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 cv.‘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3.
为充分利用冬闲田解决家畜冬春季饲草料缺乏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混播扁穗雀麦和光叶紫花苕,以分析不同刈割时期的最佳混播比例。结果显示:在12月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70%以上,产量最大;在3月初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50%左右最佳;在4月中旬刈割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低于50%最佳。从三次刈割总产草量来看,50%光叶紫花苕+50%扁穗雀麦的混播比例为最优组合,分别比光叶紫花苕单播高出31.19%~54.23%,比扁穗雀麦单播高出3.28%~21.45%。混播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草料,是一种高效高质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省晋宁县特有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在冬闲田上用小黑麦 WOH939、WOH830、NTH237三个品种与光叶紫花苕分别以6:4和7:3的比例混播,共6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混播处理中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产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表现出相似的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变化规律:小黑麦的叶面积指数从孕穗期之后逐渐下降,而光叶紫花苕的叶面积指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混播草地叶面积变化规律与小黑麦相似。各混播草地产草量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小黑麦的分蘖期到孕穗期;在开花期,干草产量可以达到9.7~12.4 t/hm~2。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省晋宁县特有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在冬闲田上用小黑麦WOH939、WOH830、NTH237三个品种与光叶紫花苕分别以64和73的比例混播,共6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混播处理中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产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表现出相似的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变化规律小黑麦的叶面积指数从孕穗期之后逐渐下降,而光叶紫花苕的叶面积指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混播草地叶面积变化规律与小黑麦相似.各混播草地产草量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小黑麦的分蘖期到孕穗期;在开花期,干草产量可以达到9.7~12.4t/hm2.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光叶紫花苕大麦之间混播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苕和大麦混播以85:15处理效果最好,其干物质产量较单播光茹和大麦分别提高28.89%和9.14%粗蛋白质产量随干物质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关岭自治县的一年生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混播草地的牧草生物量、生长情况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比例混播牧草产量依次为:50%黑+50%紫100%黑40%黑+60%紫60%黑+40%紫70%黑+30%紫80%黑+20%紫100%紫。结论:鉴于试验区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推荐一年生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按1∶1的混播方式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草地免耕补播光叶紫花苕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种不同草地上免耕撒播云光早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cv.Yunguangzao),然后进行放牧牛群践踏,在冬春测定光叶紫花苕的株高和产量。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定植效果最好的草地为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草地,其次是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第三为蒿类(Arfemisia spp.)植物的草地。  相似文献   

9.
冬闲期,在云南省晋宁县对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按不同比例混播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1.7g/6m^2+10.3g/6m^2)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达到13534.28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达到2589.27kg/hm^2,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D〈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指数曲线变化,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对数或幂函数曲线变化,并且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曲线为指数或幂函数型,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也呈现出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冬闲期,在云南省晋宁县对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按不同比例混播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1.7 g/6m2+10.3 g/6m2)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达到13 534.2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达到2 589.27 kg/hm2,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指数曲线变化,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对数或幂函数曲线变化,并且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曲线为指数或幂函数型,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也呈现出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种间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通过对多种牧草的混播组合试验,研究了"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种间竞争的动态关系。通过4年的试验观测表明:合理的混播组合及适当的草地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人工植被的牧草产量。并且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各组合的相对产量总和(RYT)逐渐增大,种植当年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环境资源仍有一定的利用空间;第2~4年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各牧草的生态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碱茅"混播组合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2.
冯琴  王斌  王腾飞  倪旺  邓建强  兰剑 《草地学报》2022,30(12):3439-3446
为探究出宁夏干旱区毛苕子(Vicia villosa)与燕麦(Avena sativa)混播的最佳播种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五个毛苕子播种量水平(V1:33.0kg·hm-2、V2:45.0kg·hm-2、V3:57.0kg·hm-2、V4:69.0kg·hm-2和V5:81.0kg·hm-2)与燕麦(120.0kg·hm-2)混播,毛苕子单播(VD:57.0kg·hm-2)和燕麦单播(OD:180.0kg·hm-2)为对照,研究了混播草地牧草农艺性状、生产性能以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在V2处理下最高,密度在V5处理下最大;毛苕子株高和密度在V4处理下最大。V1,V2,V3和V5处理的总干草产量较单播处理不同程度增加,其中V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较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75%,63.21%。除V4外其他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混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混播草地较燕麦单播提高了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降低了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评价显示,排名由高到低为V2>V1>V5>V3>V4,因此,建议在宁夏干旱区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箭筈豌豆混播黑麦草生物量和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箭筈豌豆和一年生黑麦草不同混播比例的研究表明:混播的生物量高于单播,其积累模式为平稳增长型。在同一混播组合中,种间竞争力的强弱随着群落的发育而变化,在生育期间,黑麦草的竞争力高于箭筈豌豆。在不同混播比例中,随着黑麦草比例的增加,其种间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一次性则割可获得较高的混播干物质产量,多次刈割可增加鲜草总产量,但不能提高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4.
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近年来形成的冬闲田生产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缓解南方农区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群落,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抑制农田杂草数量及其种子库,从而促进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南方地区意大利黑麦草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臻成熟。本文从黑麦草品种的选择、播种方法、水肥管理、刈割利用,以及对土壤和后作水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意大利黑麦草在南方冬闲田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及黑麦草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毛苕子和燕麦混播,可提高产草量和饲草品质,在不同混播比例筛选中,以毛苕子:燕麦种子用量为3:5的混播比例比其他混播比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秦燕  刘勇  张永超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0,28(6):1768-1774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统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小于1.0(P<0.05),两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不同混播处理草地生物量因生育期而异,在燕麦乳熟期(9月6日),燕麦和箭筈豌豆以2:1混播干物质产量最高(1 576.7 g·m-2),除与燕麦和箭筈豌豆以1:2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在燕麦成熟期(9月29日),燕麦单播处理干物质产量(1 766.7 g·m-2)最高。在燕麦蜡熟期(9月29日),混播较燕麦单播处理燕麦株高提高了12.7%~28.3%、分蘖数增加了1~2个;与之相反,混播使箭筈豌豆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鉴于研究区人工草地多用于制备青干草的利用方式,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我们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2:1的混作方式进行种植,并于燕麦乳熟期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17.
山野豌豆和无芒雀麦单混播生产性状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寒地区通过2006和2007年2年利用无芒雀麦、山野豌豆2种牧草采用单播、混播播种方式,进行产草量、返青时间、越冬性能、生长期等性状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无芒雀麦和野豌豆混播后在发芽、返青、越冬率等生长性能和产草量等生产性能方面均占优势,为当地适宜的草地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河西半荒漠地区建植人工草地草种适应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西半荒漠地区永昌尖山旱作及不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和相同牧草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羊草(LeymuschenesisTzvel)、小糠草(A grostisalbaL.)、沙打旺(Asttragalusadsurgens)、草木樨(MelilotussuaveolensLedeb)等人工草地生产性能急剧下降,表现为不同利用年限之间地上植物量差异很大;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老芒麦、羊草、小糠草、沙打旺、草木樨等牧草在物候期、高度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