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院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起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衡水地区为例,主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应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与第一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提出优化涉农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发展适应性的建议,以期提升广东涉农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市职业院校为例,分析了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内涵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确立1个主题,重视2个建设,深化3项改革,突出4项工作,探讨了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目的是使涉农专业内涵建设有新的提升,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阐述了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6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在协同学视野下,这是由于供应端的教育系统和需求端的经济系统没有进行充分协同运动、但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将使对接系统出现宏观有序结构,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使对接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进入到平衡状态,由不稳定结构变为稳定结构。论文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对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协同运动能够乐观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而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非常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农民老龄化问题。目前,国内鲜有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意愿的研究。课题组对衡水市职教中心农林和畜牧两个专业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愿景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涉农意愿较低,为43.3%,以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表现尤为明显。和其他几项调查结果如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程度、对本专业学习目的明确度等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学校在强调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和涉农职业,明确学习目的。本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河南省部分市(地)县、乡、村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突破途径和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员的科技需求,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对接的最佳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培养千千万万既有文化、技术,又会管理、经营,更懂法纪的农村实用人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体。本文以云南省石屏县职中为例,通过分析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涉农职业院校目前的发展受四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分别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旧的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我国西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学校自身建设的影响。因此,在探索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时,必须对以上四个因素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涉农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近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渠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提出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通过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宣传,提高涉农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到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为载体,基于浙江省农业行业自主创业环境和涉农专业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多年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构建农业自主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树立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归纳出了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率的创业教育模式,即面向农业行业,扎根农业产业,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双层次多平台创业教育模式,进而从创业意识模块、创业素质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教育实践模块细分了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应巧艳 《河南农业》2016,(11):149-150
当前尽管我国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但是涉农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女生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涉农专业毕业女生就业中面临就业质量差、功利性强等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为涉农专业女生搭建就业平台,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家对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大力扶持,但起色不大;同时,所培养的涉农专业学生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出现就业与农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在分析矛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在改善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环境、全方位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两个方面重点发力,改善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家对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大力扶持,但起色不大;同时,所培养的涉农专业学生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出现就业与农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在分析矛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在改善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环境、全方位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两个方面重点发力,改善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宏大规划,涉及要素众多,需多方面交联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应该发挥自身的人才、科技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为例,提出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技下乡、生产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16.
由于对涉农专业的误解,涉农类专业学生的转专业需求更高。分析河北农业大学2011—2013年学生转专业情况,发现就业率低是涉农类专业无法吸引学生的硬伤。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他主性和盲目性,对专业满意度不高,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是涉农类专业学生的转专业原因。学生转专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为此,涉农类专业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做好转专业后续工作,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加大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托广东农垦企业,在专业建设上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农"字头上下功夫,大力宣传涉农专业、政策优惠涉农专业,确保涉农专业进出两旺。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外引内培",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努力为"三农"服务等工作,形成"场校融合,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全程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以农为体,工商为用"的办学特色,服务以南亚热带农业、都市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为特征的广东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服务地方型园艺技术专业建设,介绍了湖州园艺产业发展概况,阐述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与涉农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整体关系,并对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改革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及深化与农民学院的合作模式来助推湖州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遵义涉农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促进遵义地区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型升级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针对目前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农艺专业为例,构建了课堂与田间工学反复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开发、建设和运行平台;建立校内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双基地"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