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三角洲湿地分类及现状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技术及GIS、GPS系统的支持进行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在我国刚刚开始,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充分认识到3S技术在今后湿地调查与监测中的重要性,在院科技基金中特别设立了“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研究”项目。本项目是3S技术在我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方面的一个试点,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工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对湿地资源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全国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提供一套可供参考、借鉴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在辽河三角洲湿地监测中的应用——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系列论文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GPS) (简称 3S技术 )是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 ,为了在今后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中采用 3S技术 ,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在辽河三角洲开展利用 3S技术对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的试点研究。在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系列论文之一中 ,主要论述了三角洲湿地分类及现状分析 ,这里主要论述 3S技术在辽河三角洲湿地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并对双台河口国家级保护区 1994年、1997年两年湿地类型、面积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以其独特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辽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有问题,对辽河三角洲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系统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并具有高生产力和生态多样性等特点的生态系统。辽河三角洲湿地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然而,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行为破坏了辽河三角洲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此,文章对辽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程构建与配套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技术及GIS、GPS系统的支持进行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在我国刚刚开始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充分认识到 3S技术在今后湿地调查与监测中的重要性 ,在院科技基金中特别设立了“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研究”项目。本项目是 3S技术在我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方面的一个试点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 ,一方面 ,可以掌握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现状 ,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工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对湿地资源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 ,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全国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提供一套可供参考、借鉴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辽河三角洲湿地监测中的应用——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简称3S技术)是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为了在今后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中采用3S技术,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在辽河三角洲开发利用3S技术对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的试点研究。在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系列论文之一中,主要论述了三角洲湿地分类及现状分析,这里主要论述3S技术在辽河三角洲湿地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FRAGSTATS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基于1987,1997和2008年夏季的Landsat卫星影像,在RS和GIS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南四湖湿地1987—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湿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是: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自然景观面积减少,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景观斑块破碎化加重,其中芦苇地、荷田和养殖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2)从景观指数方面看: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蔓延度指数不断减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3)从转移矩阵看:1987—1997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对和缓;1997—2008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当剧烈;各种地类相互转化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芦苇地和荷田两种湿地自然景观面积转出的比例很大;并且转化更多的是自然景观转化为人工景观,体现了湿地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成都市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5):108-113
根据收集的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的相关图片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其高德图片和Arc GIS软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特征指数等指标,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总面积为200.04hm2,草地和湖泊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类型,其面积为123.52hm2和26.31hm2,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分别为61.75%和13.15%;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PD)所反映的湿地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基本一致,其中道路(NP=85个、PD=42.49个/100hm2)和草地(NP=48个、PD=24.00个/100hm2)破碎化程度较高;湿地公园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MSI)和平均斑块分维数(MPFD)的结果显示,河流(MPFD=1.43,MSI=12.21)的斑块形状较为复杂,灌丛(MPFD=1.07,MSI=1.50)的斑块形状最规则;湿地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为1.31,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值为0.63,说明研究区域景观水平多样性相对较高,但斑块空间分布不均匀,优势斑块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青海克鲁克-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目前在景观水平对湿地及其环境进行调查、监测和分析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采用三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调查,对克鲁克-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类型、分布以及演变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保护区主要湿地景观演变及驱动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2003年的IKONOS和2006年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取西溪湿地景观数据,研究和分析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显示,各类湿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升,连通性有所增强;优势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西溪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改造和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景观格局角度对扎龙湿地区域生态进行分析。通过对遥感照片判读,将各种景观镶嵌体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然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监测信息系统(LMIS),将图表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域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正> 3 综合防护林体系布局与配置 辽河三角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是调整该区农业生态结构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将保证三角洲高效开发能力,杜绝或减轻开发活动对环境要素各种不良影响。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7.
雷州湾红树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S技术及IAN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1977、1991、2000、2008年的4期雷州湾通明海红树林湿地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SRTM90 m DEM、Globcover 300 m及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数据,对研究区内湿地土地类型变化及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7—1990年,人类干扰强烈,红树湿地被大面积破坏,同时其他林地及滩涂盐沼面积也大幅降低。这期间的红树林湿地景观以天然红树林景观为主,破碎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红树林转变率有所减少,红树林以大面积隔离保护及部分地区恢复为主,面积局部增加,红树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共同构成。2001—2008年,研究区内虾塘养殖面积有所增加,局部破坏与整体保护并存,红树林面积局部减少,总体增加,呈现自然红树林景观及半自然半人工红树林景观并存的红树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法,探索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功能,有比较明显的康复效果,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受访游客认为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知觉途径重要程度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3)游客对目前湿地公园内康复性景观效果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自然植物群落时令花卉动物观测渔业风光主题博物馆其他;(4)游客对湿地公园增加康复活动的需求有安静冥想、园艺活动、动植物观赏、体育活动、群体活动。研究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功能分区,有助于提出康复性景观的设计策略,并有效解释生态景观设计与康复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