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2.
蒋学民 《蚕学通讯》2004,24(3):51-54
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位于川东北丘陵地区,总人口68万,辖1个街道办事处和46个乡镇.这里水源充足,交通便捷,是连接南充至广安、重庆的中心腹地,是南充市蚕桑生产基地县.全县现有市、县蚕桑基地乡镇20个.蚕桑业历来是立县的支柱产业,桑树资源极为丰富,蚕桑基础雄厚,曾创下过年发种10万张,产茧280万kg的历史最高记录,蚕农养蚕收入近4 000万元,约占农副业总收入的25%以上.  相似文献   

3.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4,32(3):50-52
困则变,变则通。近年来,蓬安县蚕业局全体干部职工面对困境,创新举措,团结一心,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搞产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发展蚕桑业主84户,经营土地面积近万亩,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2003年已实现养蚕2000多张,产茧6.5万余公斤,产值65万余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养茧4万张,产茧100万余公斤,产值上千万元,利锐300万元以上。其中:蚕业局内部职工当业主的已有18户,参与职工人数达47人,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1/3,承包经营土地面积近4000亩,已投入民间资金265万余元,2003年养蚕1710张,产茧6万余公斤,产值近60万元,有4户业主办理了私营企业注册登记,带动了蚕桑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是德清县一项传统产业,历来在我县中东部地区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全县11个乡镇中9个乡镇有蚕桑生产,2004年底全县拥有专业桑园4366.7hm2,养蚕农户4.07万户,全年饲养蚕种12.5万张,年产蚕茧5200t,农民茧款收入近1亿元。近  相似文献   

5.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6.
<正>1合作社基本情况南部县三清乡距离县城20多km,是蚕桑发展新区。为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2013年三清乡政府从碾垭乡引进养蚕能手黄烈,黄烈与20户农户签订10年桑园流转合同,流转桑园70余亩,开始在三清乡养蚕,当年养蚕量就达到了50张,单产达到40kg/张,售茧收入6.6万元。2014年黄烈养蚕120张,养桑园鸡1800只,总收入33.2万元,并通过  相似文献   

7.
婉代芬 《四川蚕业》2000,28(2):39-40
<正> 中江县地属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属中性土壤,光热条件好,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县现有20余万户蚕农养蚕,有8个乡镇产茧过5000担,12个乡镇产茧过3000担,年发种300张以上的村400余个。现有丝绸企业9家,缫丝能力4万绪,年产生丝1000吨,织绸600万米,蚕种生产能力20万张,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服装、炼染“一条龙”格局。但我县养蚕零  相似文献   

8.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13,41(1):61-62
<正>蓬安县龙蚕镇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3月,现有社员283户,覆盖了龙蚕镇8、9、10、15四个自然村的养蚕农户。2012年养蚕达到2547张,产茧86786kg,茧款收入251.6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平养蚕9.5张,产茧361kg,户平茧款收入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业》2015,(4):39-40
<正>蚕桑产业是涪城区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全区现有桑园2.5万余亩,养蚕农户1万户,2015年养蚕6万张,产茧2400t,农民茧款收入9600万元。养蚕农户户均售茧收入近1万元。近年来,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流转土地集中建设标准化桑园,返包给农户,扩大户营规模、提升集约化水平,重点培育20亩以上的蚕桑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促进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从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11.
范建奇 《中国蚕业》2002,23(1):32-33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是全国的重点蚕区.1998年全市饲养蚕种137.40万张,生产蚕茧52559t,占全省的50%,占全国的10%以上.现有桑园30577hm2,平均1hm2产茧1719kg.全市有蚕桑生产的105个乡(镇)中,年产茧500t以上的乡(镇)47个,年产茧500~100t的乡镇21个,其中最多的王店镇达2167t.在31.83万户养蚕农户中,全市户均产茧165.12kg.取得以上成绩,养蚕技术的改革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宁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蚕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围绕"投入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升级齐行"的工作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推行新型蚕业生产模式,打造"产业优势突出,产品质量优异,现代气息浓郁"的优质茧丝基地。截至2013年,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全县桑园13333.33hm2,年养蚕25.5万  相似文献   

13.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5,25(2):55-57
困则变,变则通.近年来,蓬安县蚕业局全体干部职工面对困境,创新举措,团结一心,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搞产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发展蚕桑业主84户,经营土地面积近666.7hm2,累计投入资金近1 000万元,2003年已实现养蚕2 000多张,产茧6.5万kg,产值65万元多.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养蚕4万张,产茧100万kg,产值上1 000万元,利税300万元以上.其中,蚕业局内部职工当业主的已有18户,参与职工人数达47人,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1/3,承包经营土地面积近266.7hm2,已投入民间资金265万余元,2003年养蚕1 710张,产茧6万kg,产值近60万元,有4户业主办理了私营企业注册登记,带动了蚕桑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石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1966年开始,党政将蚕桑生产纳入农村支柱产业发展,1994年蚕茧产量达到高峰,当年全县有6万户近20万人栽桑养蚕,桑树1.4亿株,年养蚕10.5万张,产茧212万kg,蚕农收入近3 000万元,先后建起了两个丝绸厂,缫丝能力10 200绪,织绸100  相似文献   

15.
袁胜国 《四川蚕业》2000,28(1):36-38
<正> 1 安岳蚕业生产现状分析 全县有10个工委,58个乡镇,936个行政村,9725个社,42万农户。现有养蚕的工委10个,乡镇51个,村683个,社6746个,户12万户。其中年养蚕500张以上的村2个,50张以上的社85个,5张以上的户395户,3~5张的户1060户。现有大小行桑5万亩,计2800万株,小桑园6000亩,计600  相似文献   

16.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18.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08,36(2):8-10
1 现状 珙县共17个乡镇,262个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全县有16个乡镇193个村近2万户栽桑养蚕,其中蚕桑重点乡镇11个,重点村100个。目前智溢公司在编员工达413人,其中孝儿丝厂210人,蚕桑生产员工109人,智溢迎宾馆员工94人,总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16个蚕丝生产管理站点。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20.
依靠科技建设强村大户推动科技园区蚕桑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 《北方蚕业》2008,29(2):48-49
汉滨区月河农业科技园区现有面积2867hm2,有1.6万户农户养蚕,依靠政策倾斜、退耕还林和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通过推广蚕桑优良品种,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蔟营茧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等,园区内年产蚕茧10t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5个,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大户达200多户,养蚕单项收入达3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