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旱作区穴播燕麦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21年开展了普通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渗水地膜3种类型地膜覆盖穴播燕麦研究,以不覆膜为对照(CK),分析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旱作燕麦田间水热效应、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膜处理苗期地表土壤温度提高了0.04~4.98 ℃,显著(P<0.05)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显著提高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以及成熟期蔗糖酶、脲酶活性,增幅11.03%~39.37%;在抽穗期,上述三种酶活性均达最大,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处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0.82%和55.88%)。与CK相比,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总体表现为渗水地膜>普通地膜>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不覆膜,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间无显著差异;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较普通地膜覆盖节约成本1 800元·hm-2。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荐在黄土高原旱作区应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穴播燕麦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栽培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延伸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明峰 《玉米科学》1995,3(3):040-043
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生产效应,将玉米的栽培范围向高海拔、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延伸,有效的扩大了玉米的种植区域.本文就其目前延伸的程度及潜力予以探讨,以求为我国北方高纬度冷凉地区、干早半干旱地区,以及南方高海拔山区等区域更大范围的大胆试难种植地膜玉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豫西高寒山区玉米地膜覆盖亩产吨粮高产栽培技术,1998年以来,我们在海拨1430米的太平镇乡桦树盘村进行试验研究,采用高产耐密抗倒的竖叶型品种郑三3号和郑单八号,1992年11亩平均亩产达1188公斤,其中2亩单产达1384.4公斤。初步模索出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和技术指标,为高寒山区玉米地膜覆盖实现吨粮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陕北地区田间"白色污染"问题以及实现该地区农作物增产目标,试验测试环保型麻地膜、塑料地膜和无膜在陕北地区保温、保湿和保持土壤肥力方面的性能,以及玉米在不同处理下生长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塑料地膜和环保型麻地膜的保温、保湿性能显著优于无膜覆盖,塑料地膜的性能优于环保型麻地膜;环保型麻地膜覆盖下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从选地、施肥、选用良种、种薯处理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免耕与秸杆覆盖对土壤特性、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免耕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免耕覆盖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等土壤特性的效应,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提出进行免耕覆盖应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玉川  王树楼  王笳 《玉米科学》1994,2(1):028-031
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采用免耕整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3年平均产量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57.7%,增产幅度23.8%~191.0%.由于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降低,玉米前期生长发育缓慢,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发育加快,抽雄前植株长势逐步赶上并超过对照.与传统耕作比较,免耕覆盖玉米具有根系发达、植株高、茎秆粗、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成穗率高、果穗大、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温、保墒和保湿效应,其增温比塑料地膜覆盖平稳但温度略低;麻地膜覆盖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因此,麻地膜覆盖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通过不同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的产量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窄行栽培有效改善了玉米的群体结构,改善了冠层的微环境,增加了中部冠层的透光率,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LAI和干物质积累。宽窄行种植方式增加穗位叶的初始量子效率,使叶片能有效地利用弱光,改善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最终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我国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突出表现在种子更新、合理密植、改进施肥、科学灌水、地膜覆盖等技术上。  相似文献   

11.
玉米行间覆膜对低土壤水分的调节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对低水分环境中土壤水分的分布、利用特点,揭示在低水环境中行间覆膜处理是一种节水途径。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行间覆膜处理能较好的维持根系主要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在35 mm以上,以供应玉米生长需要。玉米根层水分分布与覆膜方式、土壤水分存有量、根系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模式对覆膜玉米水氮耦合效应进行研究,明确水氮耦合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最佳灌水量和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在一定范围内配合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将产生负效应,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吉林省西部施氮量280 kg/hm~2、灌水量500 mm为最佳水氮组合,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处理增产36.1%。  相似文献   

13.
对3类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的盆栽试验表明,土壤酸胁迫对各类自交系形态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地上部干重、功能叶干重和穗位叶面积等性状受影响较大。玉米自交系的耐酸性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自交系间各性状差异显著。酸胁迫下耐酸自交系Z01和Z03能较好生长,酸敏感自交系总体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长期地膜覆盖在西北绿洲地区造成残膜污染严重、土壤质量恶化以及玉米产量下降等问题。试验设置2个耕作措施(免耕和传统耕作)和5个覆盖方式,调查分析玉米产量及产量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免耕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NTP7S3)较对照传统耕作全膜覆盖(CTP)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与平均净同化率(MNAR)分别达到10.7%和14.3%。同时,NTP7S3处理具有调控玉米生长发育动态较强的优势,较CTP处理降低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前LAI与吐丝期之后NAR分别为27.7%和15.5%,提高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后LAI与吐丝期之前NAR分别为21.7%和23.0%。NTP7S3处理较CTP处理提高玉米子粒产量达4.6%。相关性分析可知,免耕秸秆地膜带状覆盖获得较高子粒产量源于MLAI、收获指数、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协同提高。因此,NTP7S3处理能在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同时减少地膜与机械投入,是西北绿洲灌区玉米生产的可行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活体植株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两种作物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干物重的化感效应强于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生育期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干物重有先弱后强的促进作用,对根干物重有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灌浆期前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和根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灌浆期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无显著影响,玉米茎和根干物重有抑制作用。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穗干重显著高于玉米水浸提液和水处理,在灌浆期分别高出其90.21%和144.60%,到成熟期分别高出110.98%和151.90%,表明在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马铃薯地上部对玉米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栽培措施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用ABT生根粉4#、肥宝对玉米种子的不同处理及不同施肥水平试验观察结果为:ABT生根粉及肥宝对玉米有明显的促进生根作用,其根长、根重、根体积均比对照在同一生育期有显著增加,尤以生根粉+肥宝处理的效果最佳,表现明显互作正效应;不同施肥水平比较观察,在N、P2O5及K2O为2∶1∶1情况下施用中肥处理即:N∶P2O5:K2O为250kg∶125kg∶125kg/hm2为最佳,表现出根系强壮的特点.根重对维持叶绿素含量水平有一定作用.表现为根重大者,其叶绿素含量相对为高.  相似文献   

17.
HE De-fen(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Feidong County,Hefei,Anhui 231603)  相似文献   

18.
旱地秋覆膜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勇  高育锋 《玉米科学》2004,12(1):076-078
旱地秋覆膜玉米子粒灌浆特性主要表现在LAI增加,生物产量提高.花后5~10d为子粒形成阶段,35~40 d为灌浆强度骤增阶段,45~55 d为子粒失水成熟阶段.秋覆膜玉米表现出较高的转换率和较大的移动量,粒/叶(cm2)比值高.在"源一库"器官同化物合成与转运中,各器官转换率大小为秋覆膜玉米茎>叶>穗轴>苞叶>鞘,露地玉米为茎>叶>苞叶>穗轴>鞘.叶是合成同化产物的主要源器官,茎鞘具有多次转移功能,苞叶和穗轴表现出一次中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行间耕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旋耕不起垄、行间旋耕、行间隔行旋耕3种耕作模式处理,探明行间耕作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各处理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行间旋耕、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根系总量和土壤深层根系比例,有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在拔节期,除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光合有效辐射和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及光合有效辐射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拔节期之后,行间旋耕和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旋耕不起垄处理,行间旋耕和行间隔行旋耕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相对于行间旋耕处理,行间隔行旋耕处理更加节约成本,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行间隔行旋耕是一项适宜推广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西北半湿润偏旱区(甘肃镇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研究6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叶面积指数、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提高了玉米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提早成熟,整个生育期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明显,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