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饲料蛋白质含量和n-3HUFA水平对大菱鲆亲鱼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大菱鲆亲鱼投喂高蛋白和高水平 n 3HUFA的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低蛋白和低水平 n 3HUFA饲料组相比,大菱鲆亲鱼繁殖力明显提高。高水平试验组,亲鱼体重增重大,产卵量高、所产卵子卵径大,受精后上浮率、孵化率高,仔稚鱼的存活力强。其中卵子脂肪酸含量受亲鱼所摄饲料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当亲鱼组投喂试验组饲料的蛋白质为 49 3%、脂类含量为14 6%,其中∑n 3HUFA的比例为 29 3%时,平均每尾亲鱼的产卵量为 1 45×106,所产卵子的卵径为1 053 mm,卵子脂类∑n 3HUFA的比例为20 38%,浮性卵率为95%。经过30 d的饲育,大菱鲆苗种的存活率为 23%,明显高于低蛋白和低脂肪酸试验组的数据。本研究认为,大菱鲆亲鱼培育的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应≥45%;脂类的适宜含量为≥10%,其中∑n 3HUFA的适宜比例≥20%。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维生素C对大菱鲆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800和4 800mg/kg的维生素C饲养大菱鲆亲鱼240d,通过比较各处理组亲鱼的生长、性腺指数、相对产卵量、上浮卵率、孵化率、卵径以及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维生素C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亲鱼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的生长呈上升趋势。800和4 800mg/kg组亲鱼相对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性腺指数、产卵次数、上浮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亲鱼卵和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反映了饲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虽然各处理组亲鱼的卵径和油球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卵径和油球径呈上升的趋势。肝脏、卵巢和血清中SOD活性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大菱鲆亲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有效改善大菱鲆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维生素A添加量为0(对照组)、10 000IU/kg(1万组)和80 000IU/kg(8万组)的3种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大菱鲆Scophthamus maximus亲鱼8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亲鱼平均相对产卵量、卵子上浮率、受精率、孵化率、卵子与仔稚鱼的大小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维生素A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万组卵子上浮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万组差异不显著(P>0.05);8万组初孵仔鱼体长2 684.1±24.91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 562.3±30.00μm(P<0.05),与1万组2 484.2±56.16μm差异不显著(P>0.05);卵子中n-3HUFA、n-6HUFA的含量和性腺中维生素A的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8万组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力为91.8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70.57U/ml(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规律及其与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养殖条件下银鲳的精巢与卵巢发育特征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并分析性腺成熟指数(GSI)、肝重指数(HSI)和肥满度(CF)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银鲳雌鱼1龄即可发育成熟,成熟卵巢呈一对""形的囊状结构。11月份有近一半个体发育至III期,33.3%已发育至IV期,12月—翌年1月越冬期间约2/3退化至II期,3月又迅速发育至IV期,4月份达到V期并产卵,5月份产卵结束卵巢进入恢复期IV期。银鲳精巢属小叶型,III期精巢出现小叶腔,IV期精巢出现精子,精巢发育速率快于卵巢,即"雄性早熟",7月龄约20%个体可达到性成熟,越冬时退化至III期,3月重新发育,精子分批成熟排精。雌鱼GSI值为0.19%~12.89%,HSI为0.97%~2.30%,CF为2.30~3.08 g/cm~3,雄鱼的GSI为0.08%~2.62%,HSI值为0.73%~1.83%,CF为2.11~2.80 g/cm~3,GSI值在V期时达到最大,HSI和CF值则于IV期达到峰值。雌鱼血清中雌二醇(E2)周年表达水平为23.27~59.13 pg/m L,雄鱼为15.90~36.20 pg/m L,雌鱼的睾酮(T)为14.57~68.67 nmol/L,雄鱼的T为18.62~66.49 nmol/L,E2水平与HSI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T表达水平与GSI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银鲳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精巢和卵巢的发育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养殖银鲳性腺发育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鱼油和玉米油作为脂肪源, 配制4种等氮饲料(蛋白含量38%, 脂肪含量12%~13%), 使脂肪酸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比例分别达3.1%2.5%1.9%1.3%(分别简称SL1SL2SL3SL4), 以其饲喂处于性腺发育Ⅲ期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亲鱼5个月, 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其繁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5个月养殖, 施氏鲟亲鱼平均体质量增加14.5%, 经过低温刺激及升温处理至产前体质量下降6.8%, 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饲料中n-3HUFAn-3PUFA水平对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SL1组和SL2组亲鱼的成熟度和仔鱼成活率高于SL3SL4, 而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SL3SL4(P<0.05); SL1组极化卵卵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平均产卵量高于其他组, 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各组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各饲料组间血清E2和血清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 使用混合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效果好于单一使用鱼油或玉米油, 同时鱼油的需求比例大于玉米油, 建议n-3 HUFA的适宜添加量在2.5%左右, n-3 PUFA最适需要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份,E2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值,4月产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7月达到第1个峰值,并在翌年1月份达到第2个峰值,在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光周期调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与GSI和CF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用初始体重(207.16±0.72) g 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规格鲈鱼对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最适需求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 ARA-纯化油,制成ARA 含量分别为0.05%、0.22%、0.37%、0.60%、1.38%及2.32%(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4 d 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鲈鱼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及肝脏健康等指标综合评价鲈鱼对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不同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 ARA 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相对平稳的趋势(P<0.05),且在 ARA 含量为0.37%饲料组出现最大值,饲料效率(FE)呈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同的趋势;饲料中不同 ARA 含量对鲈鱼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 ARA 含量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则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饲料 ARA 含量的升高,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0.37%ARA 水平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效率作为评定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207.16±0.72) g 规格的鲈鱼对饲料中 ARA 的最适需求量均为饲料干重的0.37%。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0.78±0.06)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小麦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纯化油,制成ARA含量分别为0.02%(对照组)、0.17%、0.36%、0.51%、0.59%和0.98%(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刺参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0.36%和0.51%ARA饲料组刺参WGR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和饲料效率(feed efficiency,FE)与WGR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随饲料ARA含量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0.51%ARA饲料组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与0.98%ARA饲料组(P0.05);同时,随饲料中ARA含量的提高,刺参体壁中ARA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 PUFA)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io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方面,0.36%和0.51%ARA饲料组刺参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抗氧化能力酶(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enzyme,T-AOC)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98%ARA饲料组(P0.05),而肠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刺参肠道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活性随饲料ARA含量的升高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刺参肠道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活性随饲料ARA含量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适量ARA(0.36%~0.51%)能够对刺参生长、抗氧化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结果显示,饲料ARA含量会对刺参肠道内脂肪酸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雄性亲鱼精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条斑星鲽精巢中可见5个时相的生殖细胞类型,精巢发育可分为5期。条斑星鲽雄鱼GSI值自10月开始升高,12月达峰值(P≤0.05),之后显著下降并保持较低值至下一次生殖周期开始。HSI值在11~12月保持较高表达值,其他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CF值在5~8月保持较高水平,其他月份保持平稳状态。雄鱼血浆中睾酮(T)水平自9月开始升高并在12月(Ⅴ期精巢)达到峰值,其后显著下降并在其后的月份保持较低水平,而雌二醇(E2)在2月出现峰值,其他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0.
花生四烯酸生物活性及其对机体的免疫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春华  陈韬 《畜禽业》2009,(6):20-22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机体中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它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结构脂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器官、肌肉和血液组织中,是动物的一种必需脂肪酸,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繁殖,抗病力,增强动物机体免疫中得以广泛开发,有广大的应用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霖  雷霁霖  刘滨  洪万树  艾春香  朱建新 《水产学报》2013,37(10):1535-1541
将平均体质量为(7.16±0.07)g的大菱鲆幼鱼分别饲养在不同盐度(12、18、24、30和36)的水体中60 d,以探讨盐度对幼鱼特定生长率、生长激素、成活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在盐度分别为18、24、30和36的水体中均生长良好,成活率为100%,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7、1.87、1.87和2.00 %/d;在盐度为12的水体中,幼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对照组)(P<0.05),分别为80.77%和1.45 %/d。生长激素为0.41~1.66 ng/mL时,盐度18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饲料效率为1.12%~1.38%时,盐度18、24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摄食率为1.19~1.28 %/d时,盐度12和24组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其它盐度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鱼特定生长率随血清生长激素和饲料效率的升高而增大,与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除盐度12和18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12组幼鱼肌肉中的粗脂肪低于其它盐度组,灰分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之间幼鱼肌肉中的水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适当降低盐度可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肌肉品质,其适宜盐度为18。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饲料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抗菌能力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为脂肪源,设计了2个系列共9组不同ARA含量的等氮等能,且具备相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n-6比例的实验饲料,投喂对虾6周后,检测各组对虾在急性感染溶藻弧菌0、24、36和42 h时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immune deficiency)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并统计感染后96 h内对虾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1对虾摄食以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饲料DHA(22:6n-3)和EPA(20:5n-3)含量分别为5.85和3.83 mg/g饲料],其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均随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0.56(B组)和0.87 mg ARA/g饲料组(C组)对虾溶菌酶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0.44(A组)、1.02(D组)和0.28 mg ARA/g饲料组(E组)(P0.05);对虾摄食以植物混合油为脂肪源的饲料(DHA和EPA含量分别为3.28和1.87 mg/g饲料),其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随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而升高;1.44 mg ARA/g饲料组(I组)对虾Toll受体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0.19 mg ARA/g饲料组(F组)(P0.05)。2人工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各组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的表达量随感染进程均出现显著变化。摄食以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时,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0.56 mg ARA/g饲料组(B组),且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和24 h。摄食以混合植物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时,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1.44 mg ARA/g饲料组(I组),且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和36 h。3各实验组对虾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96 h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饲料ARA水平影响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基因(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的表达,且ARA调控免疫基因表达的效果受饲料EPA和DH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Great scallop (Pecten maximus L.) broodstock collected at two different seasons, spring (May) and winter (December), were given four different diets during conditioning. The spring group was spawned in late June, and the winter group in February.The highest number of veligers in the summer spawning (30 millions per 10broodstock), was produced using a diet consisting of 80% Tahitian Isochrysis galbana. In the winter spawning, broodstock given a dietconsisting of 80% diatoms (Skeletonema costatum/Chaetocerosgracilis) produc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veligers (29 millions per 10broodstock). Fecundity and the number of egg-releasing individuals were higher in the early summer spawning (June) than in the winter spawning (February), however, the total number of three days old veligers produced was nearly the same in the two seasons.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豆皂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在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0.3%的大豆皂甙,配制成鱼粉组和大豆皂甙组2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来投喂体质量为(4.63±0.01) g的大菱鲆进行12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3%的大豆皂甙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胃蛋白酶及肠淀粉酶活性;2组实验中大菱鲆肠道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但大豆皂甙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肠道中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和属分别为变形菌门和盐单胞菌属。LEfSe和MetaStat分析显示,饲料中添加大豆皂甙后显著提高了大菱鲆肠道内优势菌(变形菌门及希瓦氏菌属),皂甙水解相关的肠道微生物(鞘脂单胞菌属、普氏菌属、栖瘤胃普雷沃菌以及普通拟杆菌)及潜在致病菌(莫氏杆菌属和发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了CaenimonasNiastella和条件致病菌罗尔斯通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0.3%大豆皂甙抑制了大菱鲆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且引起了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大豆皂甙对鱼类肠道健康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累计死亡率约为25%,患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通过肉眼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患病鱼肾脏、脾脏、肝脏和肠道存在大量圆形结节,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病变明显,肾小管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脾脏中存在大量的坏死细胞。此外,在脾脏和肾脏组织中发现大量的抗酸杆菌。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濒死大菱鲆肾脏组织分离到优势菌株myco-10,利用该菌株注射攻毒能导致健康大菱鲆66.7%的死亡率,且表现出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采用16S rDNA、Hsp65、ropB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对菌株myco-10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myco-10的16SrDNA、Hsp65、ropB基因序列与分枝杆菌属细菌(Mycobacteriumspp.)相似度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marinum)和溃疡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ulcerans)聚为一簇,生理生化反应与海分枝杆菌一致。综合生理生化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myco-10鉴定为海分枝杆菌。这是中国首例分枝杆菌引起大菱鲆病害的报道,可为大菱鲆内脏结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养殖大菱鲆隐核虫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印庚  刘志伟  林春媛  陈霞  王玲  李华 《水产学报》2011,35(7):1105-1112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病理分析,确定了感染大菱鲆的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并进行了几种常用药物及自主研发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的离体杀灭试验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双氧水(H2O2)和复方中草药“HD-2”对该病有良好的杀灭和治疗效果。使用复方中草药“HD-2”,同时结合100~200 mL/m3的双氧水药浴,可达到迅速控制病情、病症消失的良好治愈效果。本项研究率先提出了复方中草药和双氧水可替代甲醛治疗隐核虫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之优点,为有效防治隐核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防止滥用化学药物、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实验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等多个水平,分别使用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酶活性检测法、qPCR检测基因表达法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C-24 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著升高;LDH、SOD活性,MDA含量在24°C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C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使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