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2015,(1)
<正>品名——叙说历史名茶的前世今生天目青顶原称天目山茶、天目云雾茶。早在西汉元始年就有梅福天目植茶的文字记载。唐陆羽在《茶经》中赞道:"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明代被列为"贡品"。清宣统二年在南洋劝业博览会上荣获特等金质奖。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相似文献   

2.
《茶叶》2015,(3)
<正>品名——叙说历史名茶的前世今生天目青顶原称天目山茶、天目云雾茶。早在西汉元始年就有梅福天目植茶的文字记载。唐陆羽在《茶经》中赞道:"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明代被列为"贡品"。清宣统二年在南洋劝业博览会上荣获特等金质奖。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相似文献   

3.
正一、临安茶叶历史概况浙江临安是个有名的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从典籍查阅获得,早在东晋著名道士许迈就在临安治(治:原临安西野街旧县址)西五里的西山隐居并釜茗的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来临安、於潜考察品尝天目茶,并将它写进《茶经》;由美国作家艾美霞著《茶叶之路》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临安籍吴越国王钱镠在沿海和北方边境设置"博易务",用茶叶、绢帛、锦绮、瓷器、漆等,以物易物,即昌化大方茶进贡,由吴  相似文献   

4.
东坑茶     
浙江省临安县临目乡东坑村位于天目山东侧,历史上多出名茶,素有“东坑茶叶西坑水”之美誉。《临安县地名志》载道:“东坑源头产名茶,俗称东坑茶”。《临安县志》载道:“天目山头茶之香者,胜过龙井,所谓天目云雾茶是也”。古时这里产的名茶通称“天目云雾”、“天目山茶”,早在唐代就被列为上品,明代被列为“贡茶”,1935年还荣获了南洋劝业博览会的特等金质奖章,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而失传没名。  相似文献   

5.
正天目山坐落在浙江临安,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山为道家名山,是道家的第三十四小洞天。道家称仙人、真人所居住的名山为洞天福地,道家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其实部是一些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天目山风光旖旎,山清水秀,天目山旅游产业是临安的一张亮丽名片。天目山茶文化旅游是中国名山茶文化旅游的一个缩影。天目山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将这些茶文化资源作为资本进行产业化开发,对天目山及临安当地的相关产业与经济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临安悠远的产茶历史临安位于著名的天目山麓,因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生态优势闻名于世,产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乾元年(758年),茶圣陆羽在苕溪著书期间,在760年前后沿苕溪西行,经安吉、孝丰翻山进入天目山的,在好友皇甫曾陪同下,在临安天目山境内山野中采摘野山茶,制茶、品  相似文献   

7.
临安是浙江省的产茶大县,曾以7000t茶叶产量雄居全省第二,在临安茶机厂生产基地还举办过四次大型全国茶机展销会。目前又被列入全国茶叶优势区域浙江主产区。作为有着深厚茶历史文化底蕴的临安茶叶主产区,早就该有《临安茶叶发展史》或《临安茶叶志》。笔者本着这个目标一直为之努力。早在四五年前就利用各种节假日下乡调查,访问七八十岁以上茶叶机械创始人、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等。通过逐年收集累积各类原始资料,再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可喜的是《临安茶叶志》三年前着手组稿编写,通过三年多的努力,2008年底可望与大家见面,到时与大家一起分享天目茶文化。本篇讲述的是临安市茶叶炒干机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过婉珍 《中国茶叶》2008,30(1):40-40
浙江省临安市在解放前分临安、於潜、昌化3个独立县,解放后才合并成一个临安县。临安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贡茶品种有昌化大方茶、黄岭山茶、於潜王茶等。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为了集中力量统一打品牌,在大力宣传“天目青顶”茶的同时,将历史贡茶“大方茶”淹没了。据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旧五代史”记载:“乾化五年(915)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因此,昌化大方茶生产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道光《昌化县志》载:“茶有雨前、雀舌、龙团诸品,出龙塘山者最佳。”龙塘山是临安第二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今昌化清凉峰,主峰1787.4米,是临安市最高的山峰,茶树就生长在此处700~800米的山坞间。  相似文献   

9.
临安是个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茶叶销售内容难觅踪影.从唐、宋、明、清,虽然有茶事发生,但未涉及到具体销售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只有从民国开始,才有茶叶销售文章. 一、临安茶叶销售历史回顾 1.民国时期成立运销合作社 1936年底《临安武肃报》一篇《临安茶叶之二十五年》,是当时的县委委员沈克勋撰写的.文章中谈到,当时茶商垄断、民不聊生,茶园荒芜,天目山茶从1910年在南洋劝业博览会上(南京)获得特等金质奖殊荣后,一落千丈,名声低落.  相似文献   

10.
顾红英  过婉珍 《茶叶通讯》2012,39(1):40-41,44
1临安香茶的历史久远 临安产茶的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长河中,时不时地折射出香茶的踪迹。无论在古代历史文献中、或在天目山茶的古诗词中,会出现“脑源茶、小凤团茶、烹小凤、龙脑香、龙涎饼、桂香、花香、龙、麝香、沁齿等。”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临安是个老茶区,晋永和中就有著名道士许迈在临安治西五里的西山釜茗,钱武肃王进贡物品中,多次提到大方茶、脑源茶进贡之事,并且数额巨大。明代有龙井天目茶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方法,清代生产天目云雾茶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12.
东海 《茶报》2004,(2):22-22
杭州乃历史古都,丝绸之府。龙井茶,虎跑水,被誉为杭州双绝。天目山、苕溪丘陵、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盛产名茶。十大名茶是:西湖的龙井茶、余杭的径山茶、淳安的千岛玉叶、桐庐的雪水云绿、建德的千岛银针、临安的天目青顶、富阳的鹳山龙井、  相似文献   

13.
过婉珍  钱精政 《茶叶通讯》2007,34(4):41-41,44
临安从2004年10月开始收集茶叶历史资料,本想通过一、二年的努力,完成<临安市茶叶志>.天目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天目茶写进了<茶经>.<旧五代史>记载:后梁贞明元年(915)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临安、淳安),由此可见,大方茶在1092年前就形成了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的天目山、清凉峰是临安市二个被列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天目山以它秀丽山川及大树华盖而盛名,清凉峰却以它峻险奇特风光,开阔而独特瀑布气势而成为名山.峻险奇特的清凉峰,海拔1787.4m而成为临安市最高的山峰.这里茶叶均生长在清凉峰镇龙塘山700~800m的半山凹里,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此地曾经是临安昌化顺溪大方茶生产主要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而孕育了优质的高山茶叶,又以其大方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盛名.  相似文献   

15.
俞燎远 《茶报》2004,(3):9-9
浙江名茶,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当代,历史悠久。杭州西湖、余杭径山、温州雁荡、开化钱江源、宁波望海岗、淳安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盛产名茶,以茶兴景,以景扬茶,名茶胜景相得益彰。浙江十大名茶是大佛龙井、开化龙项、安吉白茶、西湖龙井、武阳春雨、松阳银猴、径山  相似文献   

16.
一、小龙茶见于赵抃的"重游龙井"诗 在《全宋诗》第6册第4249页《赵抃诗集·卷六》中有诗: 重游龙井 予元丰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该诗系从宋施谔《淳祐临安志》引来.淳祐为南宋理宗年号,时间为1241~1252年. 该诗亦见于清汪勐涓著《龙井见闻录》,而《龙井见闻录》系从《咸淳临安志》引来,咸淳为南宋度宗年号,时间为1265~1274年.因此可见,《咸淳临安志》系从《淳祐临安志》中引来.两诗文字相同,只是《咸淳临安志》把《淳祜临安志》中的"茶"改成"团".《淳祜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咸淳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团以迓予".  相似文献   

17.
天目青顶机制工艺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目青顶产于浙江省临安天目山区,长期以来都靠手工制作,工效低,质量不稳定.为了适应名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自1992年起,临安市农业局就组织力量进行机制工艺探索.2004年,市茶叶产业协会又和浙江省茶叶学会"老茶缘"专家组合作,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和民间制茶高手对天目青顶的机制工艺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茶叶是浙江临安"老三宝"之一,是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安太湖源镇东坑村是我国有机茶认证第一村,目前全区共有获有机认证茶园8000多亩,获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茶园5.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25万亩。2017年茶叶总产量2230t,产值3.3亿元。其中名优茶860t,产值2.95亿元。临安茶园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等。茶尺蠖是临安市茶园中  相似文献   

19.
郭敏明 《茶叶》1991,17(4):34-36
一、杭州名茶简史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曾将当地茶农采制茶叶经过,记入他的著作中,其好友唐代诗僧皎然在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中对天目山茶的采制、品(艹名)等亦作了详细描述:“喜见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临安是我省重点产茶县之一,1990年春茶产量占全省1/15。以生产大宗眉茶为主,名优茶数量仅占春茶总产的1%。由于茶类单一,在市场上缺乏应变能力,形成大宗眉茶积压,而作为名优茶的“天目青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