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茶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20多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在台湾兴起后,很快传入大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茶文化学者的多年努力,中国茶文化学研究成绩很大,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是当前实现中国茶文化研究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分析1、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成就。中国茶文化研究成果显著,主要表现为: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茶文化研究队伍,成立了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创办了一批茶文化报刊,出版发表了一系列茶文化论著,茶文化交流日趋活跃,茶馆数量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曹进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华茶文化事业,撰写了一批研究茶文化的论文,受到海内外茶文化界的重视和好评。同时,曹进副教授创办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在“茶防龋的研究”、“茶抗癌的分子机理研究”、“砖茶型氟中毒”、“冷速溶茶的研制”等领域都取得出色的成就。最近,曹进副教授将他多年来发表过的论文结集出版,取名为《中国茶文化研究》。 《中国茶文化研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当代茶文化”、“紫藤茶文化研究”、“茶文化史探讨”、“雪域·大漠的呼唤”、“台湾问茶”和“附录”共六个部份…  相似文献   

3.
舒曼 《农业考古》2007,(5):90-90
二十多年前,台湾出现了中国茶文化复兴的浪潮。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首创“茶艺”一词。有人不禁要问:为何叫“中国茶艺”而不叫“中国茶道”呢?关于这一问题,力推“中国茶艺”概念的,且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茶道”虽中国古已有之,但却为日本专美于先,若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引起误会。而“茶艺”正是有别于“日本茶道”的叫法。按照范先生的逻辑,“茶艺”中还应有“茶道”之概念,从其推崇和主张的“中国茶艺文化学”便可以证明,在此暂且不论。单就“茶艺”两字,却以极快的速度越过海峡,落户…  相似文献   

4.
附:《中国茶文化》总目(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陈香白著)上编:导言中国茶文化纲要一、茶文化之萌芽:茶的蔬食、药疗、汤饮二、茶文化之发展:历代饮茶法提要三、茶文化之内核:中国茶道四、茶文化之播散:风行成俗五、茶文化之涵濡:民族凝聚力六、茶文化与茶政七、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20,(2):167-171
陈文华先生不仅是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中国茶文化学的奠基人,还是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开拓先锋,他不懈地开拓中国茶文化旅游的事迹,对当代发展茶文化旅游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香白先生近作《中国茶文化》,开创了用《周易》“天人合一”观审视茶事、从而构筑起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陈著全书由上、中、下三篇有机组合而成。上篇简叙茶史,突出了茶文化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优化”、“人类生命优化”的深远意义。中篇阐明茶理,提出了中国茶道“七义一心”说,首创《中国茶道太极图》,揭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是中国文化之内核。下篇详析条法,以潮州工夫茶为实例,全方位论证了“中国茶道”、“中国工夫茶”、“…  相似文献   

7.
一、时代呼唤茶文化学的建立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人们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茶文化的研究,在短短的数年间,建立了不少茶文化研究机构,出版了以《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为代表的一批茶文化刊物。此后,茶文化研究得以蓬勃发展,尤其是在茶叶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中国茶文化史的研究、茶艺与茶道精神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研究者们正向着构建茶文化学的方向努力。近二十年来,已发表与茶文化有关的各类学术论文近万篇,出版茶文化专著数百部,茶文化已成为吸引学术界眼球的一个学术亮点。作为一个新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现状(一)成立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社团和机构虽然中国茶文化酝酿于两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但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研究仅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当时兴起的“文化热”大气候的影响,中国茶文化研究也迅速发展,并很快建立起茶文化研究机构、团体等。1  相似文献   

9.
舒曼 《农业考古》2005,(4):69-69
中国茶文化是个大课题。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目前对茶文化的研究其实是在向广义发展,茶文化的宽泛性强,延伸面广。因为,茶文化的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茶文化涉及到其他边缘学科,如,历史的、民俗的、宗教的、文学的、哲学的、医学的、艺术的、美学的、饮食的……都和茶文化沾边。中国茶文化之所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是因为茶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华吸纳进来,同时又把糟粕剔除出去。也因如此,茶文化能和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结合,茶文化的学科建设,必须给它一个真正的定义,也就是茶文化的理论架构,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林治先生编著的《中国茶道》一书,最近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林治先生原为福建省浦城县常务副县长、南平市财政局副局长,因醉心于茶文化,于1994年主动辞职下海,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用了几年的功夫,终于写出了《中国茶道》一书。 在此之前,台湾学者黄墩岩和陕西作家丁文都先后出版过各有千秋的《中国茶道》。林治先生的这本《中国茶道》则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一个茶人对茶道的心灵感悟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的奥义,不仅分别阐述了中国茶道与儒、佛、道三家的关系,而且尝试概括总结中国茶道美学的基本理念,并对…  相似文献   

11.
著名茶学家、我校已故教授庄晚芳先生(1908~1996年)倡导的“中国茶德”,在海内外茶学界、茶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产生在我国现实思想文化背景中,与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相较,具有鲜明的特色。兹从三方面讨论之:一、积极淑世的乐生倾向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文人雅士和僧人曾起重要作用。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他们往往倾向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因此,历史上的茶文化尽管有多种表现形态,但倾向隐逸、遁世的茶风始终为其主流。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隐逸行为的变化,与茶的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统一的文化体。茶文化对于促进茶叶生产和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的茶文化教育起步虽迟,但发展很快。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从初等、中等到高职、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和各  相似文献   

13.
拙著于1998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即寄里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大为先生请益。承蒙季老惠赐题辞:“茶文化乃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必弘扬茶文化。”复蒙张老惠赐再版序言。于此特申谢悃。1999年元月18日念一堂《中国茶文化》再版后记@陈香白  相似文献   

14.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现在茶树、茶客遍布世界,世界上有关茶的语音、种茶知识、制茶方法、品茶技艺、饮茶风俗及茶文化都与中国关系密切,茶树也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这一局面的产生是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结果。千余年来,中国茶借助文化交流、经贸活动、人口迁徙等途径向世界传播,传播途径具有立体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宗教人员、外交人员、经贸商人、移民侨民成为茶传播的主体。与此相适应,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知识方式、消费方式、产业方式,传播方式呈现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综合传播相结合,反映了茶叶传播循序发展的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7-148
《中国茶德———廉、美、和、敬》(一 )庄晚芳按 :庄晚芳先生的“中国茶德”最初发表于上海《茶报》1989年第三期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 0周年而设的“茶与文化特辑”中。其全文如下。 (转引自《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我建议 ,宣传‘中国茶德’ ,以增进当前两个文明的建设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知妥否 ,敬请赐正。中国茶德 ,四字守则 ,四句浅释。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清茶一杯 ,推行清廉 ,勤俭育德。以茶敬客 ,以茶代酒 ,减少‘洋饮’ ,节约外汇。清茶一杯 ,名品为主 ,共品美味 ,共尝清香 ,共叙友情 ,康乐长寿…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友好往来的道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依靠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感知世界,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顺由东风播种全球,茶叶更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流通商品,但在传播过程中茶文化也历经了兴衰。本文就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带一路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与茶紧密相连,饮茶风俗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而且也在沿线国家盛行,以茶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既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获得跨过认同,促进良性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是茶文化绽放出新生命力量的关键环节,中国茶也将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更大的步幅、更高的姿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生态"一词已为许多学科和领域广泛使用,生态视角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已成为众多学者进行学术创新的突破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保守的计算茶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著作可谓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尤其在当代,专门从事茶文化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悦 《农业考古》2005,(2):130-141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文化积淀很深。棚桥先生要我谈谈中国茶诗。在这简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要详细全面地谈中国茶诗几乎不可能,因为中国茶诗同中国其他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所以我在这里只能略微谈及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棚桥先生对汉诗素有研究,我也曾有幸得到他吟咏而且亲笔书写的汉诗。在行家面前谈中国茶诗,无异于班门弄斧,需要冒着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浅谈“茶道”与“茶艺”表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谈“茶道”与“茶艺”表演安徽省马鞍山市茶文化研究会武艺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茶圣之乡的中国,更要深一步的开拓和弘扬中国历史特征。中国茶人采取的各种表现形式去饮用、宣传、研究茶。茶的发展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功劳,距今已有1260多年了。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