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品种鲁葱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株选择、混合留种的方法,对“大梧桐”和“气煞风”的典型植株进行杂交和筛选,获得了大葱新品种———鲁葱1号。鲁葱1号的株高和葱白长度接近于章丘大葱,为145 cm左右,葱白长度60 cm左右;平均产量分别比高白、加录1号、加录2号、三系和民丰等品种高32.1%、15%、37.1%、28.1%和22.1%;鲁葱1号的病虫害发生率低于其它同类型品种,且抗倒伏。  相似文献   

2.
一、懒汉巨葱是曹县科协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一代巨葱新品系,四季均可种植,哪个季节行情好都能赶得上,故此而得名。该葱株高1.5~1.8米,最高可达2米,葱白长70~80cm,粗3~6cm,质地脆嫩,味道辣甜适宜,单株重0.5公斤左右,最大可达1.6公斤,既耐零度以下低温,又耐32℃以上高温,从定植到收获100~120天,也可象割韭菜一样一年收割2~3茬,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克斯县属大陆性气候,海拔850-1400m,无霜期为130d左右,昼夜温差大,以高山融雪为灌溉用水,无工业污染和空气污染,是发展无公害大葱的良好场所,大葱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2000年引进试种山东章丘大葱章杂1号、章杂2号获得成功,平均667m2产量达到5000-6000kg葱白长50-55cm,直径3.5-5cm,群体生长整齐,秋后葱白不易空,冬季耐贮藏,商品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金利大葱     
金利大葱是凌源市蔬菜花卉研究所经多年提纯选育而成的、高白优质大葱新品种。其特征特性:丰产性好,株高120 ̄150cm,葱白高60 ̄70cm,葱白粗4cm左右,叶色浓绿,蜡质层厚,葱叶直立不倒,白皮,独根,上下一样粗,一般单株重500 ̄1000g,产量为6000 ̄8000kg/667m2,比对照品种可增产30%以  相似文献   

5.
新葱二号是通过采用多亲本、多重杂交技术,综合众多亲本的优良性状,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的大葱新品种。株高110~138cm,生长期功能叶5~6片;葱白长50cm左右,粗3~4cm,平均每667m2产量5000kg。具有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特点,适合南北方种植。  相似文献   

6.
冬翠大葱是以雄性不育系A304为母本,自交系06-3-9-7为父本,利用三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的耐寒大葱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整齐度高,葱白坚实,抗风、抗倒伏;管状叶5~6枚,叶片直立,叶灰绿色,蜡粉层厚。平均株高100.51 cm,葱白长40~50 cm,葱白粗2.5~3.5 cm,单株质量0.22~0.26 kg,辣味浓烈,风味佳。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61 t/hm2,较对照元藏大葱平均增产19.05%;冬翠大葱品质优,干物质含量14.0%,维生素C含量0.218 mg/g,总糖含量7.08%,蛋白质含量15.6 mg/g,纤维素含量0.9%;抗逆性试验结果显示,冬翠大葱抗寒力强,耐热,高抗霜霉病、紫斑病和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栽培,适宜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钾肥用量对大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山东章丘大葱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施N 258.75 kg/hm2和P2O5258.75 kg/hm2基础上,设计4种不同钾肥用量的处理,统计不同处理的株高、茎周长、葱白长、单株重,探索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章丘大葱产量和生产收益的影响。[结果]在氮磷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使大葱株高增加14.3~30.5 cm,茎周长增加1~1.3 cm,葱白长增加7.2~11.8 cm(增长13.8%~22.6%),单株重增加47.7~103.8 g。各施钾处理均比不施钾处理增产,180、262.53、45 kg/hm2的施钾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1.1%、14.3%和14.5%,净增产值3 828~4 844元/hm2,其中262.5 kg/hm2处理的净增产值最高。[结论]在当地土壤养分条件下,施钾262.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
辽葱1号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葱 1号株高 1 1 0cm左右 ,葱白长 5 0cm左右、葱白横径 3~ 4cm ,叶色深绿、叶肉较厚、表面腊粉多、叶片上冲、较抗风 ,生长期间功能叶片 (常绿叶片 ) 4~ 6片 ,植株不分蘖。该品种生长速度快 ,生育期较短 ,定植后 90d左右可收葱冬贮。抗病毒病 ,较抗紫斑病、霜霉病、锈病等。冬贮后干葱率较高。含糖量较高 ,风味佳、品质好。另外 ,该葱的半成株抽薹后 ,侧芽葱的发生率高 ,一般可达 95 %左右 ,而且生长旺盛。辽葱 1号一般产量为 40 0 0kg/6 6 7m2 ,最高可达 70 0 0kg/6 6 7m2 。根据不同需要 ,辽葱 1号可以采用多种栽培方式 …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科学》2006,(11):30-30
该品种于1999年、2000年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示范推广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推广品种。特征特性:株高235cm,叶片上冲,穗位高98cm;穗行数16~18行,千粒重370g左右。夏播生育期96d左右,春播120d,活秆成熟。该品种抗旱、耐  相似文献   

10.
吉单156:1992年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属中晚熟单交种,生育期127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株高290 cm,穗位高125 cm,果穗长筒形,穗长23 cm, 14~16行,白轴黄粒,呈马齿型,百粒重36 g。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较抗倒伏。 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区部分地区种植。平均公顷产量在9 000~10 000 kg,高产地块可达11 000 kg以上。建议种植密度每公顷4.5万株左右。 吉单222:1997年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属晚熟单交种,生育期135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900℃左右。晚于“丹玉13”3~5 d。株高280 cm,穗位高115 cm,果穗长筒形,穗长20 cm,16~18行,红轴黄粒,呈马齿型,百粒重32 g。高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玉米螟。该品种株型收敛,根系发达抗倒。 适于吉林省水肥条件较好的晚熟区及辽宁省北部地区种植。建议种植密度每公顷4.5万~6.0万株,平均公顷产量10 000 kg以上。 四密21:由原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1988年育成。1995年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属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生育期129 d,需≥10℃活动积温2 700℃。株高265 cm,穗位高90 cm,叶片收敛上举,耐密植,果穗粗大,穗长22 cm,每穗16~18行,百粒重39 g,单穗粒重210 g,产籽率82%。 适于吉林省的中晚熟、晚熟区及丹玉13适应区种植。清种密度为公顷6万株为宜,平均公顷产量10 000~12 000 kg。 四单19:是原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1984年育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经1 992年黑龙江省、1993年吉林省、1994年内蒙古、1995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单19属高淀粉中熟玉米单交种,生育期124 d,需≥10℃活动积温2 550℃。种子拱土力强,早发性好。株高265 cm,穗位高100 cm,穗长22 cm,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40 g以上,单穗粒重230 g,淀粉含量74.58%,比一般品种高3%~5%。 对肥水条件要求不严,适于吉林省的中熟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种植。清种密度为公顷5万~5.5万株,平均公顷产量为10 000 kg左右。 四密25:由原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1989年育成。1996年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属中晚熟耐密型玉米杂交种,生育期125 d,需≥10℃活动积温2 600℃。株高250 cm,穗位高90 cm,穗长20 cm,穗行数16行,百粒重40 g,在公顷保苗6万株条件下单穗粒重200 g左右。叶片收敛,根系发达,活秆成熟。 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区种植,凡适合本育9的区域均可种植。清种密度为公顷6万株,平均公顷产量10 770 kg,比本育9增产13%。 四早6号:是原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1986年育成的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经1992年黑龙江省、1993年吉林省、1995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属高淀粉中早熟玉米品种,生育期116 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株高225 cm,穗位高70 cm,穗长23 cm,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37.5 g,淀粉含量74.99%。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 适于吉林省东部半山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内蒙古的兴安盟和哲盟等地区种植。清种密度为公顷5万~5.5万株,平均公顷产量为8 304.4 kg。 黄莫:由原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1987年育成。属中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生育期128 d,需≥10℃活动积温2 600℃左右,株高270 cm,穗位高110cm,穗长20 cm,穗行数14~ 16行,百粒重40 g,单穗粒重200 g左右。茎秆坚硬,根系发达,成株21片叶,叶片上举。 该品种喜肥水,清种密度为公顷5.5万~6万株为宜,平均公顷产量10 000 kg左右,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可达12 0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特征特性 "辽葱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葱白长50~55厘米、横径3.0~4.5厘米,叶鲜绿色,叶表蜡粉较多,叶片直立,生长期问功能叶(常绿叶片)5~6片.葱白紧实、洁白、甜嫩.  相似文献   

12.
豫艺墨玉巨葱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良大葱品种,葱叶墨绿,葱茎如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能好,株高140~160cm,葱白长62~90cm,单株重0.5~1.5kg,比章丘巨葱棵大、白长、产量高,是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大葱品种之一.近年来在我市无公害菜基地大面积种植,畅销省内外,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田间管理要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3.
<正>1多抗4号1.1特征特性。生育期75 d左右,平均株高50 cm,叶色绿。叶球中桩叠抱,球高37 cm,球粗26 cm,抱球紧实,单球重3.1 kg,净菜率81.3%,平均亩产净菜9 800 kg。该品种抗病性强,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腐病,抗软腐病。后期结球速度快,做秋早熟栽培可于7月24日播种,十一期间上市;也可拉开播期直至8月20日前,陆续上市供应。1.2适种地区。该品种适应性广,全国均可栽培。具体采取栽培措施应以当地气候为准。亩种植密度2 800~3 200株。2多抗3号荣获2005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1特征特性。直筒合抱型大白菜,株高50~60 cm,叶球重5~6 kg,外叶深绿,净菜率70%;生育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鸡腿葱新品种‘莱葱一号’的丰产性、耐寒性、抗病性、耐储性、田间生长发育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葱一号’666.7m2平均产量达4 350.60 kg,比‘莱芜鸡腿葱’增产105.28%;其耐寒性、抗病性、耐储性均优于‘莱芜鸡腿葱’和‘章丘大葱’,适于平原和丘陵地区种植;株高105~110 cm,假茎长30~40 cm,假茎膨大系数1.20~1.40,单株鲜重0.25~0.30 kg。9月份是其产量形成关键期,10月份则是其典型形态特征和假茎产量形成关键期,进入10月,株高及单株重增幅缓慢,趋于稳定,而假茎重持续增高,10月中旬后假茎重占全株重比、假茎膨大系数显著增加,假茎发育成典型的鸡腿状。  相似文献   

15.
豫艺墨玉巨葱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良大葱品种,葱叶墨绿,葱茎如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能好,株高140~160cm,葱白长62~90cm.单株重0.5~1.5kg,比章丘巨葱棵大、白长、产量高,是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大葱品种之一。近年来在我市无公害菜基地大面积种植.畅销省内外,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田间管理要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6.
阜葱1号     
该品种植株高大挺直,株高120-130厘米,不分蘖,叶深绿色,叶肉较厚,葱白长60厘米、粗4厘米左右,单株重500克左右,最大单株重920克。质地细嫩,辣味适宜,品质佳,商品性好。高抗病毒、紫斑等葱类病害。  相似文献   

17.
辽风谷6号是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系选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成株株高70 cm左右,植株特别矮小;主茎节数6个,叶长20~25 cm,叶宽1.5~2.0 cm,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活秆成熟。穗纺锤型,穗长8~10 cm,谷粒黄色,单穗粒重5 g,千粒重2.8 g。该品种生育期70 d左右,特早熟;耐干旱、耐瘠薄、抗倒伏、抗病性强。是作为间套复种良好搭配的特异谷子新品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长种玉1号玉米原品系代号为H904,是由吉林省长春市种子公司选育而成,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10年引入八五四分公司进行示范种植,平均公顷产量11776.5kg,比绥玉7号品种平均增产3.5%;2011年示范种植,平均公顷产量11760kg。该品种在该地区生育期为120d左右,生育特点是幼苗第1片叶,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整秆粗壮,株高300cm左右,穗位115cm,穗长20~23cm,穗粗  相似文献   

19.
黄瓜     
<正>认定编号:甘认菜2013079品种名称:夏美伦引进单位:武威市石羊河蔬菜种苗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从荷兰安莎种子公司引进特征特性:定植45 d左右收获。株高8~15 cm,茎粗0.5 cm以上,单叶,每个叶片留1果,花期长,采收期为3个月以上,果实深绿色、微有棱、无刺,果长15~18 cm、单果重99 g。高抗黄瓜霜霉病。产量表现:2010-2012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6 900.13 kg,比对照增产10.3%。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 950.53 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20.
临蚕10号是临夏州农科院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以曲农白皮蚕作父本,然后用其F1代作母本、加拿大321-2作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法,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根腐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株高125 cm左右,单株荚数10~18个,每荚2~3粒,单株粒数20~40粒,生育期120 d左右;籽粒含粗蛋白31.76%,赖氨酸1.01%,淀粉54.661%,粗脂肪0.863%,单宁0.601%。2010-2011年12点(次)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70.4 kg,较对照临蚕5号增产11.5%,适宜在甘肃省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