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杂种是否具有生长优势,对武汉株与 Bioforte 株的 杂交后代及武汉株、Bioforte 株的生长性能差异进行研究。【方法】黑水虻武汉株与 Bioforte 株经杂交和横交分 别获得试验株 F 和 F´,测定和比较 F、 F´ 黑水虻和武汉株、Bioforte 株黑水虻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以及羽化时 间、产卵时间等性状。【结果】黑水虻 F 和 F´ 的羽化时间分别为 30.3 d、35.3 d,产卵时间分别为 36.6 d、40.3 d;F 的羽化、产卵时间均比武汉株短 5 d,均比 Bioforte 株短 9 d;F´ 的产卵时间比武汉株短 1.4 d,羽化时间比 Bioforte 株短 4.0 d,产卵时间比 Bioforte 株短 5.4 d。在饲料利用方面,F、F´、武汉株、Bioforte 株黑水虻的表观 消化率分别为 59.53%、59.25%、58.05%、58.10%,饲料利用率分别为 4.11%、4.58%、3.41%、 3.74%,料重比 分别为 8.58、7.78、10.5、9.05。与武汉株和 Bioforte 株比较,F 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武汉株和 Bioforte 株,羽 化时间及产卵时间均显著低于武汉株和 Bioforte 株;F´ 的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饲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武汉 株和 Bioforte 株,料重比及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武汉株和 Bioforte 株;F、F´ 的产卵数、卵块质量、孵化率与 武汉株和 Bioforte 株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黑水虻 F、F´ 均在饲料利用上均优于武汉株与 Bioforte 株,但蛋 白质含量略低于两者;F、F´ 的产卵数、卵块质量、孵化率均能较好地保持在武汉株和 Bioforte 株的水平上;F 在生长周期上具有优势,其羽化时间与产卵时间均比武汉株与 Bioforte 株短。  相似文献   

2.
旨在了解新疆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流行株的特性。通过病原的分离纯化、PCR扩增及测序,分析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16S rDNA基因、ompH基因和ompA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3株羊源、2株牛源和1株禽源分离株为荚膜A型,1株牦牛源分离株为荚膜B型,1株标准株为荚膜E型,均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分离株与GenBank公布的代表株的16S rDNA基因、ompHomp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3%~100%、93%~100%、98%~100%。ompH基因的ORF氨基酸C端最后10个氨基酸变化较大,分离到5株ompA基因的ORF氨基酸序列N端多出6个氨基酸(M-K-R-I-I-Q)替代原先的起始位置。可见:新疆主要流行株为强致病性的荚膜A型,且有出现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蒿柳(Salix viminalis)雌雄株幼苗在生长季不同阶段的生长与防御差异,为雌雄株差异研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蒿柳1年生雌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在大田中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6-10月(6月5日、7月3日、8月4日、9月7日和10月5日)对雌雄株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化学防御物质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等测定后进行动态分析,比较二者差异。【结果】蒿柳雌雄幼苗株高在6月、地径在6月和7月无显著差异,其他时间株高和地径均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月雌雄株间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差异,7-10月均表现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9月雌雄株间气孔导度(Gs)无显著差异,仅在10月雄株显著高于雌株;6-10月整个生长季雌雄株间胞间CO2浓度(Ci)差异均不显著。雌雄株间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6月差异均不显著,7-10月各光合色素含量均为雄株显著高于雌株。雌雄株间多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在生长季均无显著差异,但雄株的SOD(6月除外)、POD、PPO和PAL(6月除外)活性均显著高于雌株。【结论】在有胁迫因素存在的自然环境中,蒿柳雌雄株幼苗防御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雌株防御酶活性较低、生长相对缓慢,可能在繁殖与生长、防御间存在进化的权衡。蒿柳雄株生长相对较快,且可解决飞絮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4.
对12个核桃品种实生苗根部解剖构造及生长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材部面积与株高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显著正相关;材部面积占根横断面积的比例与株高生长量、株高显著正相关;材皮比与株高生长量、株高显著正相关;根部导管密度与株高生长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显著正相关;皮部面积占根横断面积的比例与株高生长量、株高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平均增重和病变记分或卵囊减少率等为试验指标,对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虫株每鸡免疫感染100个卵囊后,不仅对攻击1×105个同源株卵囊均产生大于70%的病变记分降低率,而且使每鸡攻击1×104个同源株卵囊时的卵囊产量均减少97.42%以上,在各虫株间无显著差异.各虫株对异源株的交叉免疫力程度不一致,美国株对国内10个虫株的卵囊减少率为20.09%~82.44%,仅3株大于75%,而国内10个虫株对美国株的卵囊减少率为27.43%~95.26%,有5株大于75%;扬州株、南通株、凤阳株、龙岩株、广州株和上海株间的相互卵囊减少率为-1.72%~96.67%,其中南通株对扬州株、凤阳株、龙岩株、广州株和上海株的卵囊减少率均大于75%,上海株对扬州株、南通株、凤阳株与广州株的卵囊减少率为-1.72%~57.69%.  相似文献   

6.
一、雌雄株的鉴别1.同龄苗木雌株矮小,但茎干较粗壮;雌株比雄株发芽晚,而落叶又比雄株早。2.雌株比雄株叶小而锯齿缺刻浅。3.雌株主枝与主干夹角大,可达50度,向四方横展;雄株主枝与主干夹角小,多在30度左右,挺直上纵,雄壮有力。  相似文献   

7.
野生酸枣资源选优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促进酸枣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方法]通过群众调查、实地采集标本等方法,对太行山、燕山等野生酸枣资源分布地区进行酸枣资源普选,选择优良野生酸枣优株;用酸枣实生苗与酸枣优株接穗进行嫁接,探索酸枣无性繁殖技术。[结果]选出各类型野生酸枣优株73株,其中鲜食与加工类型38株,包括果实特大类型16株,果酸或特酸类型15株,果甜或特甜类型7株;核用优株15株;古树类型16株;核特异类型4株。不同方法嫁接的苗木,其成活率都在85.0%以上。[结论]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的野生酸枣分布区域内,优良酸枣资源尚未得到挖掘与开发利用;嫁接方法中劈接或嵌枝接法操作简单,是酸枣优株快速繁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6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繁殖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上海株、扬州株、南通株等不同地区的6株孢子化卵囊100个·只-1,经嗉囊接种7日龄无球虫黄羽公雏肉鸡,以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感染后6~14d每天24h排出的卵囊。结果表明:广州株排卵囊量最多,与凤阳株和龙岩株相近;上海株排卵囊量最少,与扬州株、南通株相近;广州株与上海株、扬州株和南通株均差异显著。各虫株的显露期相似,在感染后第7天排卵囊量达峰值,第6~8天排出的卵囊量占总量的80%~90%,第10天接近0。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昆明宜良做了不同腐殖酸用量对烤烟生长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腐殖酸能促进烟株生长和增加烟叶产量。在所有的处理中,产量提高最多的是施用腐殖酸8g/株,增幅15.8%,其次是施用12g/株,最低的是16g/株。对于烟叶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施用腐殖酸12g/株>16g/株>8g/株>4g/株>对照。尽管施用12g/株的产量和产值均不错,但烟叶中糖份和淀粉含量偏高,对品质不利;而增施腐殖酸到16g/株不但产量产值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烟叶的质量。综合烟叶产量和品质,效果较好的是施用腐殖酸8g/株的处理。总之,施用腐殖酸能促进烟株生长和增加烟叶产量,但不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0.
对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中四倍性皱叶矮生型株系23号在开花前进行切柱头处理后获得的22株实生苗进行了叶片形态特征和株高的调查,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10株皱叶型实生苗的平均高度为27.70cm、叶形指数为0.88;12株光叶型实生苗的平均高度为61.12cm、叶形指数为2.00;后者是前者的2.21倍和2.27倍,差异明显。在染色体倍性特征上,10株皱叶型实生苗中有1株二倍体,6株三倍体和3株四倍体;12株光叶型实生苗中有1株单倍体,2株二倍体和9株三倍体;三倍性植株最多,占总株数的68.18%。进一步分析表明,本试验中采用的切柱头方法对23号株系没有阻断授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花兰(Cymbidium insigne)为大花蕙兰(Hybrid cymbidium)杂交育种的主要原生种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整个生活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美花兰内生真菌菌群种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首次对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的野生美花兰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根据所分离真菌的形态和ITS序列进行鉴定。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32株,确定为14属,隶属于半知菌类的Pestalotiopsis 5株,Aspergillus 16株,Penicillium 27株,Trichoderma 13株,Cylindrocarpon 14株,Curvularia 4株,Nigrospora 3株;Nodulisporium 11株,子囊菌门的Chaetomium 3株,Pezicula 1株,Neonectria 6株,Cryptosporiopsis 6株;担子菌门的Tulasnella 9株;Ascomycete sp.9株,因未见产孢暂不能确定其具体分类地位;5株菌(W2-2 1株、W2-6 2株及W6-5 2株)经诱导未见产孢,且其ITS序列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似性较低,可能是新的属或种。将所得ITS序列提交GeneBank,获得新的登陆号HQ889705-HQ889725。  相似文献   

12.
在一盆栽实验中,将匍匐茎草本植物狗牙根克隆分株对进行异质性光照处理,对远端分株(幼年)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并对分株对之间的匍匐茎进行保持连接或是切断处理。结果显示:在中度遮荫时,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了远端分株的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Pn);在重度遮荫时,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了远端分株的分株数、叶片数、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ФPSⅡ),克隆整合缓解了遮荫胁迫对远端分株生长的影响。在中度遮荫时,保持匍匐茎连接显著提高了近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Pn);在重度遮荫时,保持匍匐茎连接显著提高了近端分株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ФPSⅡ)和净光合速率(Pn),克隆整合使得相连未受胁迫近端分株的光合效率表现出补偿性增加。相比于匍匐茎切断处理,当远端分株遭受重度遮荫胁迫时,克隆整合引起近端未受胁迫分株生物量显著降低,而整个克隆片段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当远端分株遭受重度遮荫胁迫时,匍匐茎草本狗牙根可能采取一种风险分摊策略以降低基株死亡风险,这样一种策略对于维持克隆植物在异质性生境中基株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浙江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查清浙江省目前流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型,我们收集了5个不同疫区的IBV(肾病变型J、W、X、N;腺胃病变型ZJ971)和参考株H120,分别对其S1基因cDNA进行HaeⅢ、StyⅠ、PstⅠ、Ksp632Ⅰ的RFLP分析。结果表明IBV-J、W、X、N株的RFLP基因类型相同,但与古老的肾病变型代表株(即T株、Gray株、Holte株)、国内外报道的肾病变型毒株及呼吸型H120株均不同,是一种新的RFLP基因类型;IBV-ZJ971株的基因型与H120相同。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疆株ORF2-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PRRS流行毒株的ORF2–7基因的变异及进化情况,为揭示PRRSV在新疆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为新疆PRRS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新疆某规模化和散养户猪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猪肺脏病料进行处理,提取病毒RNA,应用PT-PCR技术扩增出4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2–7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PRRSV ORF2–7基因核苷酸长度为3 206bp。序列分析表明,新疆分离株XJTK-02株、XJERG-03株、XJ-04株和XJFCH-05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率较高,为90.3%98.6%;XJTK-02株与经典PRRSV CH-1a株核苷酸同源率最高为93%;而其它3株新疆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 JXA1、HuN4、JXwn06、pJX143和HPBEDV苷酸同源率较高,为95.1%98.6%;XJTK-02株与经典PRRSV CH-1a株核苷酸同源率最高为93%;而其它3株新疆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 JXA1、HuN4、JXwn06、pJX143和HPBEDV苷酸同源率较高,为95.1%98.9%;4株新疆分离株ORF2–7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为88.9%98.9%;4株新疆分离株ORF2–7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为88.9%90.5%;而与欧洲型代表株LV4.2.1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54.2%90.5%;而与欧洲型代表株LV4.2.1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54.2%54.6%。【结论】新疆分离株为PRRSV美洲型。  相似文献   

15.
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类化合物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草根、茎、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黄酮物质显色反应法对4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得到菌株42株,其中26株分离自根,9株分离自茎,7株分离自叶。其中10株菌的显色反应呈阳性,说明能够产生黄酮类物质,这10株菌中,有7株来自根,1株来自茎,2株来自叶。进一步利用比色法对这10株菌发酵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F1-8、GF3-5、GF3-2有较高的黄酮产量,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38mg·mL-1、0.125mg·mL-1、0.102mg·mL-1,3株菌均分离自根。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技术对贵州省不同时期不同禽源NDV分离株(肉鸡源P1株与BY株、蛋鸡源H2株与FW株、七彩山鸡源N98株、越南斗鸡源DQ株、鸵鸟源TN株及鸽源GZ株)F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8株NDV贵州分离株F基因长度均为1 66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NDV贵州分离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4.0%~99.7%,氨基酸同源性为87.5%~99.3%;与国内外NDV参考毒株(LaSota株、B1株、F48E9株、CH2 000株和TW2 00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2%~98.9%,氨基酸同源性为87.2%~98.6%;GZ株和TN株为基因II型,DQ株、N98株、P1株和H2株为基因VII型(均为VIId亚型),BY株和FW株为基因IX型。表明,不同时期NDV贵州分离株的基因型不同,近年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VII型NDV引起,与国内其他省市ND流行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及光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木本克隆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母株与子株是否存在水分生理整合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火炬树母株与子株组成的克隆片段为研究对象,在母株后和子株前10 cm处截断水平根系并对子株进行浇水处理,以不浇水的克隆片断为对照,采用PSYPRO多露点水势仪和Li-6400xT光合分析仪,测定分析了火炬树克隆片段内母株与子株叶片的水势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①对子株浇水500 mL后,处理母株与处理子株的水势均升高,处理母株的升幅为48.7%,处理子株的升幅为82.1%,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火炬树克隆子株片段在保证自身水分需要的同时,通过间隔子向母株传输水分,证实火炬树母株与子株间存在水分共享的传输机制。②处理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响应值均超过了处理子株; 处理子株与对照子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二氧化碳质量分数Ci比较均无明显升高或下降。母株与子株的差异不显著(P>0.05)。③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火炬树母株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表观量子效率较大。通过水分控制处理形成异质水分生境后,火炬树子株的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与表观量子效率均降低。图3表2参40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更多特异性各异的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试管斜面划线法,对从陕西省商洛市土壤分离的11株生防放线菌菌株(MX1,MX2,MX3,MX4,MX5,MX6,MX7,MX8,MX9,SY1,SY2)和供试细黄链霉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有8株菌株产脂肪酶,SY1、MX1和细黄链霉菌的浑浊圈很明显,直径大于15 mm 的菌株共计4株;有10株菌株产生卵磷脂酶,直径大于15 mm 的菌株共计5株;有11株菌株对淀粉的水力较强,直径大于15 mm 的共计6株;仅4株菌株可水解酪蛋白。12株供试菌株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V-P 试验,MX1、MX2和 SY1呈阳性,MX6呈弱阳性;甲基红试验,MX2、MX3和细黄链霉菌呈阳性,MX9呈弱阳性;共有9株菌株可使明胶液化,占供试菌株的75%;仅 SY2产纤维素酶,有3株菌株产过氧化氢酶;有2株菌株能使牛奶培养基凝固,4株菌株能使其胨化。  相似文献   

19.
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生理生化遗传机理,本文研究了色素万寿菊W217不育株、可育株在不同花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W217POD活性在从叶片到成花的过程中呈明显降低趋势,不育株在花蕾到花过程中POD活性高于可育株POD活性;SOD活性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变化趋势均为低-高-低,且不育株明显高于可育株;MDA含量在可育株中变化由高到低,而在不育株中呈低-高-低变化,在花蕾时期不育株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可育株中MDA含量;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由叶到花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在叶片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游离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别,不育株花蕾到成花时期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可溶性糖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含量由叶到花时期均呈增高趋势,且可育株增高幅度大于不育株。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光度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在体外对2株益生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和3株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2株益生菌对3株致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10 mg/L,20 mg/L和40 mg/L的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3株致病菌,除10 mg/L浓度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抑制了致病菌生长(P<0.05),且以20 mg/L效果最佳;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3株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和2株有益菌在体外均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且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