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了学习借鉴浙江省其他县市茶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促进建德市茶产业转型升级,建德市茶研会于2014年底前往宁海县和余姚市,对两县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考察。考察组先后实地参观和考察了宁海县茶文化促进会、宁波赤岩峰茶业有限公司、余姚市德氏家茶场、余姚市屹立茶厂、余姚市余姚瀑布仙茗协会质量管理与服务中心、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和余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并与宁海和余姚两县市茶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茶文化的兴起,中国茶产业在世界舞台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也关乎到中国茶产业能否更好地立足于世界市场。我国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同时也是茶叶出口大国,我国的茶叶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为了促进我国茶叶外销,扩大茶叶销售范围,我们要不断更新营销理念及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体系。基于此,现对奥运与茶文化精神世界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滇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茶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构建茶产业+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及价值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滇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茶旅游发展、普洱茶快消品的产品特点及市场发展,提出滇西南旅游市场与普洱茶快消品融合策略,普洱茶快消品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为改善旅游过程中普洱茶消费体验、增加普洱茶快消品终端销售目标、提升普洱茶产业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校常 《茶叶》2010,36(1):25-25
1月8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余姚市人民政府在余姚市联合举办了“瀑布仙茗-河姆渡论坛”,100多位国内外茶文化人士参加了论坛。期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于授予余姚“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余姚瀑布仙茗“中华文化名茶”称号。近年来,以河姆渡文化著称的余姚,其茶产业也发展迅速。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日渐生辉,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政府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准备从2010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安排财政投入1000万元来壮大瀑布仙茗茶产业。余姚茶产业迎来了其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5.
李小明 《福建茶叶》2016,(1):115-116
茶文化旅游业是一项休闲娱乐的新型文化体验旅游方式,具有绿色环保、自然生态、清心休闲、体验性、文化性的特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带动茶消费,进而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茶产业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阐述了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特征,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消费品、各具特色的茶楼与茶馆、茶的医药保健作用普及等方面阐述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体现,最后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06,(8)
福建省夫妻峰茶产业有限公司企业简介:夫妻峰茶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茶产业企业。法人代表:庄长品联系人:庄长强联系电话:0593-7671888传真电话:0593-7676710通讯地址: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茶花市场B栋16层邮政编码:355214青岛佰思特广告有限公司企业简介:青岛佰思特有限责任公司是4A级广告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广告传播、文化传播、互联网信息等多个行业。专业的茶叶推广项目,致力于中国茶文化传播与茶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中国茶业企业的品牌创建,下辖中国茶叶信息网www.teainfo.cn及《中国茶叶市场》,以弘扬…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我国产茶大省,云南省及普洱市、勐海县近年来在茶产业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强化特色优势茶类、全面拓开市场与多民族茶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在茶产业管理机构高效推进、集团型大企业的培育、重视市场推广方式方法、注重种质资源专业化保护与利用以及利用多民族茶文化特色助推茶产业等方面值得浙江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8.
茶产业的灵魂是什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证明,茶产业的灵魂是茶文化。本文根据茶文化的实践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从“学习茶文化,研究茶规律;传播茶文化,引导茶消费;实践茶文化,振兴茶产业”三个方面来振兴茶产业。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8,(4)
正为实现茶产品产销对接、增强茶文化合作交流、促进茶产业发展,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帮助下,由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执委会、遵义市茶文化研究会与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石家庄佳农茶叶市场联合组织的"多彩贵州·茶香四溢"推介座谈会于4月10日下午在石家庄市成功举办。座谈会上遵  相似文献   

10.
湘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作用突出,茶文化成了湘西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论述了湘西茶文化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如何将湘西茶文化与茶产业进一步融合,充分发挥茶文化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湘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越来越多茶产地和旅游发达城镇正努力推进茶产业与文旅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旅游业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旅游促进茶产业销售链;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生态属性,激发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者的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古田镇作为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产业发展迅速,古田境内有高山茶、高山云雾茶等优质茶叶,本文以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原则为切入点,分析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并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费罗坤  蔡泉宝 《茶叶》2008,34(1):62-63
茶产业需要茶文化,茶文化提升茶产业,这已经被茶界所共识.然而,从事茶产业的广大茶业工作者,应当以什么姿态,结合自己的实践,融炉到茶文化研究中去?这是一个新形势下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燕燕 《福建茶叶》2016,(5):164-165
茶文化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发展前景,以茶文化为依托的生态旅游项目与茶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不仅对掌握茶知识十分有益,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发展茶产业的全局出发,应通过旅游资源开发来助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茶产业本身就孕育着旅游文化元素。从产业链的视角入手,茶叶种植与生态旅游就存在联系;茶叶生产和销售则与文化旅游存在着联系。具体的措施包括:动员当地主体的参与热情、优化生态游内控管理机制、多主体参与的茶文化体验、培育和规范农户家庭产业。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产业是茶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河北省茶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茶文化产业的打造亟待创新,这需要有关部门树立创新意识,准确分析社会环境,从文化、经济、金融、技术等多方面对茶文化产业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和产茶大国,贵州是高品质绿茶生产大省,沿河县是贵州茶叶主产县。从2007年秋冬开始,沿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来抓。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业发展的意见》(铜党发[2007]17号)等关于生态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发展茶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综合效益初步体现。为了从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市场销售、茶旅、茶文化发展等产业链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特提出相关探讨意见,促进沿河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藏具有悠久和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西藏茶文化、茶贸易、茶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对西藏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分析了西藏茶产业区域特点和优势,并提出西藏茶产业发展建议,为更好地推进茶叶区域布局,促进茶叶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下,茶叶产业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提高茶产业的核心附加值,使茶产业从一个相对单纯的"商品销售型产业"向"多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基于茶文化产业的转型视角,积极开拓和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核心利润增长点是一个必然的途径。新形势下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的主要动因在于这样几方面:一是它有利于茶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它有利于茶文化产业的销售创新;三是它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品牌化。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没有处理好旅游和茶文化生态保护的关系;没有形成茶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茶文化旅游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新形势下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路径可以尝试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茶文化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茶文化旅游的国际化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冰 《福建茶叶》2022,(3):41-43
盱眙拥有苏北地区种植规模最大的商品茶生产基地,长期以来面临着产品单一、市场萎缩、经济效益滑坡的困境,茶文化旅游的兴起为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SWOT分析,深入探讨盱眙茶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挑战.推动盱眙茶文化旅游找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客群定位,不断延伸茶产业链,发掘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安溪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多元发展的路径,提出以互联网为主的茶文化+本土文化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安溪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