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对福建省建瓯市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MC)、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马尾松1:1混交林(FM1)、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与马尾松1:1混交林(EM1)、枫香与马尾松1:2混交林(FM2)4种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是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FM1和FM2及MC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而层间层都为0,优势度指数值灌木层是MC>EM1>FM1>FM2,均匀度指数4个样地层间层都是0,除了EM1灌木层小于草本层,其他样地都是灌木层大于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为闽北山地马尾松及其混交林分的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差异。【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林龄相近的5种典型林分,进行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来衡量林分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结果】1)人工林(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草本优势种均为蕨类,如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人工林的优势灌木主要为耐荫的常绿种类,如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川黔尖叶柃Eurya acuminoides;天然次生林优势灌木为喜阳的先锋种类,如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川莓R. setchuenensis。2)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余4种林分,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37、4.6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0、1.29,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0.67。3)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4种林分之间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0.05),4种林分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亦无显著差异。4)3种人工林之间(杉木林和柳杉林、杉木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柳杉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的相似系数分别为19.35%、23.60%和21.95%,大于其他林分之间的群落物种相似系数。【结论】1)在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中,天然次生林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2)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丹江口库区不同类型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择伐抚育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择伐抚育后,灌木层主要的优势物种变化不大,而草本优势物种则变化较剧烈。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择伐抚育致使针阔混交林和高密度马尾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降低,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则呈现升高趋势。针阔混交林和低密度马尾松林草本层各指数均整体降低,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则呈现升高趋势,可见择伐抚育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波动较大。同时,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灌木层草本层,而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则是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同时水土保持效益也明显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2%;在5种植被类型中,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松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以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5种植被类型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针阔混交林最大为1849.37kg·hm^-2,马尾松纯林最小为747.37kg·hm^-2,其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部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6.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相似文献   

7.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积累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上坡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乔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大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中坡和下坡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均占整个林分养分积累总量的90%以上,且表现为N>K>P和下坡>中坡>上坡。上坡杉木纯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N、P积累量均大于混交林,下坡林分的灌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凋落物的N和P的积累量均大大超过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桂南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模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以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次之,大叶栎纯林最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大叶栎纯林马尾松×椆木混交林;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比较,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显著,大叶栎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差。(3)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容重分别与植物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拟合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方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A)、马尾松天然次生纯林(B)、马尾松-油茶混交林(C)、马尾松-枫香混交林(D)、马尾松-白栎混交林(E)、马尾松-杉木混交林(F)6种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6种群落类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灌木层物种明显比纯林丰富,其物种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群落F(37种)群落D(23种)群落E(19种)群落B(13种)群落C(10种)群落A(6种);草本层物种数分布为群落F(18种)群落C(15种)群落B(10种)群落D(8种)群落E(4种)群落A(3种)。群落A中的优势种群明显,物种间的重要值差异较大,群落B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有4种,群落C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有5种,群落D和群落E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均为3种,群落F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只有2种。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n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Ma)的变化趋势均为群落F群落D群落E群落B群落C群落A,Pielou指数呈群落E群落D群落F群落B群落C群落A的变化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与Shannon-Winner指数(H)呈相反趋势;除了群落C,其他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1.
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群落学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志伟 《林业科学》2001,37(Z1):208-211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 the proportion of phanerophyes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2)the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that in not burning forests, but the speciesdiversity and Simpson even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3)the effect ofcontrol burning on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ree and shrub layer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little, buton the herb layer was very large,which dominated by positive plant species; 4)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ore complexwhich would increase the crown density of stand.  相似文献   

12.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千岛湖区的植被现状,实施了阔叶化改造等森林健康保育措施,通过对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和不同健康保育措施下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样地调查,计算各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经阔叶化改造后,杉木和马尾松的重要值明显下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经阔叶化改造后,群落均匀度指数增大,群落生态优势度指数减小,群落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的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 ,其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 17 0 %和 5 0 32 % ,且土壤入渗速度加快 ,蓄水能力提高 ,0~ 40cm土壤层的蓄水量约为杉木纯林的 1 7倍 ,这对于今后改造杉木低产林与规划经营水源涵养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开展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林研究,从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分析了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带状混交林(5∶5和6∶4)中杉木生长较杉木纯林迅速,混交林植被发育繁茂,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大,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带状混交可减缓杉木纯林地力衰退,为杉木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18m,第2亚层高9~15m,第3亚层高3~9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橙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赣南不同坡向杉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江西大余县帽子峰林场,通过标准样地法对不同坡向杉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不同坡向的植物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阳坡植物种类较阴坡丰富,阳坡有利于保持乔木层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阴坡有利于保持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湘中丘陵区3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中丘陵区选取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灌木层明显高于草本层,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于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规律。土壤含水率与各项多样性指标不相关,土壤容重、p H值与灌草层各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全N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全P、全K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对闽江流域建溪支流两岸300m范围内的植被进行了调查,以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了森林群落主要类型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建溪流域植物多样性程度较低,阳性、中性偏阳的植物种类偏多。建溪流域植物群落以杉木、马尾松人工群落为主。天然阔叶林乔木层的物种较2种人工林群落乔木层丰富,且均匀程度也高。3种类型群落的灌木层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相差不大,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常绿阔叶林群落灌木层的分布较其它2者均匀。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两个人工林群落为高,但分布不均,且主要以芒萁为主,表明了群落生境的干旱性和瘠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