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中草药黄芩在大田直播条件下的栽培技术,重点介绍了黄芩播种、苗期和花蕾期管理的技术要点,提出了人工栽培黄芩最佳采收期,旨在为黄芩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河北省承德地区人工栽培黄芩的实践经验.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闽管理、收获与加工等方面提出了其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黄芩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黄芩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黄芩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栽培的种苗质量、适宜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种、采挖、初加工、包装和贮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定西市境内黄芩的栽培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陇南黄芩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黄芩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我们总结了多年试验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编写了本栽培技术规范,对陇南不同区域黄芩栽培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为实现黄芩栽培优质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等功效。2018年,在铜川市耀州区文昌村引种300亩黄芩,通过认真研究黄芩不同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利弊影响及性状,总结黄芩引种及生长期气象服务和实际种植情况,整理相关种植管理技术,探讨气象服务思路,为气象服务工作和实际种植提供参考,对本地黄芩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黄芩野生资源日益匮乏与人类对黄芩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黄芩资源的培育倍受重视,人工栽培黄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黄芩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合理采收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升黄芩资源的人工培育水平积累基础资料,进而为提高我国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与质量,为推进黄芩培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东部,境内所产野生黄芩以“热合黄芩”盛名享誉中药材市场几十年。针对近年来市场需求增加和野生资源减少,野生黄芩供不应求的形势,本县自2001年开始发展黄芩在山坡地的仿野生栽培,取到了较好的效果。据2006年的收获结果,每亩三年生的仿野生栽培黄芩可产干品150kg,产值超过1500元,比种植玉米增收50%以上,同时也有效减少了中耕松土等田间作业造成的山坡地的水土流失。到2006年本县的山坡地仿野生栽培黄芩种植面积已由2001年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超过2.0万亩。现将黄芩山地仿野生栽培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黄芩栽培效益,减少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黄芩丸粒化种子不同配方对黄芩根腐病影响的试验,找出最佳配方组合,为黄芩丸粒化种子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栽培与管理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型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凉血安胎的作用.黄芩喜温暖,耐高温、耐旱和耐严寒.黄芩生于干燥向阳的山坡草地,多为野生,少有栽培.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上生长良好.在我国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辽宁和黑龙江等北部地区.四川、云南等也有分布,但黄芩品质较差.野生黄芩以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赤峰一带所产为地道.产品根条粗长,质地坚实,内色鲜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黄芩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河北、陕西、山东栽培的较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黄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产量、品质下降。掌握其生态习性,进行科学种植,才能解决黄芩高效生态栽培的问题。笔者结合黄芩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对黄芩种植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冀北地区黄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推动了冀北地区黄芩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豫西地貌复杂多样,是优质黄芩的最佳适生区之一。为提高人工黄芩栽培产量,近年来,我们从繁殖方式和肥水管理等环节入手,对黄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生产经验,进行示范推广,黄芩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和解毒的功效。黄芩是河北省承德市道地大宗中药材,是承德市中药材主栽品种,目前人工栽培面积超过26万亩。针对承德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利用荒地、山坡地、退耕还林地种植黄芩,规范黄芩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者通过到基层蹲点和实践操作,总结出黄芩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进行种植管理,一般亩产黄芩鲜品550~700kg(折晾  相似文献   

14.
从甘南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春旱,给农业生产增收带来严重影响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对灌后覆膜和垄作栽培前后黄芩土壤含水量,及相应的黄芩生物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灌后覆膜技术的保墒效果要优于垄作栽培技术,提高了黄芩的抗旱能力。灌后覆膜栽培技术能有效的提高黄芩的产量,每公顷纯收入增加500~900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黄芩种子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寻求黄芩种子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以及影响黄芩种子产量的主要虫害黄翅菜叶蜂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承德道地2年生热河黄芩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及不同药剂处理对种子产量、种子产值、产出比、黄翅菜叶蜂成虫数及危害果荚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种子产量随着株、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栽培株、行距大或小均不利于黄芩种子产量,2年生黄芩繁种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为30 cm 50 cm、种苗66 690株/hm2、种子产量为136.5 kg/hm2、种子产值为307 125元/hm2、产出比为9.8,在最适栽培密度下,针对黄翅菜叶蜂使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最佳、种子产量为114 kg/hm2。因此,黄芩种子田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行距30 cm 50 cm,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治黄翅菜叶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黄芩是中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药效功能显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从黄芩的分布、种质资源评价、繁育和栽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并探讨了黄芩资源和栽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黄芩仿野生栽培技术,其是一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其主要栽培技术:根据野生黄芩生长习性,采用覆盖黑色地膜、精量播种、种子裸露垄面,在光照和雨淋的作用下,破坏黄芩种皮的蜡质层,解决出苗难的问题;通过镇压等管理办法,提高品质;垄间套作,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陈万翔  高彻  计博学  何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6-16226,16229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期对黄芩内在品质的影响规律,为黄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8个播种期,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黄芩苷的分析测定是在黄芩生产的第2年秋季,地上茎叶枯萎期取样,自然干燥后,对有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播种期与黄芩根部黄芩苷含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野生黄芩时,以7~8月雨季播种并于8月出苗的,黄芩根部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播种时期。[结论]在人工栽培黄芩时,建议在不明显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前提下,以7~8月雨季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完善黄芩35 cm白膜露头栽培技术,本课题组于201 3年在黄芩规范化种植基地设立了黄芩35 cm白膜露头栽培密度筛选试验,科学总结出该项栽培模式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为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6种密度对一年生黄芩籽粒产量和药材产量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合密度与各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以探索适于兰州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密度为75万株/hm2时黄芩药材产量、干鲜比和经济效益最高,药材商品规格较好,籽粒产量适中,是适于兰州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