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种地被观赏竹的笋期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铺地竹的发笋、退笋和高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竹种在发笋和退笋数量上都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发笋数: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退笋数:鹅毛竹>铺地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成竹率: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所有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其生长曲线呈"S"型.高度: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  相似文献   

2.
黄条金刚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出笋、退笋、高生长规律3个方面对黄条金刚竹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黄条金刚竹的出笋历期31d左右,在出笋后第8~9d进入出笋高峰期,约占出笋总数的76.8%;退笋期主要集中在初期和末期;在前期-盛期-末期出笋所长成的竹子,其胸径和竹高均呈下降趋势;幼竹高生长呈“S”形曲线,整个过程表现出“慢-快-慢”的特点,Logistic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模拟黄条金刚竹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沙地区3种优良观赏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沙地区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这3种竹的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竹发笋期在4月初,花秆早竹和花毛竹在3月中下旬,历期均为20~25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同一竹种不同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的平均每株母株发笋数分别为1.09、1.85和1.16株;造成3种观赏竹退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初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盛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为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等,而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3种观赏竹3个不同时期萌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均较好地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过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3种观赏竹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均优于末期,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萌发笋为宜;3种观赏竹幼竹昼夜生长均呈现一定节律,且夜间增长量均高于白天增长量。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东平县第二苗圃4种3年生地被竹生长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和比较了其扩展能力差异。结果表明:4种观赏地被竹高生长排序为菲白竹 > 黄条金刚竹 > 铺地竹 > 鹅毛竹,地径生长的排序为鹅毛竹 > 铺地竹 > 菲白竹 > 黄条金刚竹,菲白竹与黄条金刚竹的高径比较大,鹅毛竹与铺地竹的高径比相对较小;单位面积株数的排序是菲白竹 > 铺地竹 > 鹅毛竹 > 黄条金刚竹,菲白竹和铺地竹生长较为密集,鹅毛竹和黄条金刚竹相对稀疏;4种地被观赏竹扩展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鹅毛竹 > 黄条金刚竹 > 铺地竹 > 菲白竹;不同竹种之间相遇时竞争能力不同,其排序为鹅毛竹 > 菲白竹 > 黄条金刚竹 > 铺地竹。  相似文献   

5.
9个笋用竹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个笋用竹种叶片的光合速率测定,研究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环境、生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笋用竹种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光合速率具明显的午休现象,上午8:00~9:30叶片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在9:30出现全天第1个高峰值,在15:30出现第2个高峰值;9个笋用竹种中,慈竹的日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0.13μmol.m-2.s-1,依次为毛竹>梁山慈竹>红哺鸡竹>白哺鸡竹>桂竹>刚竹>高节竹>假毛竹;慈竹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大为4.91μmol.m-2.s-1,依次为毛竹>梁山慈竹>红哺鸡竹>白哺鸡竹>高节竹>桂竹>刚竹>假毛竹;光合速率受生理因子的影响高于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对9个笋用竹种叶片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对不同种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菲白竹(Sasa fortunei)、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4种竹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地被竹对不同Pb浓度胁迫的响应及其对Pb的转运和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在Pb胁迫下,4种地被竹形态特征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黄条金刚竹和菲白竹出现伤害症状较早; 4种地被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4种地被竹中鹅毛竹和菲白竹对Pb的耐性较强;不同竹种对Pb的蓄积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阔叶箬竹和黄条金刚竹地上部分迁移总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吊丝单笋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夏秋季笋用良竹吊丝单的笋期生长特性和提高竹笋单产,通过多年的定时定位测试,系统研究了该竹的林分笋期.竹丛笋期、出笋数量的时间分布,发笋与母竹基础的关系,退笋规律。成竹规律、幼竹生长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笋期15/6~18/10,历时126天,其中大暑至立秋为出笋盛期,发笋量占总数的40%。发笋数量的时间分布为偏正态。②丛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增加,r=0.99;株母竹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减少,r=—0.711。以丛留母13~15株的竹笋最有利于竹笋单产的提高。全林的丛发笋数和株发笋数分别为6.21和0.79株。③湿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783;全林退笋率14%,其中以盛期为低;退笋高度60cm以下,多在10~20cm之间,占54.1%。④高生长历期113天,累积生长量、日均生长量分别为894.1、7.91cm,其中昼夜分别贡献77.6%、212.4%。生长以立秋至白露期间为快,在1/3生长期内,生长量占2/3。夜间生长速率是昼间的三倍多。⑤高生长量(y)与日均温(x1),日温差(x2)、降雨(x3)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2.729+0.268x1—0.184x2+0.032x3,其中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复相关R=0.463。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麻竹引种区麻竹发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经济价值极高。以四川麻竹引种区已造林4年的麻竹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麻竹的出笋时间持续约为250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90天左右,生长呈Logistic方式增长;麻竹的发笋期呈现始发期、增进期、旺盛期、渐衰期和末期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寿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寿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寿竹出笋从5月初开始,出笋盛期为5月8日到5月21日,盛期出笋数量占84.7%,出笋全部持续时间约30天。寿竹的高生长持续60天左右,高生长符合Logistic模型。引起寿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虫害,占退笋的比例74.7%,造成退笋的主要害虫是竹笋泉蝇。该地区寿竹整个出笋期平均成竹率仅为11.7%。  相似文献   

13.
对花叶女竹的笋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叶女竹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出笋,直到6月上旬结束,共持续52天左右;退笋发生在盛期和末期,退笋高度一般小于20 cm;竹秆的高生长节律遵循"慢—快—慢"的规律,昼夜高生长量差异不明显;光照充足的林地四周,新生叶片保持白色条纹特性,但条纹长短、宽窄、位置不同;林地密集的中间地带,多具大叶秆型,叶片恢复绿色。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化学特征及其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7个品种竹叶多糖酸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以硫酸 - 蒽酮法,研究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竹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占43.9% ~ 65.5%,阿拉伯糖占11.7% ~ 19.6%,葡萄糖占7.2% ~ 20.8%,半乳糖占7.7% ~ 14.1%;不同单糖间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品种竹叶含5.0% ~ 6.9%未知单糖.不同品种竹叶多糖质量分数在1.9% ~ 5.7%之间,其中鹅毛竹含糖量最高(5.7%),长叶苦竹含糖量最低(1.9%).本研究从17个品种竹叶中筛选出多糖含量在4%以上的有鹅毛竹、矮箬竹、巴山木竹下部、铺地竹、毛竹、百夹竹、唐竹和金丝慈竹下部,淡竹来源广泛,可成为提取竹叶多糖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15.
从出笋、退笋、高生长规律3个方面对铺地竹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铺地竹从3月中旬开始陆续出土,一直到4月中旬,共持续37 d.前期和盛期所出的笋成竹率比较高,并且所成的竹比较强壮.退笋一般发生在10 cm以下的高度.竹秆的高生长遵循慢一快一慢的规律,历时39 d左右,后期出土的笋能较快完成高生长是由于其生长初期和末期时间短的缘故.铺地竹高生长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