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新森 《茶叶》2016,(1):6-9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叶是磐安传统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更是拥有一座历经千年、泽被后世的宋代古茶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是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依托磐安茶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和全国独一无二的古茶场,打造集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一体的古茶场文化小镇,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磐安经济行稳致远拓展出发展空间平台。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特色小镇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多个地区结合茶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创新升级的茶文化特色小镇。研究旨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小镇茶基础条件、茶产业竞争力、综合效益方面出发,选取了21个评价指标,探讨茶文化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典型的茶文化特色小镇赣南虔心茶文化小镇进行评价体系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了小镇建设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小镇发展的侧重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结合茶艺活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色彩看,完善而系统化的开发体系,将为其全面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结合茶艺活动文化的资源要素应用和价值挖掘,从而构建极具竞争力和应用优势的产业体系。本文拟从现代特色小镇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茶艺活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色彩,通过对茶艺文化的应用价值进行合理理解,从而分析现代特色小镇建设活动中,茶艺活动文化的合理融入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面实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建设现代特色小镇,不仅有效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是消除区域发展差异与不均衡的全新开发思维。当然,特色小镇建设机制更是当前全面贯彻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茶文化的绿色理念认知入手,结合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背景,通过分析京津冀产业协同的背景及特点内涵,进而具体分析结合茶文化绿色理念构建河北省特色小镇与京津冀产业协同互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政策引导与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广泛开展现代体育休闲小镇建设,休闲体育小镇已然成为热点。现代体育休闲小镇建设引入茶艺活动文化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休闲体育小镇,丰富小镇文化,还能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从现代体育休闲小镇的内涵与建设背景入手,基于休闲体育小镇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对在休闲体育小镇建设中融入茶艺活动文化的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现阶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的有效路径。茶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比于农业其他产业,茶产业标准化生产程度、商品化处理程度、产业化经营程度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特别是茶叶品牌建设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品牌建设发展路径,涌现出一批知名茶叶品牌。但是,总体而言,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7,(1)
<正>茶叶是临沧市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多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增产、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培育,按照"稳控面积、提升品质、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思路,大力实施"四项工程"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茶叶产业与旅游、文化互推互动日益融合发展,产业效益初步显现。主要做法是:一是实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茶叶产量大幅提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相似文献   

8.
正乐山市是四川省茶叶重点产区,茶产业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峨眉山茶"作为川茶的重点打造品牌,其"扁平光滑、黄绿油润、清香浓郁、鲜醇甘爽"的品质特征及品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乐山市特色农业最亮丽的名片。201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叶强省的意见》和《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两带两区"的思路,其中川西南名优绿茶带核心区在乐山,茉莉花茶集中发展核心区在犍为。  相似文献   

9.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5万公顷,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苎麻种植业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提出的"中国苎麻产业集群地"理念,有效地推动了苎麻基地建设的发展.至2005年底,苎麻面积1.87万公顷,占全县旱地面积的80%,年产原麻3.22万吨,占全国苎麻总产量的13.6%,产值达3亿元.特色经济日益显现,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按照"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要求,我县苎麻基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高等艺术品,同时也是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实现经营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阶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有特色产业来为其增添新的色彩。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看,盆景与其它观光农业相比,在观赏特性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海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天然大温室,植物长年生长,能够快速成才,最适合于发展盆景产业。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盆景产业,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正黄山市是全国主要名茶产区,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原产地,更是安徽重点产茶市。茶业是黄山传统特色和农业支柱产业,全市150万人口有茶农70万,茶叶收入是全市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5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明确通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仅就"计划"中提出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和"农  相似文献   

12.
特色小镇的提出,是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态"最成熟的认知,而如何做好这一类小镇的经营建设与发展运营,我们应该清楚其中所有具体融入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丰富元素的"综合体",更是以社会大众审美理念为前提铺垫的美学创作。本文拟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要求认知切入,通过分析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茶文化的具体应用思路,并且尝试性提出我国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应用茶文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3月31日下午,2017杭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开茶节启动仪式在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上城埭村广场举行。柔术表演、歌曲独唱、村社特色展示等围绕西湖茶文化的节目轮番上演。与往届开茶节不同的是,今年主办方还在活动中增加了"魅力小镇——中国·西湖高峰论坛"的内容,邀请了市区相关领导、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龙井茶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等议题开展精彩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四川青川县农业局参加了省政府在成都召开的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省农业厅、省茶叶学会在巴中召开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并在巴中会上作了交流发言。通过学习借鉴,纵横对比,提出对青川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成效显著1.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化在茶叶基地建设方面按照"一带十乡镇"进行持续推  相似文献   

15.
龚华春 《茶叶通讯》2009,36(4):41-43
茶叶产业作为桃源特色产业之一,县委、县政府在组织领导、基地建设、企业发展、专业乡镇(村)建设、品牌建设、文化宣传上作文章,达到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目的,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粤东会议,在会议上,潮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立足特色竞争,充分发挥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文化经济、港口经济,着力打造好"国内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富裕安康的广东"东大门"的发展思路。做  相似文献   

17.
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纷纷开始形成一批具有地区特色、且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并且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就我国的农业生产而言,也存在着生产的集聚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对福建安溪茶叶生产的集聚现象的深入了解,分析当地形成这种集聚现象的原因,希望能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粤东会议,在会议上,潮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立足特色竞争,充分发挥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文化经济、港口经济,着力打造好"国内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富裕安康的广东"东大门"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钻石理论模型,主要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结构、相关产业、政府与机遇方面分析了商洛茶叶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和相关产业方面都有优势,但在企业类型和抵御市场风险上不具备优势,产业集聚的雏形基本形成.进而提出了立足生产基础发挥自然禀赋优势、依据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产业标准化进程、把握战略结构助推茶叶品牌建设、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特色小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整合区域资源的重要载体。四平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可容性差、缺乏专业旅游服务性人才、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可进入性、培养高级专业性人才、重视基建并融入四平市特色文化要素,同时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四平市特色小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