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染料对杨木单板染色耐光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分别对杨木单板进行染色,分析并确定耐光性最佳的染料及此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活性染料染色杨木单板的耐光性最佳;确定出的最佳染色工艺参数为:染料浓度10g/L,染色时间2.5h,染色温度60℃,浴比20:1。这一研究结果为杨木单板仿制珍贵木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活性染料对染色单板胶合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环保型低毒脲醛树脂胶和单组分湿固化异氰酸酯胶进行杨木染色单板的胶合,测试染色后杨木单板的润湿性和胶合强度,结果得出:染色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板的孔隙度,有利于黏度较低的胶黏剂的铺展,也有利于改善其胶合性能;对于黏度较大的胶黏剂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木材染色工业中酸性染料对木材的上染率较低,造成染色废水色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现状,选用固色率高、水解低和适合环保要求等优点的含双活性基团的M型活性染料三原色对杨木单板进行染色正交试验,作极差分析确定了速生人工林单板的活性染料染色的较优工艺条件:染色温度为70~80℃,染色时间3 h,元明粉40g.L-1,固色剂纯碱20 g.L-1,其中染色温度对活性染料杨木单板上染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促染剂用量、染色时间和固色剂用量。在较优的工艺参数下对杨木单板进行染色试验,上染率分别为:活性红M—3BE 67.8%、活性黄M—3RE 68.6%、活性蓝M—2GE 58.9%,均大大高于酸性染料对木材的上染率(一般在30%以下)。这种染色方法降低了排放的染色废水中的染料,为速生人工林杨木的节能、环保染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椴木单板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并对染色处理后两种染料染色单板的颜色耐光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板活性染料染色最优工艺为:染料浓度0.5%、NaCl浓度1.5%、温度75℃;酸性染料染色最佳工艺为:染料浓度0.2%、NaCl浓度1.5%、温度70℃;活性染料染色单板的颜色耐光性能比酸性染料染色单板优异。  相似文献   

5.
以杨木单板及其染色单板为试材,使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分析这两种单板的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杨木单板的光变色是木材本身;染色杨木单板的光变色是染料和木材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光变色的主要因素是染料的品种和结构。因此,杨木单板的光变色小于染色杨木单板,而染色杨木单板中酸性蓝染色单板光变色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电子显微观察下木材染色机理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桦木单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并使用电子显微镜对染色单板进行显微观察;从而对单板的染色机理进行对比性研究,为木材染色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在木材中的存在方式有很大差异。酸性染料只是与木材发生了物理结合,而活性染料可以与木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共价键结合。  相似文献   

7.
活性染料的杨木单板染色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齐  刘元  邓洪  胡云楚 《木材工业》2005,19(4):39-41
采用价格低、色谱全、来源广、渗透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活性染料对杨木单板进行仿黑胡桃染色,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很好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较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h,促染剂元明粉40 g/L,固色剂纯碱20 g/L.  相似文献   

8.
于娟 《辽宁林业科技》2014,(3):28-31,56
将桦木单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染料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从而对单板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最终确定的染色工艺为:染料浓度1%,温度75℃,纯碱浓度2%,NaCl浓度2%,渗透剂JFC浓度0.1%,固色时间30 min,染色时间60 min,浴比10∶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老化杨木单板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的染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未老化和老化杨木单板染色后,老化杨木单板表面染色均匀性变差,上染率、水洗色牢度明显降低。老化杨木单板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染色的均匀性得到改善,上染率提高,但水洗色牢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适宜木材染色的大红GR和嫩黄G酸性染料,对人工速生树种-杨木的漂白单板和未漂白单板进行染色.测定染色单板染色前后的颜色,计算染色前后的色差,并分析杨木单板染色后材色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染料染色单板的变色度Eab与材色指数呈现不同的关系:红色染料a值增加和L值降低对Eab影响大;黄色染料b值增加决定了Eab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杨木和桦木单板为试材,引入光谱反射曲线研究了室内自然光环境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过程,分析了树种、漂白处理、染料种类及浓度对染色单板耐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射后染色单板K/S曲线呈下降趋势,光谱反射率曲线向黄光方向移动,染色单板发生黄化。漂白处理加速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染料品种对染色单板耐光性影响显著,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明显,而酸性大红的变化不大。利用光谱反射曲线可快速直观地评估染色单板耐光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染色木材pH值与缓冲容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酸性染料与活性染料,对大青杨和桦木单板进行直接染色和NaOH溶液预处理后染色,测量2种染色单板的pH值和缓冲容量,并与未染色单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aOH溶液预处理、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的染色对2种单板的pH值及缓冲容量的影响规律一致;染色可小幅度增加木材pH值,显著降低酸缓冲容量;预处理则可较大幅度增加pH值,并一定程度上增加酸缓冲容量;大青杨单板经2种工艺染色后,其酸缓冲容量均有明显下降;桦木单板直接染色酸缓冲容量减小,而预处理后染色则酸缓冲容量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杨木单板制备非结构用单板层积材(LVL),研究处理功率、处理速率对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杨木LVL的胶合性能,当处理功率为4.5 k W、处理速率为2 m/min时LVL的浸渍剥离率降低了59.3%;常压冷等离子体改性可以明显影响杨木单板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单板表面润湿性,当处理功率为6 k W、处理速率为8 m/min时脲醛树脂胶在杨木单板表面接触角的初始角下降25.4%、平衡角下降36.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杨木单板经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羰基数量有所增加,并产生少量的酮基,杨木表面的共轭羰基或羧基数量增加,C—O数量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将玻璃纤维以玻璃纤维线的形态植入到杨木单板中,并对其进行高温塑化处理,探究浸渍塑化后玻纤复合杨木单板对单板层积材(LVL)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塑化后的玻纤复合杨木单板能够明显提高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表面硬度以及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杨木染色漂白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氢氧化钠浓度和耐光剂种类对染色杨木单板耐光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性染料对预处理后的泡桐单板进行了仿红木染色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对泡桐有较好的易染性,泡桐单板经染色后能达到红木商业用材的自然效果;活性染料染色时,由于上染和固色是分开进行的,固色前染料可以充分进行扩散移染,从而有效避免泡桐单板表芯色差现象;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 h,促染剂元明粉40 g/L,固色剂纯碱20 g/L.  相似文献   

17.
杨木单板染色工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L9(3^4)方法对美洲黑杨单板的染色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染液温度、浓度、pH值、染色时间对染透率和表面效果的影响及助剂对染色单板耐水性、耐光性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杨木单板染色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杨木单板的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染料对速生杨木单板染色,考察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对单板色差值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染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染液质量分数0.52%、染色时间4.2 h、染色温度72 ℃时,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染色效果,杨木单板的色差值为62.54 NB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冷等离子体对杨木单板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单板含水率、涂胶量和胶黏剂种类对杨木单板胶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能显著地改善不同制板工艺条件下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率可达15%~45%.含水率越低,等离子体处理后强化胶合强度的效果越好,并且对于UF、MUF、PF三种胶黏剂,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均可在常规胶量下增强杨木单板的胶合强度,表明了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可运用于工业化生产,并且是降低成本和甲醛释放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不同浓度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处理杨木单板,测定了杨木单板表面的接触角,计算了杨木单板表面极性分量与表面自由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在杨木单板表面的初始接触角随偶联剂浓度增大而减小,表面润湿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偶联剂处理杨木单板的表面自由能随偶联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极性分量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处理后杨木胶合板的强度随偶联剂浓度增大而降低。ATR-FTIR测试结果表明,经偶联剂处理后,酯键发生断裂,芳香族酮类物质的吸收峰出现,羟基相对含量升高,解释了润湿性增强,表面能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