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豆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发现:为害舞铜市夏大豆的害虫有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蜱螨目等2个纲、7个目、17个科30种。其中半翅目的豆盾蝽和鳞翅目的豆荚螟,田间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为严重,是为害该市夏大豆最重要的害虫,应作为夏大豆害虫防治的主要目标;其次为鳞翅目害虫中的大豆卷叶螟、大豆造桥虫和斜纹夜蛾等。  相似文献   

2.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冀北地区大豆田害虫发生规律和提高害虫防治水平,综合多地区大豆田害虫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春播区大豆害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在大豆全生育期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为害严重,大豆蚜、点蜂缘蝽等害虫均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防治难度大,棉铃虫等一些害虫为害具有暴发性,需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点蜂缘蝽等一些害虫为害时间长,需进行多次防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一步将害虫分为3个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春播大豆害虫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黑龙江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正> 夏大豆生育中、后期常遭受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Wall.、银纹夜蛾Argyrogzamma agnata(stgr).、大豆毒蛾Cituna locuples Walker等多种食叶害虫的为害而影响产量。大豆对食叶害虫的为害有一定的耐受性和补偿能力,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忍受多大的叶面积损失,是确定大豆食叶害虫防治指标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根据夏大豆食叶害虫的为害特点,进行了人工去叶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一、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7.
采用温室栽培接虫鉴定与田间套种自然鉴定相结合,对9个大豆育种新材料和品种进行了抗鳞翅目害虫鉴定及评价试验研究,用目测抗虫指数调查法,计算平均抗虫指数,得到综合抗虫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2-1、滇豆6号、滇豆7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抗虫(R);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1-1、29-1、67-1、89-1、滇豆4号、滇豆5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中抗(MR).试验结果品种间差异明显,调查及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为大豆田间抗虫品种筛选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1.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9.
白边地老虎(Euxoa oberthuri Leech)属鳞翅目、夜蛾科。在黑龙江省发生很普遍。白边地老虎幼虫是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为害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和大豆、烟草、甜菜等经济作物,还为害豆科、十字花科等多种蔬菜。  相似文献   

10.
对晋南夏大豆田间杂草进行了调查和化防试验,结果表明,晋南夏大豆田间主要为害草类为苋、马齿苋,以氟乐灵药剂100倍液播前处理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大豆食心虫,别名大豆蛀荚蛾、小红虫、豆荚虫等,属鳞翅目细小卷叶蛾科,是我国北方大豆生育后期的主要蛀荚害虫。本文介绍了大豆食心虫的分布、为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琼海、乐东、三亚等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区为害玉米的蛀果性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鲜食玉米蛀果性害虫主要有4种,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田间为害率最高达72.2%,其次顺序为粘虫、棉铃虫和条螟。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夜蛾为一种杂食性暴发性害虫,又名贪夜蛾、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为害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白菜、甘蓝等多种蔬菜。该虫原为一种次要害虫,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危害逐渐加重。在濮阳市黄河滩区和蔬菜田常年发生,上升成为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种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中,获得对田间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大豆材料.[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rylC转入大豆品种Williams82中,并通过Bar试纸条及PCR方法对所获得的转化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28株阳性大豆转化植株.[结论]初步认定CryIC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schler)]为鳞翅目害虫,2005年在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为害,2010年发生程度明显上升,2011年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且程度加重。为此,2010年和2011年对安新县二点委夜蛾田间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2011年测报灯诱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具有局部暴发、选择性强、为害重的发生特点,初步认定其在安新县1 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杂草及枯枝落叶下越冬。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溴氰虫酰胺防治3种鳞翅目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100 g/L溴氰虫酰胺OF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 g/L溴氰虫酰胺OF以每667 m2 1.0 ~ 1.4 g剂量喷雾施药,能有效控制十字花科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为一种杂食性暴发性害虫,又名贪夜蛾、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为害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白菜、甘蓝等多种蔬菜.该虫原为一种次要害虫,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危害逐渐加重,在濮阳市黄河滩区和蔬菜田常年发生,上升成为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种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它分布广,是一种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主要为害甘薯、大豆、花生、烟叶等;在蔬菜中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类蔬菜,也能为害芋、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豆类等,能为害的植物达99个科290多种之多。随着我区经济作物栽培种类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斜纹夜蛾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1.5万亩,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的种群动态,于2019年和2020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对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进行田间幼虫调查和测报灯下成虫监测。结果表明,漯河市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分属2科6种,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桃蛀螟[Con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在夏玉米田混合发生,8月中旬混合种群虫口密度最大,最高虫口密度为118头/百株;不同年份田间优势种略有差异,2019年优势种为桃蛀螟、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2020年优势种为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同时期测报灯共诱集6种鳞翅目害虫8 850头,在8月中旬和9月上旬为诱虫高峰期;桃蛀螟、棉铃虫和劳氏黏虫在两年中均为优势种,亚洲玉米螟在2019年为丰盛种,在2020年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是一种突发性、多食性的迁飞害虫。可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大发生时禾谷类作物、林木等均受其害。最喜食的植物是灰菜、甜菜和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