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梭鱼为广温广盐性鱼类,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浙南温州,梭鱼俗称"黄眼鲻",消费市场很大,但未有梭鱼人工养殖产业发展。2017年项目组从江苏大丰保活运输淡水养殖的大规格梭鱼至浙南乐清湾的海水网箱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养殖半年后,梭鱼不仅生长增重,尤其是鱼肉的口感明显改善,市场售价大幅提高且销量大。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为开辟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7,(5):36-39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4.
1998年至199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梭鱼引种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均为1.6亩,共3个池,计4.8亩,分别进行了池塘套养梭鱼养殖试验(亩投放梭鱼夏花623尾,当年长至88克左右),梭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鱼种400尾,当年长至500克以上),梭鱼鱼种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夏花6000尾,当年长至50克以上),均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水产学报》1980,4(3):229-240
本文研究了海水梭鱼、淡水池养梭鱼、少盐水池养梭鱼的性腺发育和脑下垂体的组织学变化;介绍了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人工催产结果;提出了人工繁殖的措施。环境盐度可以影响垂体前叶(RPD)和垂体间叶(PPD)的相对大小。前叶的增大伴随着间叶的减小。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前叶比海水梭鱼的前叶大61.3%,催乳素分泌细胞活动增强,相反,前者的间叶较后者的间叶小45.8%,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活动减弱。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卵母细胞滞留在Ⅳ期初向Ⅳ期中过渡阶段,仅少部份卵母细胞可发育到Ⅳ期中。这些雌梭鱼极大多数不能催产成功,仅两尾雌梭鱼催产成功,分别获得了34尾和17尾仔鱼,成活了17-18小时,淡水和少盐水池养的雄梭鱼可以成熟。  相似文献   

6.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我们自1973年以来,先后与南京大学生物系、连云港海带育苗场、东台县水产养殖场、干于县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在我省沿海的东台县、干于县和连云港墟沟等地,进行了梭鱼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7.
梭鱼(Mugit so-iuy)是广盐性鱼类,为华北沿海主要港养对象之一。但是它的生长较慢,单位产量低,因此,如何设法提高梭鱼生长率是目前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梭鱼生长的因素很多,选择适宜而又能大量供应的饲料是最基本措施之一。为此,1958年我们在青岛进行了梭鱼对浒苔(Enteromor-pha)、水蚤(Daphnia)、豆饼、麸皮等粗蛋白利用率的初步观察,以便提供梭鱼养殖实践中选择饵料的依据,并为今后研究梭鱼营养消化与生长等问题累积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8.
一、梭鱼介绍梭鱼属于鲻形目、鲻科。与海水里生长的支鱼、丁鱼是同一品种,只是与它们的区别在于梭鱼是生长在淡海水的结合部(俗称阴阳水),因此梭鱼的主要产区是在江苏的赣榆、射阳,大丰等沿海区域;其苗种主要来自  相似文献   

9.
淡水池塘主养梭鱼高产高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淡水池塘主养梭鱼高产高效技术,笔者于2006年利用9亩池塘进行梭鱼主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梭鱼养殖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伏尔加河迳流的调节影响了白鲑和梭鱼等许多鱼类的资源量,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出成活率高的白鲑和梭鱼幼苗。前苏联里海渔业科学研究所、全苏科学养鱼生产联合体等单位对工厂化培育白鲑和梭鱼幼苗应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整德州市德城区渔业产业结构,德城区水产局引进了梭鱼这一新品种.经多年探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梭鱼人工养殖技术.现将梭鱼一龄鱼种静水养殖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梭鱼因其肉质鲜美、养殖效益高,近几年在江苏省北部沿海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许多养殖户因对梭鱼认识不足,在管理和病害防治上出现失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中心通过对养殖户的长期跟踪服务,对梭鱼重大病害防治有一定经验,特介绍如下。一、症状在梭鱼养殖过程中,尤  相似文献   

13.
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可在淡水生长、生活。梭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优良品种。利用池塘、水库等水域发展梭鱼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刘德永 《水产养殖》2007,28(6):32-32
过去常规养殖梭鱼都以海水养殖为主,养殖周期较长,养殖成本较高,利用梭鱼适盐范围广这一特点,用淡水池塘养殖梭鱼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运用建立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法,对梭鱼血清中主要卵黄蛋白原(Vg)类型(B类型;VgB)进行定量测定。梭鱼VgBCLIA法按两步法操作进行,使用纯化的梭鱼VgB制备特异型抗血清(a-VgB)。优化抗体浓度和培育时间等检验条件后,检验范围设定为3.91~500ng/mL。卵黄发生期的梭鱼雌鱼血清和雌激素处理后的梭鱼稚鱼血清稀释曲线与纯化的梭鱼Vg曲线平行,而梭鱼雄鱼稀释血清中几乎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学反应。对天津原种场养殖的10尾梭鱼血清VgB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雌鱼(9尾)血清中检测到VgB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0~2700.1μg/mL,并表现出随着卵巢发育而增长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成熟梭鱼雄鱼血清VgB水平则极低(2.7μg/mL),表明在其生长环境中不存在雌激素活性。另外,所有个体的组织学观察也未呈现出明显的性腺异常情况。研究为梭鱼主要雌激素诱导生物标志物(VgB)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较以往的检验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水生环境中雌激素活性的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天津市水产学校承担了塘沽区科委下达的《梭鱼人工育苗试验》项目,繁育梭鱼夏花1620万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梭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并成功地应于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50%)。6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草鱼最低,为53.31%,梭鱼为57.14%,黑石斑鱼最高,为62.6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肌肉脂肪酸检测显示,梭鱼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41.26%(P0.05);黑石斑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最高,为34.58%(P0.05)。梭鱼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为8.27%,与黑石斑鱼(7.85%)无显著差异。黑石斑鱼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为13.51%,显著高于草鱼(3.84%)和梭鱼(3.02%)。3种鱼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差异,梭鱼最强,黑石斑鱼最弱。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黑石斑鱼的MDA含量为19.98 nmol/mg,显著高于草鱼和梭鱼,草鱼和梭鱼差异不显著,可见梭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较强,有利于进行长期保存、加工。  相似文献   

18.
<正>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yky)是一种广盐性的海水鱼,在咸淡水或淡水湖泊、池塘内都能生长良好。梭鱼的繁殖一般都在沿岸带和海湾进行,亦能在淡化水域产卵。作者自1973年开始研究梭鱼人工繁殖问题。1976年成功地将低盐度咸淡水池塘中养成的梭鱼,经过产前的强化培育和提高池水盐度  相似文献   

19.
在池塘中,采用施肥繁殖天然饵料的方法,培育人工繁殖的梭鱼苗已达到生产规模。本文着重报道梭鱼鱼苗池的饵料生物与梭鱼苗的食性和生长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良臣  刘修业 《淡水渔业》1980,(6):9-12,F002
<正> 鲻科鱼类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得很快。但对梭鱼脑垂体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梭鱼脑垂体及盐度、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对梭鱼脑垂体的作用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