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大麦的统称,在其它地区又叫裸大麦、米大麦或元麦.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粮,同时也是酿造业和开发系列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2.
徐国伦 《种子科技》2008,26(5):66-67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大麦的统称,在其它地区又叫裸大麦、米大麦或元麦。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粮,同时也是酿造业和开发系列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康青6号由甘孜州农科所经康青3号、藏青80、Hipioly三亲本复合杂交,通过多年的培育和选择,于2005年选育成功,并通过四川省审定,定名为康青6号(审定编号:川审麦2005—013)。  相似文献   

3.
青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稞是大麦的一个变种,又叫裸大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藏族群众不可缺少的主粮,是加工糌粑的主要原料,也用于酿制青稞酒和饲料。青稞具有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特性,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近年来,市场对青稞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怎样才能使青稞优质高产?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茬口选择青稞忌重茬,最适宜的前茬为油菜、豆类、马铃薯、药材及轮歇地等,还要避免与麦类连作。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春青稞增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稞即裸大麦,在西藏及周边省份的部分高寒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用青稞磨制成的糌粑是藏族人民千百年来不可缺乏的主食,也是酿制青稞酒的主要原料,仅西藏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总面积的60%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55%以上。青稞生育期较短、抗寒力强、适应范围广,在海拔2200~4200m的地区均能种  相似文献   

5.
藏区青稞生产存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稞属禾本科大麦属,裸大麦,是我国的原产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易栽培等优异种性,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作物之一。青稞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食品加工原料。在西藏藏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  相似文献   

6.
正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形状有纺锤形、椭圆形、菱形、锥形等。青稞在黄熟期收获最好,也就是植株和穗子全黄,含水量小于20%时收获、脱粒,籽粒不易受到损伤。青稞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有广泛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判断青稞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完善粒的多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青稞不完善粒检  相似文献   

7.
科技     
<正>西藏成功绘制出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与华大科技率先在世界上完成青稞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该项科研成果将为深入揭示西藏青稞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等提供坚实的遗传学基础。青稞,在藏语中称为"乃",在分类学上是一种裸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经过3500~4000年的驯化栽培,已经适应高原极端气候。西藏是全球唯一大规模集中种植青稞的地区,同时也是青稞的驯化和多样  相似文献   

8.
漫谈青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廷辉 《种子世界》2003,(10):48-49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又叫裸大麦、元麦、淮麦或米大麦,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对裸大麦的一种特有称呼,其在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大麦属、普通大麦种、多棱裸粒大麦变种.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冷凉灌区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大麦在青藏高原被称为青稞。由于该种作物生育期短,耐寒和耐旱,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惟一可以正常成熟的作物,是青藏高原藏族同胞的主要粮食。在青海省青稞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油菜,是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的东部中高位山旱地,海北洲、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和青南地区。其中,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这两个地区具有灌溉条件,而其他地区无灌溉条件,只能依靠自然降雨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近年来,由于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生产的小麦品质差,随着青稞产量的提高和收购价格高于小麦,青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形成了青稞和油菜为主的轮作区。这两个地区土层较薄,均在30cm左右,蓄水……  相似文献   

10.
浅论青稞良种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辉  冯继林  郭太平 《种子》2004,23(1):77-78
青稞为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是藏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食.本文分析了青稞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提出防止机械混种,做好室内检验,建立种子繁殖基地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综合治理病虫草鼠害等措施以加强青稞良种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谭宝顺 《种子科技》2023,(20):62-64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也是高原地区农牧民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青稞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及蛋白质,且低糖、低脂肪。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对绿色健康食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对高原无公害青稞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青藏高原无公害青稞的栽培,除了能够保证当地农牧民食物的充足供应,还能为青藏高原地区青稞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此,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青藏高原无公害青稞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青稞为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大麦的变种,又叫裸大麦,在青藏高原区域,又称之为米麦、淮麦、元麦。青稞不仅生长期短,还耐旱、耐寒,一般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区域种植,在青藏高原2800~3600m的高海拔区域是唯一可以正常成熟的饲料和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是牧民群众生活中的必备食品,也是青稞酒酿造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高原区域牧民饲养牲畜防寒过冬的必备饲料与饲草。青稞为青海地区的六大作物之一,每  相似文献   

13.
甘孜州青稞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青稞喜温凉气候,属于耐寒作物,种植区域分布上限较其他农作物高,是甘孜州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广大藏族人民的特需口粮。目前甘孜州生产的青稞除少量外调用种和酿酒外,主要还是农民自食自用;但由于生产条件差,种植方式较为落后,因此单产低,总产远远不足。加大青稞生产的发展力度,逐步解决青稞的自给自足,不仅对甘孜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藏区的政治稳定也具有重要作用。1甘孜州青稞生产现状1.1基本情况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藏族人民饮食习惯变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青稞生产新品种缺乏、对青稞生产重视程度不够,青课总产低、人口基数大,对青稞的需求量大的分析,认识到当前青稞生产的危险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应加大对青稞生产的投入,稳定青稞播种面积,提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建立激励农民种植青稞的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和藏族群众的培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来保证青稞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青稞即裸大麦,也叫元麦、淮麦等,是世界上人类栽培最古老和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麦有带稃和不带稃2种类型,带稃的叫皮大麦,不带稃的叫裸大麦。裸大麦由于它的子粒无外壳,内外颖与颖果分离,  相似文献   

16.
洛桑曲珍 《种子科技》2019,(14):50-50,52
青稞是西藏、青海等地区人民的主食,属于一种大麦,籽实粒大、麦麸少,既可以加工青稞面、做糌粑,又能用来酿酒。高寒地区的水文结构和气候环境皆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因而在高寒地区栽培青稞则必须重视提高种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系统论述了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胡萝卜(学名:Daucus carota L.)为伞形科萝卜属二年生的草本植物。胡萝卜,一看“胡”姓,就知道肯定不是原产于中原的作物。胡萝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据历史书籍记载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阿富汗被认为是最初的驯化地和多样性中心,从那里传播至欧洲、地中海和亚洲其他地区。目前,胡萝卜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已被许多国家公认为营养丰富的蔬菜。在日本,胡萝卜被作为“长寿菜”,荷兰人将胡萝卜列为“国菜”之一,我国也称胡萝卜为“土人参”。元末传入我国,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肉质根供食用,是春季和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享有“丁香萝卜”“菜人参”“红根”“金笋”“甘笋”之美誉。在我国,胡萝卜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特别是我国北方气候冷凉的地区,种植面积很大。  相似文献   

18.
青稞保健功能产品开发研究国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藏高原大面积种植的特色植物,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精气之源,由于含有丰富的麦绿素、β-葡聚糖、高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是健康食品的天然标志。但一直以来,青稞主要被用作酿酒原料、饲料,或做成青稞挂面、糌粑、青稞馒头等,自21世纪以来才逐渐兴起用青稞开发各类保健品的研究工作。通过回顾青稞主要成分在保健品方面的功能性开发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传统酿酒业的创新、保健饮品及功能性因子如β-葡聚糖、青稞麦绿素的提取与产品化、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青稞丰富的健康成分用于保健品的规模开发和全面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9.
卢兰芳 《种子科技》2023,(16):48-50
青稞以其早熟、耐寒、耐贫瘠、抗逆性强等特性,成为四川阿坝、青海、西藏、甘肃甘南和天祝等藏区高海拔地区种植业的主要优势作物,多年来凭借其自身特性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也能稳定生长。近年来,随着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酿酒业的不断研发,青稞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青稞秸秆是牲畜的优质饲草,发展青稞种植对缓解天然草场压力,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牲畜育肥、养殖区草畜平衡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了提升青稞品质和产量,应在青稞种植地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来提高单产,实现青稞丰产。文章深入探究与分析了青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及种植方式,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高海拔地区青稞种植的农业新技术,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应青藏高原区域种植的青稞品种,2010-2012年在青藏高原区域安排实施了12个点、15个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参试品种中,甘青5号、甘青4号和康青7号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4 804.5、4 741.5和4 470.0kg/hm 2,分别比CK增产10.3%、8.8%和2.6%,这3个品种适应性较广,综合表现好,在青藏高原地区可推广种植;短白青稞和长黑青稞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3 316.5和2 971.5kg/hm 2,分别比CK减产23.9%和31.8%,这两个品种对地域的选择性强,只适应在云南迪庆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