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黄河滩区为例,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与保护”的思路,分析黄河下游滩区的现状,剖析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植物规划原则,依据三滩分治的滩区治理理念,进行高滩、二滩和嫩滩的分区植物规划,给出二滩和嫩滩植被景观修复策略的建议,从植物的角度探寻黄河下游滩区的生态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工程治理成效显著,但生物防治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的利用方式改变等治黄措施有待加大力度。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防洪安全状况难以满足长远建设的要求。建议滩区的建设在保证滩区安全的状况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潜势,加强生物治理,启动补偿机制,通过功能区的划分,强化基础设施和庄台建设。把耕地农业系统转变为草地农业系统,扭转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生态移民,减轻滩区人口压力。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滩区群众能安居乐业,将黄河滩区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滩区,自河南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河道总长1092公里,滩区面积381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86万人,是最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与脱贫攻坚,不仅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确保黄河安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河南黄河滩区位于该省的孟津县白鹤至台前县张庄段,河道长约444km,滩区涉及洛阳、郑州、开封、焦作、新乡、濮阳6个市,19个县(区),1125个自然村,居住人口100多万,总土地面积约2266km2,共有耕地201.35万亩。黄河滩区是黄河排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受洪水频繁漫滩和经济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滩区丰富的滩涂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对滩区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缓解河南省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在阐述河南省黄河滩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前景、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一、基本情况濮阳市黄河滩区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21个乡镇、503个行政村、44万人,其中纯滩区村庄343个、32.2万人;滩区总面积4.6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3.07万hm2。(一)濮阳县该县位于黄河下游,流经县境61km,涉及渠村、郎中、习城、徐镇、梨园、白堽、王称堌7个乡镇。滩区总面积2.13万hm2,191个滩区村,18.6万人,1.4万hm2耕地。  相似文献   

7.
吴双  王晗  李倩倩  王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8):141-148,157
黄河下游滩区是滩区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本研究以长垣市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案例,剖析研究区域生态现状,分析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最终提出基于"三滩分治"理念的植物种植规划策略:(1)植物规划设计原则;(2)"三滩分治"理念的形成;(3)植物种植规划总体布局;(4)基于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5)嫩滩生态修复策略.以期通过针对滩区提出的生态修复研究策略和植物配置方案,为黄河下游滩区植被的修复与生态治理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蔬菜之一。近年来,我们立足于黄河中下游滩区种植越夏番茄的有利自然条件,探索出黄河滩区番茄越夏栽培技术。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黄河滩区土地形成及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洪水泛滥对滩区土地的威胁依然很大;滩区气候灾害严重;滩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后,按照河南黄河滩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总体分类对河南黄河滩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滩区棉花一年一熟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黄河滩区面积较大,适合进行一年一熟规模化、机械化和轻简化植棉。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生产技术,重点总结了黄河滩区一年一熟条件下的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枝和化控等。并对黄河滩区的适宜植棉规模、所需的简易机械以及生育进程进行了调查总结,以期为在黄河中游滩区发展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笔者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在滩区建设绿色草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绿色草业工程、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小区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绿色综合建设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黄河滩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滩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滩区湿地以及周边地区农田和草地的科学化利用,促进滩区农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朝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58-4759
从河南省黄河滩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出发,分析了林业在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其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方案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马鸿钧  朱清河 《百姓》2001,(7):9-12
姚寨村:不安定的"先进村" 在黄河横穿河南再向北折的大拐弯外侧,有一片豫鲁毗邻的黄河滩区,姚寨村就处在这片滩区里.  相似文献   

14.
滨州市地处山东省会经济圈,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推进山东地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黄河滩区移民迁建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滨州市黄河滩区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滨州市滩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发现滨州市滩区农业存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全、农业产业布局滞后、缺乏专业人才支撑、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趋高的现实困境。建议应从农业基础设施、产业规划、人才支撑和创业环境四个方面优化发展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滨州市滩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处于黄河的中下游,是黄淮海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23个县(市)分布在黄河两岸,形成了地域辽阔的黄河滩。长期以来,黄河多次泛滥成灾,致使该地区人少地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滩区人民积极探索致富的新路,温县的党政领导清醒地意识到,温县地处平原,地下资源贫乏,黄河滩是该县的潜在优势之一,必须加以合理开发。他们要在黄河滩发展牧业生产,建立以种植牧草、饲养食畜.加工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台前县地处黄河下游平原,三分之一的土地在黄河滩区,三分之二在北金堤滞洪区,光照充足,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家庭养殖的传统。台前县又是国家确定的小尾寒羊种羊繁育基地和鲁西黄牛生产基地,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纵观台前县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这里,十年前还是“旱天蚂蚱飞,飞沙白茫茫;涝时蛤蟆叫,积水变汪洋”的滩碱地,而如今,这里已是路渠纵横,平畴活土的鱼米乡了。 沧桑变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这块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990年6月,国家农业部在这里召开了由沿黄八省一区参加的黄河滩区开发治理现场会,肯定了治理的路子,为开发黄河滩区资源明确了方向…… 这就是位于长清县西南部的孝里镇黄河滩区,它东倚遐迩闻名的孝堂山,西临黄河,地势东、西高,中间洼,总面积46.20平方公里,耕地5.39万亩。在这里搞开发治理,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既要搞好配套建设,使资源得以合理运用,又要建立生态农业,实行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效益,造福滩区人民。为此,孝里镇委、镇政府聘请有关专家,制定了滩区开发十年规划,在有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黄河滩区7个县涉及搬迁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搬迁意愿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滩区居民土地经营情况和搬迁后土地处置意愿,找出滩区迁建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黄河滩区异地扶贫提供了基本数据和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丰富,每年滩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面积都会随着主河槽的变化而变化,多年来,这些变化都是依靠载人航空、卫星遥感技术甚至是人工进行测量提取的,覆盖不够全面,数据不够精确。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无人机遥测技术的优点,具体分析了无人机遥测技术监测黄河(开封段)植被群落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引进模式,期待引进无人机遥测技术后可以对黄河(开封段)滩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以及植被立体结构等变化做全方位无死角的探测,为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群落格局合理的分布及人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原阳位于黄河之滨,与郑州隔河相望。作为毛遂故里,原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滩区大县。该县500多个行政村中,重点扶贫村有111个,其中89个村位于黄河滩区。为了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近年来,原阳县围绕产业谋扶贫,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扶贫路。如今,一个个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扶贫产业,让这里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拔掉"穷根"走富路,摘掉"穷帽"换新颜,那些被生活所困的人们,正满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