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15—16日,"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邹瑞苍,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林  相似文献   

2.
一、会议概况 2009年2月12~13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业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承办,联合国大学协办的“FAO/GEF--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3.
闵庆文  何露 《古今农业》2012,(1):118-120
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筹)主办,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文化发展专家座谈会暨GIAHS中国项目专家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22日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举行。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GIAHS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研讨会(Workshop on GI- AHS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Traditional Rice-Fish Agriculture)"在北京召开。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瓦格宁根大学、联合国大学、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8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比利时“力斯通跨文化企业关系研究培训中心”(LivingStoneCenter)等,举办了主题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专家MyriamVerbeke教授、DominiqueVan-neste教授,力斯通中心的专家BobElsen先生和LutgartDusar女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院士、副主任闵庆文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28—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在浙江省青田县召开。来自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国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单位的专家,来自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浙江省农业厅、文化厅、丽水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青田…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支持,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研讨会”在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浙江省青田县召开。  相似文献   

8.
闵庆文  何露 《古今农业》2014,(2):117-120
正4月7-10日,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联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建设绿色有机生态梯田农业.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5日上午,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屈四喜巡视员、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AlexanderMaller先生、粮农组织驻华代表PercyMis—ika先生、GIAHS项目指导委...  相似文献   

12.
3月27—28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应邀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公室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0~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GEF)—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授牌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浙江省青田县举行。FAO驻中国、蒙古、朝鲜代表处代表Percy W.Misika,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国际处处长罗鸣,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凯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以  相似文献   

15.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云南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探索农业景观的赋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真实记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这个田野点的农业景观赋存状况,梳理出云南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并根据对脉络的清晰把握提炼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东亚地区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域。截至2023年5月,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拥有GIAHS项目共37项,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基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领先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试点工作及其国际影响,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于201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岁末,李文华、任继周、朱有勇院士以及骆世明教授等60多位专家学者就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农村发展这一主题,聚首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科学资源研究所各抒己见。专家们认为,尽管短短几年间我国建立起了农业遗产学术研究机构,对于农业遗产的保护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辉煌灿烂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面  相似文献   

18.
<正>周成虎院士,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专家,1964年8月生,江苏省海安县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8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以来,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资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崇土心态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尼族崇土心态透视云南省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毛佑全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亚热带山区的哈尼族,是一个以植物栽培为主的山居农耕民族。他们在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伐木烧荒,刀耕火种,驭牛扶犁,躬耕田亩,艰难地开拓耕耘,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农耕文化系统,把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农耕文化原创科普绘本,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智慧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这套书更好地认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智慧。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