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黑果枸杞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资源目前处于野生闲置状态,人工育苗、造林及加工利用基本处于空白,对其生态特性的研究深度和人工繁殖关键技术掌握得较少。为了更准确了解黑果枸杞特点和生态规律,开展黑果枸杞人工驯化技术研究,采取容器育苗及造林试验,全面了解黑果枸杞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部分特性,并掌握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为人工繁育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2.
黑果腺肋花楸营养杯苗荒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辽宁朝阳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将优良生态经济型树种黑果腺肋花楸及其关键栽培技术应用于荒山造林建设中,提出了整地方式、栽植、抚育管理等荒山造林技术,以期为半干旱地区黑果腺肋花楸荒山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黑果枸杞种子萌芽率低、前处理时间长及造林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本文采用1%的KNO_3溶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进行前处理,并对其高效育苗技术及造林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的KNO_3溶液可促进黑果枸杞种子萌芽,提高出苗率;黑果枸杞育苗时温室环境调控下采用基质可确保成苗率;黑果枸杞造林树体管理中,可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起来,即在修剪时可将结果量大的枝条剪下来以采集黑果枸杞果实,但是所剪结果枝条不能低于其总枝条数的50%,以促进黑果枸杞枝条更新,这样既可确保其生态效益,又可适当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篱架栽培结合起垄定植(0.8 m×1 m×3 m)模式技术研究试验,通过观测、称质量、计算黑果枸杞枝条生长量、单果质量、单株产量、667 m~2产量、纵横径、商品率进行对比,总结出生长快,结果早,丰产早的黑果枸杞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给黑果枸杞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野生状态和人工栽培条件下青海黑果枸杞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状态环境条件的差异明显造成黑果枸杞叶片、果实、枝条的形态变化。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与野生状态的黑果枸杞在纵径、横径、单果鲜质量3个指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平均单果鲜质量比野生的增加0.12 g,是野生状态下的1.86倍,并使果实更加饱满。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叶长、叶宽、叶面积明显增大,这是生长条件良性变化导致叶的形态特征的响应与适应。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叶形指数和叶面积的增加,更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野生条件下黑果枸杞枝条短粗,刺多而密,人工栽培使枝条生长加快,棘刺减少,易于果实采收。  相似文献   

6.
郭晓雯 《山西林业》2022,(S2):64-65
自然条件下繁育的黑果枸杞实生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育黑果枸杞苗木。从苗床准备、组培苗温室锻炼、苗木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黑果枸杞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永靖县黑果枸杞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黑果枸杞食药、经济、生态价值及资源分布、生长习性、育苗地概况,从采种、繁殖及管理等具体方面介绍黑果枸杞人工育苗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民勤旱沙区黑果枸杞栽植成活率,并提高枸杞品质和产量,本文以民勤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通过对苗木根系的不同处理探讨对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柴达木地区枸杞有机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篱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是获得枸杞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中密度和低密度的枸杞园产量高,尤其是低密度的枸杞园,效益最好。密度管理和控制是提高枸杞产量品质的核心;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提高有机枸杞产量品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黑果枸杞是我国西北部分地区特有的一种多年生耐盐、抗旱、防风固沙、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灌木。对甘肃酒泉市黑果枸杞资源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前景,提出了黑果枸杞的开发利用措施,为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黑果枸杞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黑果枸杞资源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黑果枸杞的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生态价值,以及饲用、药用等经济价值,结合河北省引种栽培现状,从加大研发力度,选育丰产性良好的品种,推广栽培管理标准化,加强贮藏加工和加大繁育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黑果枸杞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蕾 《绿色科技》2019,(17):107-108
为测定野生和种植黑果枸杞中原花青素、维生素B1、多糖的含量,给种植黑果枸杞的研发提供依据。采用盐酸-正丁醇法测定了黑果枸杞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荧光法测定了维生素B1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了黑果枸杞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种植黑果枸杞的原花青素、维生素B1、多糖的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且种植黑枸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枸杞的1倍。5个种植区黑枸杞3个指标含量有差异。种植黑果枸杞与野生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多糖、维生素B1含量比较是升高趋势,种植黑枸杞成分含量存在地区差异,提示种植黑果枸杞时需要选择适合的种植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黑果枸杞的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引种后应用方向,认为黑果枸杞可应用在家庭庭院种植、生态防护、营造经济林等方向。在黑果枸杞产业发展应用中应注重结合良种选育、科学制定黑果枸杞产业深加工发展规划,使得黑果枸杞产业健康发展,赢得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尉犁县黑果枸杞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全新途径,出现了不少黑果枸杞种植大户,对优质黑果枸杞的苗木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黑果枸杞栽植的株行距,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实生苗进行田间栽植,分别设置3个不同株距1、1.2、1.5 m,以及3个栽植株行距1.5 m×2 m、1.5 m×3 m和2 m×2.5 m,通过测定株高、冠幅、分枝数、侧枝数、侧枝长、尖削度、坐果率、果实参数、产量等,比较不同株距和栽植株行距对黑果枸杞生长发育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合适株距为1.5 m,行距2~3 m,在保持单株占地面积相近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株行距;栽植株行距为1.5 m×3 m时,果型变异小,果实纵径、横径、果型指数等表型特征较稳定。以期为人工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野生珍贵经济树种黑果枸杞的利用价值、开发前景和盐碱地种植技术。包括园址选择、整地施肥、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幼树期管理、成年树管理。管理技术包括中耕除草、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黑果枸杞花期果期较长,抗病力强,病虫害极少。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目前酒泉市枸杞生产栽培技术主要复制宁夏枸杞人工栽培模式,两地在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上存在差异,结合本地实践经验,归纳整理了酒泉市枸杞种植过程中主栽品种的物候期和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为酒泉市乃至同类地区枸杞生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果枸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黑果枸杞生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以施氮肥40 g/株时,株高、茎粗、冠幅和叶面积均较大,表现最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60 g/株时,叶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黑果枸杞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后减趋势,当施氮量为40 g/株或60 g/株时,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最大,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黑果枸杞植株生长和产量,施用量以40~60 g/株尿素为宜。  相似文献   

19.
紫斑牡丹作为我国重要的油用植物,其栽培管理及产业前景逐渐被人们看好。该文根据辽宁地区紫斑牡丹育苗和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以及对已有紫斑牡丹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提出适宜辽宁地区生产的紫斑牡丹培育技术体系,摸索出覆盖玉米秸秆的越冬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适宜荒漠区造林和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种源,促进生态扶贫产业发展。【方法】以不同种源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通过引种驯化,测定其生长量、果实形态特征、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各种源间的差异。【结果】不同种源枝条生长量为31.0~54.2 cm,采自甘州区西洞滩的黑果枸杞生长量最大,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次之,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生长量最小。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和民勤青土湖的黑果枸杞在6月中旬前生长较快,之后生长缓慢;甘州区西洞滩的黑果枸杞枝条在6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在7月中旬后仍具有较大的生长量;其余种源枝条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生长较快,之后逐渐变缓。各种源果柄长度为7.47~10.6 mm,其中采自青海柴达木的最长,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次之,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最短。采自青海柴达木的果形指数为0.49,其余种源的果形指数为0.7~0.8。各种源单果质量为0.31~0.44 g,其中采自酒泉肃州区的黑果枸杞单果质量最大,采自青海柴达木和民勤青土湖的次之,采自新疆尉犁县的最小。各种源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00%~10.86%,其中采自青海柴达木的黑果枸杞中含量最高,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为1.15%~1.83%,其中采自酒泉肃州区的黑果枸杞果实中含量最高,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次之;总黄酮含量为42.0~65.2 mg/g,其中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黑果枸杞果实中含量最高,采自民勤青土湖的次之,采自新疆尉犁县的最低;总酚含量为48.84~75.14 mg/g,其中采自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黑果枸杞果实中含量最高,酒泉肃州区种源次之。8个种源黑果枸杞的果实均富含N、P、K、Ca、Mg、Fe、Mn、Cu元素,其中采自甘州区西洞滩和苏南县明华区的黑果枸杞果实还富含Zn元素,其余种源含有微量的Zn元素。【结论】各种源黑果枸杞在武威均能正常生长,张掖甘州区西洞滩和武威民勤青土湖的黑果枸杞更适用于荒漠区造林,张掖甘州区老寺庙农场的黑果枸杞更适用于人工栽培,酒泉肃州区的黑果枸杞既适用于荒漠区造林也适用于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