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吸收和利用水分的模式决定了生态系统对环境水分的响应,示踪不同条件下植物水分来源,可以为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系统水分传输研究中,传统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学者对水分传输机理的了解,而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示踪性等特点已成为研究水分运动机制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相关学者已从多时间尺度、不同层次方向来研究,但对不同区域植物水分来源的定量区分、不同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叶片水同位素分馏机制尚未达成共识。在简述氢氧同位素示踪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定量区分植物水分来源的方法,讨论了不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降雨前后的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和植物叶片水同位素动力分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区域生态用水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言水分是植物体内最多的成分,是植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植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新陈代谢只有在水分相当饱和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植物不断地散失水分与水分的运输密切相关。水分从体内回到环境中是蒸腾作用的结果,因此蒸腾作用影响水分代谢,从而影响其生理活动。至今,人们对棉花水分代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水分代谢对棉花生理生态的影响,取得了较大成果。本试验旨在从棉花蒸腾作用和缺水率着手,定量地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122-122
植物光合、蒸腾与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学内容简介本书以气孔行为控制的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模型模拟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刺槐群落优势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群落不同植物水分利用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群落稳定性关系,以延安宝塔区公路山半阴坡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内12种优势植物,并在林外选择相同植物。在植物生长旺盛期,系统地测定水分平衡参数(叶片水势、水分饱和亏缺、临界水分饱和亏缺等),通过对不同植物的水分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内、林外不同生境下,12种植物水势日变化曲线一致,但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其水分参数都要进行调整。水分参数在相似生境下不同,在生境条件变化后也不同。2)根据不同植物黎明前水势、日最低水势、水分饱和亏缺等水分参数,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林内12种优势植物划分成4个水分适应类型,每一种植物均有其特殊的水分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河东沙地沙蒿水分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同位素技术为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提供了便利,研究河东沙地植物的水分利用对荒漠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河东沙地沙蒿的水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6月和9月沙蒿主要利用0~60 cm的土层水分,6月份0~60 cm土层水分贡献率87.1%,9月份0~60 cm土层水分贡献率84.0%,6月和9月0~20 cm土层水分贡献率达到了40%;沙蒿是一种浅根系植物,主要依赖60 cm以上土层的土壤水分生存;6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沙蒿水分来源的变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抗旱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干旱区,水分是影响林木生长和产量的主导生态因子。因此,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过程关键在于树种的选择,首先是树种抵抗干旱生境能力强弱,其次考虑其代谢效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植物的水分关系反映植物内部水分状况的优劣,而植物水分生理和抗旱生理生化指标是判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依据。在植物的抗旱性研究中,由于抗旱机理的复杂性以及植物对干旱适应性的多样性,要寻求一个通用的抗旱性指标是不现实的。只有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物种的耐旱性。应用数量分析手段综合评价植物的抗旱性,可进一步从整体上揭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实质。本文选择了17个植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试植物苗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稳定同位素的一些关键术语和相关标准,探讨了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中 C、H、O三种稳定同位素的确定及其同位素效应,同时主要从植物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吸收水分最活跃区域、植物群落内不同物种水资源利用差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稳定同位素先进技术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植物水分利用研究甚至整个生态学领域研究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植物水分运输机制研究新进展,以友利用氢同位素(氚T)示踪技术进行植物水分运输和分配研究机理及其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稳定同位素的一些关键术语和相关标准,探讨了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中C、H、O三种稳定同位素的确定及其同位素效应,同时主要从植物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吸收水分最活跃区域、植物群落内不同物种水资源利用差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稳定同位素先进技术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植物水分利用研究甚至整个生态学领域研究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业》2017,(7)
<正>水分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原料之一。干旱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气孔运动、营养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干旱限制了我国半干旱区农业发展,也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研究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提高玉米的抗旱性,以达到旱作区农业生产节水、稳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干旱胁迫对作物光合作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苏州市32种园林植物的光合及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江苏苏州32种园林植物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水分利用特征。其中,垂丝海棠、枫杨、夹竹桃和紫荆4种植物的瞬时光合速率较高,分别为22.21、19.34、19.09、18.27μmol/(m2·s)。乐昌含笑、桂花、樟树和枫香4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5.23、4.77、4.49、4.26;金叶女贞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只有1.10。  相似文献   

12.
植物气孔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孔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因素,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通道,在调节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水分利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孔的形成与发育受到转录因子的调控,包括b HLH类转录因子、MYB类转录因子和Dof转录因子,同时受到一系列负调控因子、蛋白激酶及受体蛋白的影响。另外,气孔的发育还受CO_2浓度、光照及激素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植物气孔的形成、分布、生长及发育过程。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气孔发育相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参与气孔发育的相关因子,并且对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分及水势特征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区黄金梨果实膨大期间对大气、植物、土壤进行水分和水势的连续定点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与植物茎流、土壤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0~15 cm土层的土壤水势对SPAC...  相似文献   

14.
根域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干旱地区植物来说,水分是植物生存至关重要的因素,叶水势是反映植物内部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宁夏枸杞夏季根域温湿度及叶片水势进行跟踪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枸杞根域温度越低,叶片水势越高;枸杞根域温度越高,叶片水势越低。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局部根区灌溉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综述了局部根区灌溉对植物的水分利用、光合能力、植物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并对今后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松不同恢复模式下的水分利用策略以探究植物合理的种间配置结构,为岩溶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测定云南松及混交群落内4种植物(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栎)的茎秆水和不同水源的氢氧同位素值,结合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进而探究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岩溶地下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云南松混交林中20~60 cm土壤层含水量显著高于纯林,旱雨季最大相差10.36%和15.19%,表明混交林内水分条件更好。2)云南松混交林相较于纯林,水源的利用比例季节波动小,旱季香樟与清香木加大了对岩溶地下水的利用比例18.1%、19.2%,降低了种间竞争,其深根提升上来的水分又可惠及云南松及浅根植物。3)与纯林中云南松相比,混交林中云南松叶片δ13C值季节变化小,表明水分利用效率相对稳定。云南松可以与清香木、香樟等阔叶树种混交种植,能够提高云南松的存活率,也减少植物群落在水源利用中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热浪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增加。热浪持续时间虽相对较短,但会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特别是热浪末期的高温与干旱的复合胁迫会严重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力障碍,加速植物死亡过程并增加其死亡率。其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过程的研究是揭示热浪导致植物死亡机制的关键,不同植物应对热浪阶段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策略。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有关热浪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植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高温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特别是林木光合系统、水力传输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耗水对热浪下的高温与干旱胁迫的响应策略及其适应机制。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等生理特征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理论。  相似文献   

18.
植物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素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748-7749,7771
从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植物水分胁迫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稳定氢、氧、碳同位素技术在定量区分植物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以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植物根系在吸收水分过程中没有发生同位素分馏,所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植物木质部水分及其可利用水源的氢氧同位素δ值,就可以定量判断植物的水源;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从而使得植物叶片中的碳同位素组成能够成为指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间接指标,是目前研究植物叶片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法;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安全的示踪剂,有助于人类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位素技术将会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与其他植物一样,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光、热、水分、和养分,这四大因素从它們的性貭来說,光和热是宇宙因素,水分和养分是土地因素,只有这四大因素获得充分协調,水稻才能生长发育得好,产量才能提高,光和熟的来源,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