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木质素、抽提物等成分发生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对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剂,通过浸渍的方式获得了变色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单板。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对麻栎单板变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麻栎表面的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麻栎变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氯化亚铁溶液处理后,麻栎单板表面变为蓝黑色,颜色均匀,纹理清晰;影响麻栎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氯化亚铁对麻栎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10 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碱抽提可以去除麻栎单板表面大部分可以与铁离子发生变色反应的木质素或酚类物质,碱抽提后的麻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麻栎与铁离子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是其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涂覆水性透明漆膜单板的光变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接涂刷涂料与覆膜两种方式,涂饰杨木和樟子松单板,并对涂饰后的单板进行进行氙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光变色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涂饰与覆膜的单板受光辐射时均发生变色,且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直接涂饰单板的总色差值(ΔEa*b)大于覆膜单板,说明利用覆膜的方法研究涂饰单板的光变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4.
以杨木单板及其染色单板为试材,使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分析这两种单板的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杨木单板的光变色是木材本身;染色杨木单板的光变色是染料和木材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光变色的主要因素是染料的品种和结构。因此,杨木单板的光变色小于染色杨木单板,而染色杨木单板中酸性蓝染色单板光变色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压方式对脱脂和未脱脂马尾松胶合板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单板水煮脱脂过程中,随着脱脂时间的延长,其脱脂率逐渐加大,但脱脂速度相对降低。马尾松单板水煮脱脂在1~3 h内的脱脂率变化不大,脱脂效果与水煮时间关系不密切;在3~5 h内,单板脱脂率变化较大,脱脂率与水煮时间有密切关系。板坯热压的前3~4 min,未脱脂板坯的升温速度比脱脂板坯升温速度快;4 min后脱脂板坯的升温速度明显快于未脱脂板坯,而未脱脂板坯在较长时间内温度仅呈缓慢升高趋势。脱脂处理的马尾松胶合板在物理力学性能各个指标上都明显优于未脱脂处理的马尾松胶合板。  相似文献   

6.
杨木和樟子松单板的光变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  相似文献   

7.
齐菁 《辽宁林业科技》2019,(4):39-40,68
以椴木单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主剂进行漂白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在单板的漂白处理中,稳定剂对漂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iO3在单板漂白处理中可以起到稳定H2O2的作用,提高漂白效果,其浓度变化对漂白单板白度值变化影响显著,稳定剂Na2SiO3浓度为0.5%时,漂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汽蒸处理及干燥过程对小径落叶松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明度、色差和色调角三方面入手,研究汽蒸处理和干燥过程对小径落叶松变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是明度缓慢降低的过程,但降低幅度远低于汽蒸处理的影响;汽蒸处理和干燥过程均会使木材颜色产生明显变化,前者影响更加明显。同时还对影响变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杨木和桦木单板为试材,引入光谱反射曲线研究了室内自然光环境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过程,分析了树种、漂白处理、染料种类及浓度对染色单板耐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射后染色单板K/S曲线呈下降趋势,光谱反射率曲线向黄光方向移动,染色单板发生黄化。漂白处理加速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染料品种对染色单板耐光性影响显著,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明显,而酸性大红的变化不大。利用光谱反射曲线可快速直观地评估染色单板耐光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湿热饱和蒸汽对人工林樟子松进行处理,探讨了含水率和含脂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在高温湿热处理过程中脱脂率和脱脂速度与温度和含水率有关。对比常规干燥处理可以发现,高温湿热处理的脱脂速度约为常规干燥的2.58倍,脱脂率约1.41倍;经高温湿热处理后的木材沿厚度方向上含脂率和含水率分布较均匀,脱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染色单板表层耐水颜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种类固色剂对染色桦木单板进行后处理,探讨其对染色单板表面耐水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金属盐中,用KAl(SO4)2浸泡处理,综合固色效果最好;Na2SO4等其他5种的固色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固色.与KAl(SO4)2、固色剂Y相比,单板染色后涂刷壳聚糖,能有效提高耐水颜色稳定性,且颜色均匀,固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木、竹、藤材的变色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木材变色的机理、类型、成分和影响因素, 木材变色的预防和消除以及生物防治等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 综合论述了木材、竹材和藤材的变色防治研究现状,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低毒或无毒、高效、多功能的防变色剂的研制开发仍是木材工业变色防治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2)开展色变脱除, 恢复已变色材原有颜色和价值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3)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 污染小, 成本低, 应加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4)通过热处理或光辐射等手段, 诱导木、竹、藤材变色, 进行调色处理, 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5)与木材相比, 竹材、藤材变色的研究落后, 尤其是藤材变色, 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纳米TiO2改性水性双组份聚氨脂清漆和丙烯酸清漆,将改性涂料直接涂饰染色单板并进行氙光辐射试验,探讨了纳米TiO2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作用以及纳米TiO2加入量对光变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中纳米TiO2加入量分别为3%和5%时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效果最佳。光辐射前后,涂饰改性与未改性聚氨酯清漆杨木染色单板的色差ΔEa*b分别为18.75、22.98,丙烯酸清漆的分别为11.75和16.98。改性涂料涂饰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小于未改性涂料染色单板,主要在于改性涂料能显著抑制染色单板红绿色品指数a*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速生马尾松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过热蒸汽对其进行干燥脱脂一体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干燥脱脂过程中马尾松木材内部温度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讨论了过热蒸汽温度对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颜色、表面溢脂及微观构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脱脂过程中,锯材内部温度及含水率变化可分为快速升温加速干燥段、恒温恒速干燥段和升温减速干燥段三个阶段,干燥速率介于0.14~0.26%/min,过热蒸汽温度对干燥速率影响非常显著;过热蒸汽干燥脱脂材可达到锯材干燥质量指标二级以上标准,与常规干燥材相比,发生的表裂缺陷少,140℃时出现内裂缺陷;过热蒸汽干燥脱脂处理对木材颜色的影响不显著;过热蒸汽干燥材表面不发生溢脂,达到一级脱脂松木锯材标准;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破坏了树脂道内的薄壁细胞,处理后的树脂道内残存有固态松香。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适宜木材染色的大红GR和嫩黄G酸性染料,对人工速生树种-杨木的漂白单板和未漂白单板进行染色.测定染色单板染色前后的颜色,计算染色前后的色差,并分析杨木单板染色后材色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染料染色单板的变色度Eab与材色指数呈现不同的关系:红色染料a值增加和L值降低对Eab影响大;黄色染料b值增加决定了Eab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过热蒸汽对马尾松锯材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条件对木材颜色、厚度含水率偏差和脱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对木材颜色影响不显著;试材厚度含水率偏差小于1%:木材内部的松脂排出至木材表面或固着在其内部,可以达到干燥和脱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单板中阻燃剂载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阻燃胶合板的阻燃性能。单板进行阻燃剂浸泡过程中,影响其载药量的因素较多,如单板初含水率、浸泡时间、阻燃剂浓度及阻燃剂温度等。对影响单板载药量的因素做了初步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志佳  鲍甫成  傅峰 《林业科学》2012,48(1):143-147
以杨木单板为基体,以热敏染料、显色剂、十四醇、增感剂为木材温致变色剂,利用超声波浸渍注入木材的方法制备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研究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的浸渍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试件变色色差(ΔE*)的主要试验因子为超声波功率,方差分析其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显著;其次为浸渍时间和浸渍温度,方差分析二者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不显著。最佳浸渍工艺为浸渍温度75.0℃、浸渍时间4.0h、超声波功率120.0W。研制成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新产品,杨木单板起始变色温度为26℃,终止变色温度为32℃;温度由26℃升至32℃时,试件由蓝色变成木材本色;温度由32℃降至26℃时,试件由木材本色变成蓝色,达到室温可逆变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单板中阻燃剂载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阻燃胶合板的阻燃性能。单板进行阻燃剂浸泡过程中,影响其载药量的因素较多,如单板初含水率、浸泡时间、阻燃剂浓度及阻燃剂温度等。对影响单板载药量的因素做了初步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具有速生、树干通直、蓄积量大等特点。但其采伐后,木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芯部会出现"蓝变"。这种变化是评价木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木材加工后产品的质量。文章研究确定了樟子松木材变色属于微生物变色类型,分析了樟子松在自然条件的变色规律,为找到控制这种变色的办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