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达到屠宰体质量(约90 kg)时每组屠宰5头,采取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测定背最长肌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IM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肌内和皮下脂肪的大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大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IMF中PUFA(包括C18:3n6、C20:0、C20.4n6、C22:5n3)和C24:1的含量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大部分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而少数脂肪酸(包括C18:3n6、CLA-c9t11、C20:0、C20:4n6、C22:5n3和C24:1)在2个组织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2组织中的SFA、M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UFA呈显著负相关,P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以添加豆油的方式提高日粮能苘量水平可以在不降低IMF含量的前提下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不降低肉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过瘤胃保护性精氨酸(rumen protectedarginine,RP Arg)和大豆油对细毛羊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 15只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g/dRP Arg、2.0g/dRP Arg、1.5g/dRP Arg+3%大豆油和 2.0g/dRP Arg+3%大豆油的饲粮。预试期为5d,正试期为 45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 2只羊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样用于测定肉质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试验组肌肉 pH、系水率和熟肉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添加 RP Arg和大豆油有提高肌肉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γ(PPARγ)、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量,降低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mRNA表达量的趋势。综合指标,以 1.5g/dRP Arg组与 1.5g/dRP Arg+3%大豆油组添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地方培育猪种鲁莱黑猪的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关性状进行研究,为全面了解鲁莱黑猪的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测定了487头鲁莱黑猪胴体背膘厚、背最长肌游离水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成分,分析了性别和体重对各指标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鲁莱黑猪具有很强的肌内脂肪沉积能力,IMF含量平均高达5.25%,但群体内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6.04%),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种选育,提高群体的整齐性;除花生烯酸外,性别对其他被测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体重对背膘厚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IMF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水分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各性状间,IMF与游离水分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86),二者间回归方程具有高的校正决定系数平方(0.929 4),可以作为利用肌肉中游离水分估测肌内脂肪含量的模型。另外,不同部位背膘厚之间,IMF含量与部分脂肪酸成分之间,各脂肪酸成分之间亦存在高度相关。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鲁莱黑猪肉质特性认识,为今后肉质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日粮中添加CLA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肝脏组成的影响,96只1日龄的肉公鸡随机分成两组(n=48),进行21天的实验,对照组日粮中含玉米油,试验组日粮中含CLA,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肉鸡体重轻一些,生长慢一些,对照组肉鸡饲料摄入量和饲料转化率高一些。CLA使肝脏脂肪和三酰甘油浓度显著降低,使饱和脂肪酸(SFA)比例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降低.但总的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没有变化;亚油酸在总甲基脂肪酸中的比例降低,但亚油酸量增加,CLA异构体在肝脏中的量显著增加。C9,T11CLA在肝脏中的相对比例大大高于T10,C12和C9,T11CLA,本试验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CLA使肝脏脂肪沉积大大减少,肝脂中CLA的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系列亚油酸(C18:2)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统称。双键位置有8,10;9,11;10,12和11,13(Eulitz等,1999)。每个共轭的双烯异构体有顺(Cis)、反(Tmns):T,C;C,C;或T,T几何异物。在反刍动物脂肪中占优势的是c9,T11CLA,它占奶产品CLA的80%,牛肉脂肪中CLA的75%。(Chin等,  相似文献   

6.
营养水平对荣昌猪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84头10 kg左右荣昌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在参照中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高营养水平组)、荣昌猪(GB 7223—1987)饲养标准(低营养水平组)配制的2种日粮饲喂条件下,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生长肥育期荣昌阉公猪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营养水平对生长育肥阶段荣昌猪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高营养水平组显著提高荣昌猪35 kg时硬脂酸含量(P0.05)和20 kg时亚麻酸含量(P0.05);荣昌猪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低营养水平组在各个体重阶段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青贮料(红三叶青贮)的生猪腰肉与常规饲养的生猪腰肉相比,肌内脂肪(IMF)、饱和脂肪酸(SA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6,ω3)较高。但制熟后,ω3-PUFA相对含量较高,ω6/ω3较小。IMF和烹调都影响猪肉脂肪酸(FA)浓度。饲喂青贮料的生猪腰肉与常规饲养的生猪腰肉相比,SAFA、MUFA和PUFA深度有差异,烹熟后,这些差异就消失了,但ω6/ω3较小这种差异仍存在,所以,饲喂青贮料的猪腰肉烹熟后肉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期望越来越高。由于肉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使日粮中90%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无法吸收,导致牛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过高,使人们在消费牛肉时产生焦虑,担心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如何提高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是现代肉牛养殖中关注的焦点。文章综述了牛肉中的脂肪酸(FA)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牛肉中FA的调控方式,以期为生产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牛肉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评价饲喂发酵甜叶菊废渣对猪肌内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进而确定甜叶菊废渣作为猪用粗饲料的可行性。选择20头5月龄藏猪与赣中南花猪杂交后代,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饲喂期为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屠宰2头试验猪,分析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两个组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其次是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是油酸(C18:1),其次是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与郭添福等报道的结果一致。试验组除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C18:2和C18:3)、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的平均值比对照组高外,18种氨基酸总量、肌内脂肪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PUMA)和其他氨基酸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把初重489kg,15月龄左右的72头西门塔尔公牛分成4组来测定集约化饲养和饲喂时间对肌内脂肪酸(FA)组成的影响。4组小公牛(每组18头)喂玉米青贮料和精料,两组集约饲养(I),两组粗放饲养(E),结果集约组日增重为1371g(I),粗放组为943g(E)。饲养100d(S)或138d(L)后每组屠宰一半,测定膘情参数和肌间脂肪酸含量,SE组和LE组饱和脂肪酸(SFA)分别为47.7%和47.5%脂肪酸甲酯(FAME),SI组都为48.7%FAME;LI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增加到44.2%FAME,然后SE组、LE组和SI组数据接近,分别为41.9%、42.29/6和42.0?ME;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脂肪及脂肪酸组成对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畜牧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许多国家的禽蛋生产已能保证消费需求。近二十年来,禽蛋的消费量出现下降趋势。1968年美国每1人鸡蛋的消费量为315个,而1991年下降到232个,激减73%(陈厚基,1995)。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蛋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无疑是主要因素之一。医学上早已证实,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的主要成分,高胆固醇血症是多种动物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决条件。从而确立了血浆胆固醇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通过膳食或药物治疗使血浆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发生率则降低2%(Hargis,1988)。美国卫生研究所建议:所…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6,(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约克夏猪和藏猪的FAS含量分别为(5.7±0.40)mol/L和(4.6±0.43)mol/L,呈极显著差异(P0.01);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50%、5.48%。相关性分析显示,FAS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FAS可通过血液负调控肌内脂肪含量,但肌内脂肪含量是FAS和激素敏感脂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FAS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还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为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肌内脂肪含量是猪肉食用品质的 1个主要决定因素 ,是高度遗传的 ( Hovenier等 ,1 993)。在纯种的杜洛克猪群中已经证实 ,A- FABP( FABP4)和 H- FABP( FABP3)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 ( Gerbens等 ,1 998,1 999)。对梅山×荷兰大白猪杂交群的分析进一步支持H- FABP(而非 A- FABP)参与肌内脂肪沉积的观点 ( Gerbens等 ,2 0 0 0 )。然而 ,尽管有这样一些的联系 ,在对 2个猪群的分析中都不能排除与 A-FABP、H- FABP基因密切相连的基因的影响。为了调控肌内脂肪含量 ,A- FABP、H- FABP基因的遗传学变异最…  相似文献   

15.
16.
反刍动物肌内脂肪及脂肪酸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作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它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的硬度、贮存稳定性受肌内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等影响,进而影响脂肪的营养价值、风味以及食用品质,而脂肪酸组成受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和日粮等因素影响。反刍动物由于瘤胃氢化作用导致其脂肪酸饱和程度和异构程度高于单胃动物,从而使其肌内脂肪以及脂肪酸组成不同,导致其肉品质以及风味都不同。本文旨在综述反刍动物肌内脂肪及其脂肪酸构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肌内脂肪含量是评定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为人们在DNA水平上研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可能的主效基因、可以考虑的候选基因以及其他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等方面概述了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研究进展,并对在育种实践中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应用前景、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肌内脂肪含量是评定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为人们在DNA水平上研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可能的主效基因、可以考虑的候选基因以及其他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等方面概述了猪肌内脂肪含量的QTL研究进展,并对在育种实践中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应用前景、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择18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日粮中添加沼渣对猪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除背最长肌中油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外,其余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认为,日粮中添加沼渣不会从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上对猪肉风味及其他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但需要注意日粮中添加过高比例的沼渣可使猪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多,有导致肉品质变差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粗饲料饲喂的散养黑猪肌肉脂肪酸(fatty acids)组成及含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在散养黑猪肌肉中分离鉴定出14种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1.13%)、硬脂酸(11.17%)、油酸(37.06%)、亚油酸(22.15%)、亚麻酸(1.84%),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4.48%,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9.9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99%。研究结果表明,无抗粗饲料饲喂的黑猪颈部肌肉脂肪酸相对比例和含量良好,对肉品开发和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