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正>蛴螬种类繁多,属完全变态的害虫。我地主要有暗黑、铜绿、大黑3种,其中暗黑是主要优势种。成虫危害榆杨,幼虫主要危害花生、大豆。1年发生1代,以幼虫兼有少量成虫越冬,次年5月初开始化蛹,5月20日前后成虫开始出土并有趋光性、假死性,晚间在榆杨树上交尾取食,天亮前飞向田间产卵。6月20日前后至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5.
6.
花生田蛴螬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生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占全国花生面积的1/5,位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各地花生田蛴螬为害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严重地块减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7.
8.
当前,防治花生蛴螬仍以使用杀虫剂作为主要方法之一。此法具有杀虫速度快、防效高、方法简便等优点,但使用后会污染环境、导致花生农药残留和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后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惠安县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推广使用乙基或甲基异柳磷乳剂防治花生蛴螬,曾取得实效,但据群众反映,目前使用同样的药量,防治效果较差。2007年5月9~14日,在东岭镇一带调查花生蛴螬虫口密度,平均每平方米8·97头,比大发生的1980年每平方米7·25头增加了1·72头。调查情况说明,花生蛴螬的发生量已再度回升。笔者认为,此虫在惠安县发生量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氯虫苯甲酰胺200SC防治稻纵卷叶螟及对水稻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200SC大田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调查施药前后水稻卷叶株数、分蘖数、水稻叶色、千粒质量等生理指标。【结果】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能够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但对水稻叶色、长势及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氯虫苯甲酰胺200SC和阿维菌素18EC(阳性对照)分别可使水稻分蘖数提高24.14%和11.24%,有效分蘖数提高2.01%和3.35%,无效分蘖数减少38.06%和40.30%,每穗粒数增加10.23%和4.40%,增产12.72%和7.89%,千粒质量增加2.68%和1.86%。【结论】氯虫苯甲酰胺200SC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且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18EC。 相似文献
13.
14.
植物营养液对棉花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营养液可使棉花成熟吐絮提前13-15d,结铃率提高4.11-4.96个百分点;皮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8.57-24.15%,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同时可使棉花的单铃重、百粒重、衣指、衣分和纤维长度等品质性状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有效提高木薯产量、淀粉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和相关企业效益,并为木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南植199、华南8号、GR911和华南5号木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两个试验:(1)在薯块膨大期,用1‰膨大素溶液分别对南植199、华南8号进行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和对照处理;(2)在苗期,对南植199、华南8号、GR911和华南5号的植株喷施1次900kg/ha1000mg/L的15%多效唑溶液,以清水为对照。【结果】CPPU处理均可提高两个木薯品种的鲜薯周径、产量和淀粉含量,但以南植199的膨大素喷雾+灌根双重处理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05.22%,淀粉含量增加36.49%。与对照相比,喷施多效唑溶液的4个木薯品种产量和淀粉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南植199增产7.21%,GR911淀粉含量提高44.72%。【结论】膨大素、多效唑有促进木薯增产和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可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花生新品种"龙花163"进行了不同密度、穴播粒数、施肥方式(1因素3水平+4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产量结果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并用LDS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栽培方式为穴距15cm(即13.33万穴/hm2),穴播3粒种,1次性全层施肥方式(即N:P:K各含15%750kg/hm2)。 相似文献
18.
19.
浅析提高香椿芽产量的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全 《新农村(黑龙江)》2011,(7):53-5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香椿芽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本文详细介绍了提高香椿芽产量的栽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谷县杂交水稻制种研究始于1977年,历经了24个春秋,走过了发展、徘徊、停滞、再发展的曲折道路,经历了面积由小到大,单产由低到高,技术力量由弱到强的完善发展过程。1990年系统地总结了以往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