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惠全 《福建茶叶》2024,(2):174-176
朱熹茶诗的篇目存在争议,而争议的根源之一在于茶诗如何定义。广义茶诗可以界定为所有与茶有关的诗。以广义茶诗而论,《全宋诗》中可辑出朱熹茶诗18首,篇名没有争议,朱熹诗辑佚未见茶诗,故而现存朱熹茶诗共计18首。较之《唐宋茶诗辑注》和《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朱熹茶诗定为18首更为准确。朱熹茶诗篇目的确定为朱熹茶诗的注释、评析提供了确定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2013,39(2):119-119
石濑茗翁建大功,八百茶诗咏茶人;茶树培育乃高手,选注茶诗又创新;钱江陨落一茶星。注释:[1]钱时霖同志生前自号。[2]钱时霖同志一生创作“咏茶人”茶诗800余首,参见《中华茶人诗描》(中国农业出版社)及《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中国文化出版社)。[3]钱时霖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4]1989年选注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古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5]钱之遗著《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收集茶诗6097首,全书百余万言,正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中。  相似文献   

3.
吕维新 《茶叶通讯》2006,33(3):55-56
1984年,我与蔡德嘉同志曾在《茶叶通讯》发表过《唐代湖南茶诗选注》,这次从《全唐诗》和《诗归》中,搜集到湖南茶事诗7首,大多是名家的作品。而齐己、李群玉是湖南人。皎然曾隐居南池。陆羽曾为湖南幕府宾客,权德舆的诗记录了这一史实。刘禹锡的一首诗,佐证常德是我国炒青绿茶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4.
百花盛放的唐代诗歌,是我国古文艺史中闪闪发光的瑰宝。清康熙时所辑的《全唐诗》,收集遗存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包括五代)。这些诗歌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唐代蓬勃发展起来的茶业,也在诗歌中大量体现,计有四百九十七首,约占总数百分之一强。这些茶事诗中,大部分只是谈及饮茶,但也有很多首以茶为专题来呤咏茶的  相似文献   

5.
品茶与分茶     
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诗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何谓分茶?看了几本诗选,各家注释不同。《宋诗一百首》注:“分茶即品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分茶。犹言品茶。分,鉴别的意思”。《宋  相似文献   

6.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赏析了《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几首苏轼的茶诗,分析了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从而感悟茶诗中传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李中与茶     
李中,字有中,陇西(今属甘肃省)人,仕南唐(937~975)为淦阳(今属江西省)宰(县令),著有《碧云集》。《全唐诗》把他的诗编为四卷。 李中的茶诗,主要是描述煮茶(烹茶)方面的,他善于从各个侧面把煮茶之事摄入诗中,因此读之就觉得别有风味,且有清新之感。李中虽然没有一首专门写茶的诗,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他的诗中,欣赏和了解到一千多年前古人的饮茶风尚。  相似文献   

9.
曹望成  周巨根 《茶叶》2004,30(3):177-178
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一诗,常被称作“七碗茶”诗或“茶歌”。《全唐诗》中收集卢仝诗歌共八十余首,但以茶为题则仅此一首。这一首茶诗是唐诗大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卢仝(775~835年)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初“四杰”诗人卢照邻嫡系子孙。幼年就读于武山南麓的石榴寺,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成年后,离家出游,曾隐居洛阳、嵩山和扬州等地,生活清贫,喜好饮茶。他一生善交朋友,与文学家韩愈、诗人张籍、贾岛和孟郊多有来往。  相似文献   

10.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7):58-58
<正>宋·赵佶《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古茶书。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自《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2800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而对"白茶"特设一目,可见白茶的重要性。宋·赵佶《大观茶论·白茶》文字不多,抄  相似文献   

11.
童鑫  张盛 《茶叶通讯》2000,(2):46-48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诗与茶文化有机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诗与茶的独特的文化情结[1]。据不完全统计,唐代以茶入诗的诗作有341首,计113位诗人[2]。这些诗歌或对栽培、加工等茶事予以描述;或反映唐代贡茶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为文人骚客品茗鉴壶,怡神养性之作,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茶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道秀丽的风景。1 反映茶叶栽培、加工和贸易状况,初步认识茶的功效唐代茶诗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当时茶的种植、加工等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资料价值。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云:“……  相似文献   

12.
厉鹗与茶     
厉鹗(1692~1752):清文学家。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树,世称樊树先生,浙江钱塘(今杭林1)人。康熙举入。长于诗词,其五言诗尤为幽新隽妙。作品表现闲情逸致,时或杂有孤寂之感。论词推崇周邦彦、姜婆,为浙西词派重要作家。著有《樊激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东城杂记》、<<湖船录》等。在厉鸽的集子中,可以找到80多首茶诗、Ic多首茶词,还有两套曲子中也写入茶。茶诗。条调的吟诵范围很广,现将某诗部分加以叙述。(一)名茶1、天目山茶:该茶在唐代便有名,由增皎然的《对陆迅饮…  相似文献   

13.
四、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说明〕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762年(宝应元年)卒。关于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论述甚多,本文略不再赘。本诗是李白应宗僧中孚为玉泉仙人掌茶专作的诗篇。李白遗诗很多,现存的尚有九百多首,其中有多篇吟及茶茗,但真正茶诗,唯此一首。由于本诗是一首茶事诗,虽一般《太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1982年第1期发表我写的“唐代的茶叶产区”后,受到了各地一些读者的注视,曾有多人来函要求提供新的情况。为了探索唐代茶叶产区的全貌,实有进行补充和修正的必要,故将近年来考证所得提出。陆羽《茶经·八之出》记载唐代有43州郡产茶,云南省未著录。我前文“后记”中补充有夔州、归州、溪州、饶州、庐州、怀州(又称河内郡,刊误为河南郡),以上六个州是唐朝廷规定有贡茶的。此外,尚简略提出有岳州、江州、处州、嘉州、利州、茂州、洋州、浔州、柳州、循州。总计补充了十六州。其中如岳州“(氵邕)湖”茶,唐·裴汶《茶述》载明是贡茶。江州,白居易被贬为州司马时,曾写有多首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茶文化研究者,多引《封氏闻见记·饮茶》一文,论述各自对茶史的解释,但多裁其所需,去其原意,将"见记"的作者观点扭曲。至今广大读者很少能读到《封氏闻见记·饮茶》的原文。余因空闲,录《四库全书·封氏闻见记》的全文,并作浅注,复其全貌,助读者了解唐代茶饮实况,免除似宋·陈师道所言:"夫茶之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被诱导为"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的谬说。原文:《封氏闻见记·饮茶》(唐,封演撰)  相似文献   

16.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1):55-56
陆廷灿,字秋昭,一字幔亭,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任过知县、候补主事。陆廷灿因有感于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法屡变,于今多异,检索不便,故依《茶经》目次,将历代茶书、茶文以及散落于笔记、史志、诗话和其他论著中的茶事资料汇编成《续茶经》(1734年)一书3卷,以成大观。此书草创于崇安任上,编定于归田后。  相似文献   

17.
舒位与茶     
舒位(1765—1815):清诗人,字立人,号铁云,小字犀禅。直隶大兴(今届北京市)人。乾隆举人。家境贫穷,以论幕为生,与蒋士控、赵翼等交往甚密。通晓音乐曲律。其诗多羁旅行役及咏史之作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讽刺。龚自珍曾以与彭兆志并举,称赞其诗歌风格郁想横选。有《瓶水斋诗集》、《乾嘉诗坛点将录》,又有《瓶奋馆修策谱》,收入其所作杂剧四种。舒位有茶诗二十余篇一、宋助教寄龙井茶鲤鱼风里豆花香,绝胜三瓶寄夜航。初试西湖好滋味,居然压倒白云论。诗肠渴禁酒三焦,正要政香细细浇。难觅中冷泉第一,梅花檐下雪初消。南屏茶事…  相似文献   

18.
汪星yi 《茶叶》2001,27(1):21-22
1.启功《茶诗》中堂此中堂为北京茶叶学会张大为先生于1996年捐赠茶博:"七砣神功说三川,生风枉托地神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启功先生书法深得爱新觉罗氏家传,笔力劲健,时出新意,结字、章法均严谨端庄、无懈可击.诗中"玉川"指唐代诗人卢仝。据说唐代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现今所谓泡茶,唐代就是煮茶。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写道:"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但仍以陆羽所说的煮茶为主。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所说的煮茶,实际上包括"烧水"和"煮茶"两道工序。先说烧水。《茶经·五之煮》载:"其沸,如鱼目,  相似文献   

20.
一、小龙茶见于赵抃的"重游龙井"诗 在《全宋诗》第6册第4249页《赵抃诗集·卷六》中有诗: 重游龙井 予元丰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该诗系从宋施谔《淳祐临安志》引来.淳祐为南宋理宗年号,时间为1241~1252年. 该诗亦见于清汪勐涓著《龙井见闻录》,而《龙井见闻录》系从《咸淳临安志》引来,咸淳为南宋度宗年号,时间为1265~1274年.因此可见,《咸淳临安志》系从《淳祐临安志》中引来.两诗文字相同,只是《咸淳临安志》把《淳祜临安志》中的"茶"改成"团".《淳祜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咸淳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团以迓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