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考察了光敏不育晚熟粳稻与北方早粳杂交F#-2群体的个体育性频率分布,共考察了可在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抽穗的6个群体。直观方柱图可见均为偏态连续分布,双峰型:过渡型:单峰型=3∶1∶2。只有半数群体呈双峰分布型,而且它们的峰(或谷)值所在区间自交结实率小于10%(尤其是自交完全不结实)个体的频率亦不相同。当然,在其它分布类型的群体间这类个体的频率也不相同,而且数值更小。利用Kruskal-Wallis法,成对比较这些群体,尤其是自交结实率在0-40%区间的子群体,检验结果表明,来源于同母异父组合的群体分布是不同的。即使同为双峰或单峰型,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考察F#-3世代株系群的结果证明,单峰分布型的群体象双峰型群体一样,分离出不育基因纯合体。据F#-3世代不育株系的数目可推测,这类F#-2个体约有4%。它们并不都集中在低值区间;有不少存在于自交结实率大于40%的中、高值区间。另一方面,双峰分布型群体中的低值个体只有约50%形成 F#-3不育株系。笔者推测,F#-2世代表现型值除取决于不育主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外,还受亲本育性基因组成及状态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条叶车前(Plantagolesingi)二倍体(2n=12)的群体中,发现了三倍体个体。它具有3组形态相同的染色体(2n=3x=18),核型与二倍体类似,它可能是二倍体条叶车前的自然同源增倍植物。  相似文献   

3.
4E—ms杂种小麦生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小麦单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体“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1条具有特殊遗传功能的外源染色体4E,获得了即带有纯合核不育基因,又能自交结实,籽粒为浅蓝色的msms基因型普通小麦4E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2n=42W(msms)+1(4E)=43」,该系自交后代可分离出64.3%白粒雄性不育种子「2n=42W(msms)=42」32.1%的浅蓝粒自交可结实种子「2n=42W(msms)+1(4E)=43」  相似文献   

4.
从大白菜河头早自交系9203中发现的一株不育株,用该系中的可育株与之兄妹交育成的一个核不育两用系定名的9203AB,9203B自交S1代表现3(可):1(不)育性比;用大白菜自交系9209与9203A测交,F1代人武部植株恢复可育,F2代出现15(可)1(不)育性比。这一遗传现象表明其育性与呈相对显隐性关系的3个育性基因Mf(可)〉mf(可)〉ms(不)或2个育性基因Mf(或)mf)〉ms和两对非  相似文献   

5.
6个向日葵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分布于新疆的向日葵主要栽培和地方品种包括油用型的夫尼姆克和HA89,食用型的石河子食用葵花和焉耆白葵花,兼用型的和田多头和疏附葵花共6个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阐明了6个向日葵品种在细胞学上的异质性。其核型公式(2n=2x=34)及类别分别是:夫尼姆克:2M+24m+6sm+2st(2A),HA89:20m+14sm(2A),和田多头2M+20m+8sm+4st(2A),疏附葵花:2M+24m+8sm(2B),石河子食用葵花:2M+28m+4sm(1A),焉耆白葵花:24m+10sm(2A)。  相似文献   

6.
根据自交结实率在三个F2群体中的分布,对四川盆地提型杂种小麦育性恢复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对主效恢复基因足以使提型不育系的结实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油菜花期喷雾Nacl溶液,研究克服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自交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合肥用3%~5%的浓度,喷雾后半天内授粉,效果较好,其自交亲和指数与人工剥蕾的相当;单株套袋选育自交系,每隔3~5天喷雾一次,不需人工授粉,也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自交种子.该研究为在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选育、繁殖自交系和克服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自交”不亲和性,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萝卜皮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LongipinnatusBailey)不同皮色试材的杂交,F1、F2自交,研究了皮色遗传表现。初步结果表明,皮部绿色(即绿皮)依不同杂交组合,可能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即可由1对基因控制,也可由2对连锁的基因或独立分配的基因对控制。若为连锁的2对基因控制时,它们还受到细胞质基因组(可能主要是质体基因组)的互作,表现出明显的偏母遗传现象。皮部红色(即红皮)似有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这3对基因还有相互作用,其中1对可能与绿色控制基因连锁。这样,红皮与绿皮试材杂交时,参与遗传的基因可达4~5对,它们之间出现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使F2代出现暗紫、洋红、绿色、紫绿等众多不同颜色。其中有的基因还可能影响到肉质色的遗传,使暗紫色F2代个体自交,F3代分离出少数紫皮红心萝卜,将其再自交,则能分离出绿皮红心萝卜,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证实和重演了绿皮红心萝卜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研究了甘蓝(BrasicaOleraceaL.)自交不亲和系与亲和系的柱头和花粉蛋白质谱带,并进行自交,以考察其亲和指数。结果表明,自交不亲和系与亲和系的柱头蛋白质谱带有明显差异:6条带只出现于自交不亲和系中;亲和系柱头没有特异带。对比自交不亲和系开花前2~3天的柱头与成熟柱头的蛋白质谱带,发现了S特异蛋白质的准确位置,其等电点约为8.3~8.5。此法可用于鉴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以双蒸水和疏基乙醇作为提取液处理花粉,均未发现自交不亲和系的特征谱带。  相似文献   

10.
应用平均基因杂合度、Nei的基因分化系数(Gst)、Lewontin的Shannon信息测度及Wright的固定指数(Fst)对陕西境内2个山羊群体存在多态的血液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研究表明: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系统内血液蛋白的多态现象造成,系统间的遗传差异仅在8%以下;平均基因杂合度是度量群体遗传变异的最适指标,而Gst、Shannon信息测度值及Fst均可用于剖析遗传变异在系统内及系统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群体中的个体以概率s自交概率1-s随机交配情况下,群体的遗传方差和群体中各种亲属间遗传协方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核不育系分离出的各比例的可育株进行了较大群体的自交套袋观察。结果发现:在兄妹交可育株自交后代以及不育株与常规品种杂交的F2代可育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了育笥分离,其分离比大部分符合15:1,其中也存在13:1的分离群体。通过对可育株自交后供育性表现的遗传分析,再次证明了我们目前研究的显性核不育亚麻是得复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从11个禽败血症O_2和O_(78)大肠杆菌分离株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OMP_s),出现了3个OMP型。其中6个O_2分离株、5个O_(78)分离株可分别归为2个OMP型,但有1个OMP型为两者所共有。结果表明,从江苏地区所分离到的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具有多样性的OMP型,而且这2个血清型菌株中存在着共同的OMP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类型着火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9-1995年吉林省森林火灾人例资料,分不同林分类型,作了日变化,年变化,地区分布和不同疏密度与不同林龄等项的着火频率统计和分析,得出:(1)各林分着火性的日变化和化为“单波型”,年变化为“双波型”。(2)中等疏密度和幼龄林阶段着火频率最大;疏密度为0.7以上和中壮龄林的着火性最差。(3)东部长白山地区以柞林和阔叶林的着火频率最高;中部以落叶松林的着火频率最大;西部则绝大部分以阔叶林着火  相似文献   

15.
具有山羊草属细胞质小麦的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山羊草属(Aegilops crassa,Ae.juvenalis或Ae.vavilovit)细胞质(均为D^2型)的普通小麦品种“农林26”(Triticum aestiivum)的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光周期反应,具有D^2型细胞质的农林26的异质第在长日照条件下几乎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表现为高度可育。观察发现温度对降低雄性不育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核不育系分离出的各比例的可育株进行了较大群体的自交套袋观察,结果发现:在兄妹交可育株自交后代以及不育株与常规品种杂交的F2代可育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了育性分离,其分离比大部分符合15∶1,其中也存在13∶1的分离群体。通过对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表现的遗传分析,再次证明了我们目前研究的显性核不育亚麻是个复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华山松大小蠹空间格局及最佳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频次比较x^2检验法,对华山松大小蠹入侵成虫(凝脂数)分别进行Poissin分布,负二项分布(矩法、零频率法)和Neyman分布(A型、C型、N→∞型)检验,当虫株率小于48%时,呈负二项分布。将13种聚集度指标法及新的聚集度指标用于该虫的空间分布研究中,认为均是可行的。并将刀切估计法应用于13种聚集度指标上;拟合出了7种空间最佳模型;总地来说,聚集度回归模型在研究昆虫空间分布格局中是最佳的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敏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12个粳稻和爪哇稻品种为父本,用4×12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建成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S89。1989 ̄1992年夏季在武昌考察了S89及第1、2、3轮改良群体S90、S91及S92。结果表明:各轮异交群体中88%以上的植株于武汉地区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稳定不育期内(即7月中旬至9月1日以前)抽穗。各办经异交群体内均出现不育、部分不育和可育株的育性分离。各轮异交群体中不育株的平  相似文献   

19.
调查结果表明,肚倍蚜(KuburagiarhusicolaTakagi)越冬种群在自然气候室内不同层次、方向的越冬寄主上的分布无本质差异,空间格局符合“复合波松”等理论分布型,由三重疏松个体群组成,个体群面积分别为28,20个和12cm ̄2,个体群平均有虫3.8453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取样,每点在相邻两层冬寄主上取样10个(×4cm ̄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族旱麦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产仅有的4种旱麦草属植物:旱麦草Eremopyrumtriticeum(Gaertn.)Nevski(2n=2x=14)、毛穗旱麦草E.distans(C.Koch)Nevski(2n=2x=14)、东方旱麦草E.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和光穗旱麦草E.bonaepartis(Spreng.)Nevski(2n=4x=28)的系统分类、分布、染色体组构成和生物系统学关系进行了研究。它们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E.orientale是由E.distans与E.triticeum天然杂交,染色体加倍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E.bonaepartis是由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二倍体E.bonaepartis和E.dis-tans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旱麦草属与小麦族中的其他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很小。旱麦草属是在第四纪地中海气候形成后才逐渐分化形成的,起源于地中海—中亚区域。它的核型极端不对称,说明它在小麦族中处于更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