量一密度方程Y=aXe^bx,正红6号和川单15号在攀西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8.95和9.86株/m^2;川单15号的耐密性较正红6号稍强。攀西地区玉米库容的增长对提高产量的作用较大,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对产量形成的贡献大于吐丝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半干旱地区玉米最高产量,对郑单958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y=-30.11x2+391.09.x+8440.1,通过方程得出郑单958最高产量密度为6.5万株·hm-2,种植密度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与单株干物质积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配施处理对甜高粱产量及锤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处理对新疆灰漠土种植甜高粱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施肥方式.[方法]通过对不同品种甜高粱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的产量和锤度的研究.[结果]不同品种对甜高粱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锤度影响不明显;不同施肥方式对甜高粱产量影响不显著,对甜高粱锤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品种-施肥不同方式互作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无论从产量还是锤度结果来看,等量化施肥处理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 , 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 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 植密度(60 万、80 万、100 万、114.3 万株 /hm2,分别记为 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 处理种子产量比 D1、D2、D3 处理分别 显著提高 19.0%、15.8% 和 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 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 和 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58 和 0.8389,且呈极显 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 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 0.5264 和 0.4661。 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 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R=0.9074 和 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 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 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水分处理对甜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无土基质盆栽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甜椒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甜椒生长的最佳基质含水量,为今后的甜椒生产合理灌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适宜基质含水量(60;~70;)下,甜椒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单果重,产量高.较低(50;~60;)或较高含水量(70;~80;)均不能达到甜椒增产的目的.较高水分含量虽有利于植株生长,但结果盛期座果率低,产量低.  相似文献   

16.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的自然生态特点,以春性小麦宁麦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育期、分蘖发生和生长、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中优281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群体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穴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产量性状间,穴有效穗与群体有效穗呈显著性负相关,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长则呈显著正相关;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0.0 cm × 23.3 cm.  相似文献   

18.
有机高粱不同种植方式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裂区试验进行不同种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茅台酒专用有机高粱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种植方式中,单株(1株/穴)的增产效果优于2株/穴和3株/穴;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随密度的增加,高粱产量呈上升趋势,当密度大于9000株/677m2后,呈下降趋势。以单株移栽,每677m2密度9000株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